客家文化城位于
江西省赣州市
赣县区城区的东南面,南依逶迤而过的贡江水,对望风水祖师
杨救贫隐居地
杨仙岭,远眺赣南名山
峰山,山、水、城相互映衬,是一个得天地之灵气的风水宝地,是江西省首家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专题博物院。
客家文化城是国内外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这座客家文化第一“城”位于赣县区城区东南面,南依贴城而过的贡江,对望客家堪舆宗师杨筠松隐居地杨仙岭,远眺赣南名山峰山。客家文化城于2003年9月开工,2004年10月建成,占地600亩,总投资超亿元。其整体设计外方内圆,既秉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理念,又展现了浓郁的客家人文特色,主要建筑包括客家宗祠、太极广场、杨公祠、艺术长廊、客家博物馆、风情街等。它集祭祀庆典、文博展览、商贸活动、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是一座客家文化“大观园”。这个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成为了第十九届世客会重要参观点、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主会场、中国客属第三届恳亲联谊大会主会场和举办其他客家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文化城于2003年9月开工,2004年10月竣工。整体设计外方内圆,整个
建筑风格既秉承了传统文化建筑理念,又结合了浓郁的地方人文特色,她集祭祀
庆典、文博展览、商贸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
客家文化建筑群,可谓客家文化之聚焦,是一座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观园”,是一座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文化城是十九届
世客会的重要参观点之一,中国(
赣州)
客家文化节主会场,中国客属第三届恳亲联谊大会主会场。城内包括客家宗祠、太极广场、
杨公祠、艺术长廊、
客家博物馆、风情街等主要景点。
进得门楼便是广场,正前方百十步处就是客家宗祠。客家宗祠为世界客家儿女寻根祭祖而建。占地面积3381平方米,建筑面积2161平方米。分为前、中、后三进厅。前厅为客家文化展,从写着“客家宗祠”的正门而入,首先映入眼睑的便是俗称客家第一福的“福”字。
从“客家第一福”侧面转入便是前厅,前厅四壁名家字画,有客家人物画,有客家山水画,字有对联,有客家
谚语,均现客家文化。中厅为客家族谱展厅,厅正中立一匾,介绍客家
谱牒的情况。左右两侧摆着众多木柜,内存放客家一百多姓氏之族谱,供游人览阅。后厅则为谒祖厅,厅正中是客家始祖像,像之前方有香炉,供客家游人焚香谒拜之用。客家始祖像两侧则是各姓氏始祖之牌位,牌位前电子有香炉,香火常明不熄。
客家宗祠右侧有塔,塔分为九层,塔名为“济和塔”,塔与四周的花草石椅构成一景,甚美。在“济和塔”一侧,有序的排列着一排石柱,石柱上刻着浮雕,石柱底座上刻字,介绍各个时期客家先民南迁之胜况
客家艺术长廊,在一百米长的长廊两面,分别是客家诗墙和以长卷形式反映客家百姓生产生活的石雕,有农事篇、节日篇、愉乐篇、生活篇等,每幅石雕形象都栩栩如生。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幅表现春节时小朋友放鞭炮的雕刻。画面上,贴了对联的屋门前,两个小朋友一半蹲一站立,正兴致勃勃地放鞭炮。
你看,那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戴着虎头帽,手里拿着一支香,正小心翼翼地准备去点燃放在地上的鞭炮。也许是怕鞭炮点燃后炸伤自己,只见他凝神屏气,上身略微后倾,伸出手去,让手中的香刚好够着鞭炮,一副准备点燃鞭炮后撒腿就跑的样子。站在不远处观看的另一个小男孩,双手紧紧蒙住自己的耳朵,微微缩起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地上的鞭炮,随时等待着鞭炮的炸响升空……
赣南是历史上
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
聚居地。历史上一直处于赣南中心的赣县,其地居
赣江源头,籍舟楫之利,北扼
中州,南抚百粤,东接八闽,西连三湘,加之地势开阔、土地肥沃、物阜年丰,成了最早接纳南迁中原汉人的重要一站,是客家人的主要发祥地、中转站、大后方之一。
作为赣闽粤
金三角客家源头行政建制第一县,世代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在长期艰苦创业中孕育了“团结、勤俭、文明、开放”的
客家精神和光辉灿烂的客家文化。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村白鹭、夏府宗祠群、田村
契真寺、杨仙岭等古迹,独具风韵的
抢打轿、烧瓦塔等客家民俗留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