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业务管理
审计机关运用现代管理手段
审计业务管理是指审计机关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对审计业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包括资源整合计划管理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等。
管理手段概念
加强审计业务管理,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等。
基本要求
1、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工作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关键,现场审计工作很难有量化的概念,是否能够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是否能够提出恰当的建议,很大程度上要靠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只有具备高度工作责任心,才会不断提高自已的业务能力,才会不断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和工作技巧,没有工作责任心的人是做不好审计工作。
2、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审计工作需要审计监督和咨询服务的范围是全方位的,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多个专业,需要具有复合型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很多问题和风险往往隐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做不好审计工作。
3、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做好审计工作的保证,大部分现场审计工作是一种高强度的工作,按照规范的审计程序和严格的现场审计工作要求,需要查找大量的审计资料,收集大量的审计证据,制作大量的工作底稿,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这种工作节奏和劳动强度。当然,从我公司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这么大的劳动强度。面对被审计单位和部门或人员,各种各样对待审计工作的态度和情绪,需要克服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带来的各种不适应,还要克服提出问题、交换意见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改进措施
一、加强审计计划管理,提高审计资源效益。
当前审计机关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借鉴国外经验,以风险为导向确定审计重点。美国国家审计机关编制审计计划的程序非常严格,首先在制订计划前对各审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可行性研究,以确定重点审计项目。我国各级审计机关要借鉴国际审计在这方面的有益经验,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将舞弊、浪费、滥用职权、管理不善等高风险领域作为优先审计重点 。
(二)强化审计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审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在审计项目决策前,通过对审计项目的环境、经济、社会等条件进行调查分析,对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进行论证,并预测和评价实施后可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以考察审计项目在经济上、技术上的可行性。西方国家大都重视审计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我国应借鉴其先进经验,由业务部门提出审计建议书,经讨论确定审计项目以后,集中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查走访,参考审计信息资源库进行审计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重点就审计时机是否成熟,有关法律法规是否适用,被审计单位是否具备审计条件,审计人员素质能力、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信息、审计经费等审计资源是否满足审计需要以及存在哪些审计风险等进行详尽的论证,并将审计项目概况、论证过程及论证结果编制成规范格式的审计项目说明书 。
(三)优化和细化审计计划的编制程序。在编制审计计划过程中,首先,考虑审计计划本身的问题,如全面性、影响程度和未来的发展、计划结果敏感度等,对备选审计项目进行优选排序,并在选定了的审计项目之间合理均衡地分配审计资源。其次,要高度重视审计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充分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编成计划书。最后将计划书送计划规划中心审核,规划中心就有关疑点提出研究重点,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广泛讨论,最终形成年度审计计划。这样通过科学的程序来保证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质量 。
(四)避免计划实施过程中频繁调整。审计计划临时改变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过于频繁就会影响审计质量。审计机关经常由于临时交办事件和紧急事件的出现,改变原先的审计计划,这对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方面要尽量减少这种变动和调整,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审计人员应急能力、加强审计人员职业培训以及强化信息化审计技术的应用来应对这一挑战。
二、推广信息化审计技术,提高审计效率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包括审计工作在内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审计管理应该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潮流,通过开发计划管理软件或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工具,从容处理审计业务中的海量信息,实现对审计项目的信息存储、检索和整理,不断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审计署OA和AO系统等先进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审计署专家经验库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收集了相当的数据。但是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不少地方审计机关,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审计工作中对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掌握还很欠缺,审计信息化技术在审计项目实施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足以支持科学审计管理的审计资源信息库尚未建立。正因为广泛应用抽样审计技术、计算机技术,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能够以300多名工作人员约5000万澳元经费完成每年对包括国防部、安全部在内的国家机构进行审计的任务。虽然我国审计机关经费不宽裕,但仍有必要集中人力财力,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现代审计技术,改善审计硬件条件,加快审计现代化进程 。
三、加强审计成本控制
(一)整合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审计资源是完成审计项目所必须的各种实际投入,一般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经费和时间等。我国现阶段审计资源短缺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日益突显。要想更好地发挥审计职能,应当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审计资源整合,加强审计成本控制。
1.审计计划整合。整合审计计划是控制审计成本的有效途径。编制审计计划时需要对涉及到的审计项目所需的各种审计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审计计划的优劣直接影响审计成本发生的数额。要达到审计资源配置和运用的最优化,必须重视审计计划的整合。
2.审计对象整合。审计对象是重要的审计资源 。我们国家的政府审计要做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各级审计机关应该“抓大放小”,对重要的审计对象由本级审计机关审计,对虽属本级审计机关但确实审不过来的审计对象,通过适当授权方式交给下级审计机关审计 。澳大利亚审计机关解决审计经费短缺的措施之一就是将部分财务审计外包,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更加重要的项目。
3.组织机构整合。在一定范围内打破常规,对现有业务部门进行整合,由职能导向型向任务导向型转变。同时根据具体的审计目标和任务,可以组成临时性的审计小组或者相对稳定的跨部门组织等等 。如美国GAO的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一般组成13个研究、审计和评估小组以及一个临时小组,该临时小组根据工作重点的变化,随时调整 。
4.信息技术整合。中央审计机关可以凭借较雄厚的技术力量,组织计算机专业人才建立起全国范围内动态的审计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将涵盖包括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典型案例、审计报告、审计法规、审计人力资源以及审计专家经验等海量的数据,并实现这些审计信息的联网与共享。这样全国各地的各级审计机关都可以随时随地在这一信息平台上获取所需信息,实现审计资源管理的系统化和信息化。
(二)强化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对审计成本的控制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审计经费预算取决于每个具体项目成本的总和,而每个项目的成本又是根据达到审计项目的预期目标所需要的工作量计算出的。强化预算控制,可以实行定额预算,根据项目确定人员和时间,再确定相应的工作量,从而得到预算经费。另外,建立节约奖励制度。通过总量控制、节约奖励、超支惩罚的经费管理制度,将各审计项目的成本控制与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相挂钩,提高审计人员加强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审计成果。成本总是相对于产出而言的,审计机关不应片面追求审计成本的最低化,应将审计成本与其相应的审计质量、审计成果进行比较。充分利用审计成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提升审计报告质量,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综合体现;其次,要强化审计信息工作,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实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第三,要对审计成果进行总结、提炼,不仅要总结出对今后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方法经验,也要利用审计掌握的资料对我国经济进行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分析和探索;第四,要适时运用媒体的力量为审计工作服务,实现审计成果的社会共享 。
四、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一)在审计机关内部建立独立的质量控制部门。采取业务审计与质量控制相分离的机制,并将质量控制的关口前移,在加强对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进行控制、保证目标合理性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实现对项目审计实施的实时控制
(二)探索审计质量控制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审计业务,确定符合其特点的关键控制点,逐步形成动态的体现业务工作实际的控制点资料库,确保审计控制的效果;建立科学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将审计工作的各环节作为质量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明确相应的工作目标、步骤、质量要求及责任 。
(三)建立并完善审计工作分级负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度,对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的不同环节中的过失行为和故意行为,设定具体的确认标准和惩罚措施,促进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审计行为的客观公正 。
(四)完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法律规范为加强审计项目管理,要将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修订,在不断修订中完善已有法律。《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六号令”)以及《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等审计法律法规规范,对于加强审计项目管理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法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六号令”规定:“审计机关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应当考虑审计项目的时间、经费和人员要求,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供保障”。这一规定有可能导致审计部门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把时间、经费和人员要求当作借口选择一些容易完成且任务量较少的项目,而把容易出问题、社会关注度高的高风险项目置之一边。
2.“六号令”规定:“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行核实,并做出书面说明。必要时,应当修改审计报告。”这说明在我国,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是在审计报告报出之后,若征求意见不统一就修改审计报告,这样不但打乱了审计人员已有的思路,也宣告部分甚至大部分审计工作是在浪费时间。而国外很多国家的做法是把征求意见放在审计报告报出之前。
3.“六号令”中没有涉及追踪审计,审计报告报出即止。这又说明在审计项目结束后,我国国家审计关于追踪审计或者后续审计几乎是一片空白,以致政府部门出现的大案要案屡审屡犯。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完备成熟的审计法规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现行法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及时加以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规范的修订和完善,将对提高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管理水平提供坚强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最后,从审计业务管理机制本身的完整性,科学性,有效性考虑,改进审计业务管理需要加强审计业务的科学论证、严格考核和民主评议。
参考资料
审计“四项措施”提升审计服务.顶呱呱思诚会计.2012-09-11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30 11:24
目录
概述
管理手段概念
基本要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