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女墩汉墓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宝女墩汉墓: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泉镇李岗村。墩系人工夯筑而成,高近12米,封土堆南北长120米。1985年5月,于宝女墩下发掘清理了两座陪葬墓,从出土文物中有“广陵服食官铜钉(鼎)第二”、“广陵服食官铜钉第五”、“广陵服食官铜钉第十”、“中官”“大子”“恭庙”等铭文,推测此墓可能为一代广陵王刘守之墓。
简介
注:“广陵王玺金印,系1981年2月24日,甘泉公社老山大队社员陶秀华在甘泉二号墓旁用碎石铺路时拾到,后上交南京博物院。金印边长2.3厘米,厚0.9厘米,上置龟钮,通高2.1厘米,重123克,阴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字迹工整,丰润秀丽,字体刀法遒劲老练,为汉印中极为罕见的珍品。结合墓内出土的铜雁足灯上铭文“山阳邸”和“建武廿八年造”等字样,则此广陵王应为永平十年(公元58年)由山阳王徙封为广陵王刘荆。
刘荆,系东汉光武帝刘秀第九子,在建武十五年(39年),被封为山阳公,十七年进爵为山阳王。刘秀死后,刘庄(汉明帝)即位。刘荆暗中联合刘疆夺位,刘疆拒绝,并向明帝告发。明帝念及刘荆和自己是同母兄弟,因而,只撤销其山阳王称号,徙封他为广陵王。
特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陵王玺”金印同1784年在日本九州福冈县志贺町出土的一颗印文为“汉委奴国王”金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⑴授印时间基本相同。据《后汉书》记载,“汉委奴国王”金印的授印时间是公元57年,仅相差一年。⑵两颗金印的印面同为正方形,边长均是汉代的一寸(合2.3厘米),其阴刻篆文的镌刻技法又都是用“药研雕”,且出自同一工匠之手。
发展历史
甘泉除以上提及的汉代文明外,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丰富的民间传说。如甘泉为隋炀帝之叔父杨林与罗成交战的古战场,有“沉枪井”、“靴子塘”诸迹;有唐代从城区石塔寺移建于甘泉山上的慧照寺。另甘泉山上还有“灵雨台”、“凤凰窝”、“龙王庙”等形胜之迹,以及依此形成的民间故事,这些构成了甘泉丰厚的文化积淀。
注:慧照寺,寺址在甘泉山之巅。唐开成年间,原扬州慧照寺更名为石塔寺,移慧照寺旧额于甘泉山建寺,故一名慧照寺。宋咸淳四年(1268年)重修。寺西有古井甘泉,其水甘香,大旱不竭;寺内有灵雨台,天气大旱,里人于此祷雨。抗日战争中寺宇遭毁。
灵雨台传说:清嘉庆年间,甘泉一带久旱不雨,庄稼快给干死了,老百姓心急如焚,许多人跑到山上庙里烧香,求龙王下雨。三天之后果然下了一场大雨,庄稼获得丰收。庄稼人为感谢“龙王”的大恩大德,特地砌了个亭子,名“求雨台”,又砌了一座庙,叫“龙王庙”。一天,县官来到甘泉山,听说此事甚喜,又在求雨台中竖了一块石碑,名“灵雨台”。从此,甘泉山一带每遇干旱不雨,村人就抬着用烂泥做成的龙,到灵雨台求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18:2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