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龙村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下辖村
官龙村,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南部,距街道办事处0.5千米。相邻自然村有新围村留仙洞村。始建于清代,刘姓先祖迁移至此地而形成村落。因村内原有三个湖,故名三湖村;后因村子依山而建,其势如龙,改名旱龙村;20世纪50年代末改名官龙村。地处丘陵地带,附近有西丽水库。现村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在原地重建。
建制沿革
始建于清代,刘姓先祖迁移至此地而形成村落。因村内原有三个湖,故名三湖村;后因村子依山而建,山势如龙,改名旱龙村:20世纪50年代末改名官龙村。地处丘陵地带,附近有西丽水库。现村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在原地重建。
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沙河乡;1958年,属超英公社;1963年,属南头公社;1979年,属深圳市南头区南头公社;1982年,属罗湖区南头公社;1983年,属南头区西丽街道;1990年,属南山区西丽街道;2001年,属西丽街道新围社区。
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主要为刘姓。南宋时刘开七从福建宁化迁移到今广东兴宁岗背镇(今黄陂镇)榕树村;刘开七生刘广传,刘广传生十四大房,七子刘巨波的后人于清代迁移至此地。刘广传五子刘巨海的后人刘祖发于清同治年间由新围村迁至此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1242人,其中男性682人,女性560人;80岁以上10人,最年长者87岁(男):
实际在村人口820人;海外留学3人。非户籍外来人口1200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3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2人,居住在马来西亚。
民系语言
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粤方言
经济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薯类,制作豆腐,养殖猪、鸭等。1986年,官龙村投资兴建村内第一栋厂房,租给一家模具厂。1998年,村里集资兴建了3栋厂房共9000多平方米,租给台资企业。
1999年建成官龙第一工业区2栋共6000多平方米厂房。2000年开始,在官龙路旁兴建第二工业区,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包括10栋厂房和宿舍。2005年,兴建学子荔园,2006年竣工,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2007年,成立深圳市官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现村集体经济以厂房出租为主。村民以房屋出租及在深圳就业为主,部分村民经商。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房屋出租、村集体经济分红、工资性收入、金融投资。
交通运输
同发路、同沙路、沙河西路经过该村。
社会事业
1966年通电,1992年通电话,1999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7年通自来水,2002年通互联网。村内有官龙幼儿园,2015年末在园幼儿160人,教职工18人。有健身设施、篮球场、公园、村民活动中心、图书馆(藏书约5000册)等。
历史文化
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现无存。
每逢清明、重阳,村民集体前往兴宁岗背镇祭拜祖先。香港宗亲逢年过节回村团聚,参加团圆活动,共享大盆菜宴。
地方特产
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茶果、寿粉、炒米饼、煎堆、喜粄、雪莲粄(四月初八)、糍粑粄(“十月朝”)、萝卜粄(冬至)和春节的糖环、油角仔。
风景名胜
2010年10月1日,官龙村投资兴建的官龙名苑在官龙山下竣工建成。官龙名苑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29万平方米,拥有停车位350个。广场上矗立着“九龙祥瑞”雕塑群,一尊名为“官龙腾飞”的大理石雕塑是官龙人的精神象征,每年社区在这里举办盛大的新春联欢活动。
主要人物
该村主要人物有刘桂(1924一1948),1947年加入粤赣湘边纵队三团钢铁连,1948年在平湖牺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03 13:54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人口民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