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外交指的是
两宋(北宋、南宋)与周边和海外国家的交流,主要包括东亚、东南亚、西亚和非洲地区。
对外政策
宋朝外敌频繁,外交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针对不同的外交对象,给予不同的馆待礼遇,并使之专门化。北方的辽金两朝都对宋朝构成巨大威胁,其外交事务主要由
枢密院的礼院负责,包括文书往来、使节派遣和一切接待事宜等,奉行对等外交。
元丰年间,枢密院改置
北面房,掌北界国信,南宋沿袭之。此外,宋朝专门设置主管往来国信所,作为负责与辽、金交往的具体事务机构。而
西夏、高丽、越南(宋朝先称之为“交趾”,后改称“安南”。宋时越南历经丁、前黎、李、陈等王朝统治)等国,由于宋朝视他们为
藩属国,所以发出的外交文书和礼物等皆称“制诏”或“赐”,对其国家的外交承认被称为“册封”。北宋在汴梁设置许多外交接待馆驿,作为国家接待各国使节的地方。辽在都亭驿,西夏在
都亭西驿,高丽在梁门外安州巷
同文馆,
回鹘、
于阗在
礼宾院,
三佛齐、
真腊、大理、
大食(喀喇汗)等国家在瞻云馆或
怀远驿。
对外开放
宋朝首都开封,比唐朝首都长安更加繁华,更加开放。“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万国舟车会,中天象魏雄。”这是当时宋朝的真实写照。唐代的外国人大都来自亚洲西域、阿拉伯、朝鲜、日本。而到宋代除了这些地方还扩大到非洲、欧洲等地。宋朝比唐朝是更加开放的,宋朝的商业活动、商业氛围发达。唐朝来中国经商的都是以外国人为主,而宋朝的商人是走出去的。宋朝商人比外国商人更加活跃,《中国古代经济简史》就指出:“当时(宋代)我国的船只已经航行于印度洋各地,包括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次大陆、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甚至达到非洲的索马里。”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感慨:“直至11、12世纪以前,中国人并未显示商业上的才干。但打那(宋代)以后,经商能力便成为中国人最卓 越品质之一。”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是中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黄金时代,是最彰显海洋文明的朝代。泉州在南宋晚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开封、杭州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宋代造船业的规模和制作技术,都比前代有明显的进步,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具备了推进海洋文明的技术和经济基础,受到海外国家的欢迎。宋人到
高丽,“是宜高丽人迎绍之日,倾国耸观而欢呼嘉叹也”,宋人到印尼爪哇、苏门答剌二岛,“中国贾人至者,待以宾馆,饮食丰洁。”……,
大陆外交
辽国
宋太宗在灭
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进攻辽,企图把
契丹贵族势力逐出长城,可是全都失败了。北宋景德元年(1004),契丹大举攻宋,一直打到
黄河北岸的澶州(又名
澶渊,今
河南濮阳县西南)附近,后于景德二年(1005)与
辽朝缔结
澶渊之盟,宋方每年给契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史称“
岁币”,两国皇帝互称兄弟,保持了百余年和平。辽宋双方在边境设立
榷场进行贸易,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
北辽时期宋企图攻占幽州,被击败。耶律大石西迁后,
西辽联络南宋反金未成。
西夏国
北宋对党项贵族的战争也多失利,
宋仁宗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期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方又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结果在1044年订立和约。宋万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叶三万斤,叫做“岁赐”。契丹乘机要挟,宋方又增岁币银绢各十万,先后合计五十万两匹。
宋夏和约订立后,西北边境平静了二十多年。到1066年(宋英宗治平三年),西夏又开始挑衅,战争不断。元丰四年(1081)的北宋五路伐夏,双方损失惨重。
金国
女真兴起后联络北宋达成“
海上之盟”,联合攻辽,后联盟破裂,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
靖康之变”。南宋多次北伐与金多次南侵均未果,后双方达成“
绍兴和议”,期间双方也有官方正式往来和边境贸易。
大蒙古国兴起后,蒙金战争期间,南宋联合蒙古灭亡金于蔡州。
蒙古国
因金朝背叛金宋盟约,宋朝无奈联合蒙古国灭金国。
红袄军
红袄军战力强大,长期与女真敌对,李全父子都曾为了抗北附宋。
大理国
诸葛元声《滇史》卷8记载: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 蜀主孟知祥死。孟昶继之, 不理国事, 日务奢侈, 委任非人。大理觇知之, 欲乘衅攻蜀。高侯独不可, 言: ‘蒙诏强盛时与吐蕃连兵, 尚不能侵夺巴蜀, 卒以黩武酿内变, 宗杜不保。今闻周主柴英明, 削平僭乱, 孟蜀必为所并。吾国第当修辑城堡, 练兵养民, 以观时变。何必劳师远征, 启衅召祸。’思聪从其言, 不敢入犯中国。”
唃嘶啰
唃嘶啰是宋朝良马供应地,长期保持友好关系。
侬智高
侬智高(1025—1055年),北宋时期安德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安德镇)人,该州物产富庶,尤以金矿为最,其“地产金一两,直一缣。” 自从宋初交趾(今越南)自立为国后,“广源虽号邕管西羁縻州,其实服役于交趾。”如1039年夏,广源州一次就被迫“献”给交趾一块重达一百一十二两的生金。“交趾赋敛无厌,(广源)州人苦之。”侬智高系北宋广源州蛮人首领。庆历元年(1041年),侬智高在傥犹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当时辖安德等州,不属广源州管辖)建“大历国”,与交趾李朝相抗衡。同时,侬智高向宋朝请内附,以求获一职统摄诸部,抗击交趾掠夺,遭拒,遂在家乡安德州建立“南天国”,称仁惠皇帝,年号景瑞。其多次击退交趾入侵,但再三请求归附宋朝未果。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侬智高举兵反宋,五月,破邕州,改国号为大南国,年号启历,数败朝廷征剿之兵。次年正月,侬智高败于狄青,后流亡大理,不知所终。
高丽国
两宋时期,统治朝鲜半岛的是王氏高丽(918年~1392年)。北宋统一后,两国关系密切。高丽曾屡次向北宋馈赠良马、兵器、弓矢、金器、铜器、大布、人参、硫磺及药材等等,还多次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和技术。宋朝也厚待高丽来使,并派使臣去高丽报聘。
两宋时期,到中国求法和留学的高丽僧人非常多,他们受到中国有关方面的礼遇和照顾,在两国文化交流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国的影响下,朝鲜很快学会了雕板印刷技术。两宋时期出现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3世纪初传入朝鲜,朝鲜人改铸成铜活字。后来,这种新兴的印刷术被朝鲜政府所采用,为称誉于世的李氏朝鲜铜活字打下了基础。
日本国
在宋代,中日交往相当密切,明州一直是双方交通的门户。
当时从日本输入的货物,主要是木材、黄金、硫磺、水银、砂金和各种手工艺品。中国黄金的价格比日本高,因此日本的黄金大量输入中国。黄金的大量输入,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日本制造的宝刀和纸扇,素负盛名,输入后深得宋代士大夫的喜爱。输住日本的商品,主要是瓷器、丝绸、香料、药材、书籍、文具以及铜钱等。
北宋初和神宗时,准许铜钱出口。特别是日本镰仓时期(1185年~1333年),商业发达,而其国内币制紊乱,铜钱质量低劣,所以对中国钱币需求十分迫切。南宋理宗时,日本政府一次就从中国运去铜钱十万贯。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全国28处出土的中国铜钱,自唐至明共为55.3万余枚,其中北宋钱占82.4%。至于书籍,也不断传入日本。如北宋太宗时,中国的雕版印本《大藏经》等大型书籍,由日本僧人乘中国商船带归,藏于京都法成寺。雕板书的大批输出,对日本的印刷事业,也影响颇大。
在文化交流方面,两国僧徒的频繁往返也起了重要作用。日本名僧荣西,曾于1168年和1187年两次来中国,他不仅把禅宗输入日本,还将茶种带回日本,并著《吃茶养生记》二卷,对茶叶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越南国
两宋时期,越南存在了几个王朝,有时称安南,有时称大越。他们都和宋朝保持了密切的交往。
宋代输入占城的商品有草席、凉伞、绢扇、漆器、瓷器及铅锡等,越南人使用的纸和笔,也是由宋朝输入的。而越南的木棉(棉花)、占城稻等,同样受到宋朝的欢迎。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的文字对越南有很深的影响,越南曾长期使用汉字。在13、14世纪之交,越南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称为“字喃”。“字喃”是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式来表达越南语言。此外,中国的医药对越南也产生很大影响。
经济外交
东南亚
两宋时期,中国和柬埔寨、缅甸、印尼的交往非常密切。成书于1225年(宝庆元年)赵汝适的《诸蕃志》,对于来中国贸易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相当详细的记载,在这本书中所提到的新拖(在爪哇西部)、苏吉丹(在中爪哇)、三佛齐等,都在今印尼境内。中国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茶叶、瓷器、铁器和农具等。对方主要输出的商品是沉檀香、茴香、犀角、象牙、珍珠、水晶等。
南亚
此外,两宋时期,中国和亚洲南部的印度等国,也都有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西亚
两宋时期,中国和西亚地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中国贩运到阿拉伯地区的货物,主要有丝织品、瓷器、纸和麝香。中国的广州、泉州、扬州,则是阿拉伯商人频繁往来的地方,他们通常贩运香料、药材、犀角、珠宝到中国,再收购丝绸、瓷器等商品。当时在广州、泉州城内,还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文化,如天文、历法、医学等介绍到中国,又把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
中国的造纸术、炼丹术、火药、指南针等,就是由他们先后传播到非洲和欧洲,对西方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非洲
在东非海岸的摩加迪沙、布腊伐、桑给巴尔、马菲亚岛、基尔瓦群岛等地,都不断发现唐代和宋代的钱币;在格迪、奔巴岛、桑给巴尔、坦噶尼喀和基尔瓦群岛,也曾不断发现宋代的瓷器和瓷器的碎片。这些都是中国和非洲海上交通的历史见证。
由于和非洲接触的增多,中国对非洲有了较多的认识。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和赵汝适《诸蕃志》两书,对于非洲几个国家的记载都有较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