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妁,
汉语词汇,拼音méi shuò,即
媒人,媒:指男方的媒人;妁:指女方的媒人。又称
月老、
大冰、
伐柯人、
红娘等。旧时婚姻,常请人说合,通两家之好。多为妇女担任,故又称
媒婆。媒有单媒和双媒之别,双媒指替男家办事的男媒与替女家办事的女媒。
详细解释
简介
媒妁即媒人。其中,“媒”指
职业撮合人,“妁”指临时撮合人。又称月老、大冰、
伐柯人、红娘等。旧时婚姻,常请人说合,通两家之好。多为妇女担任,故又称媒婆。媒有单媒和双媒之别,双媒指替男家办事的男媒与替女家办事的女媒。
包办婚姻常造成婚姻悲剧,但也有的地区和民族,认为媒人促成姻缘而受到人们的尊敬。
词义解释
媒,谋也,谋合二姓。
妁,酌也,斟酌二姓也。
媒妁,媒氏酌二姓之可否,故谓之媒妁也。
辨析:媒和妁,“媒”字从女从某,“某”通“每”,意为“(人选)不确定”;“女”和“某”合起来表示“海选女性”。即男方没有提出确定的人选,但提出了条件杠杠,媒人依照男方开出的条件在众多候选人中选择合适的女子,然后上门说合。所以,媒人是职业婚姻介绍人,手里掌握着一大把候选人资料。“
妁”字从女从勺,“勺”通“的”,意为“目标”;“女”和“勺”合起来表示“目标女性”,即男方指名道姓要娶的女子。这种情况下,只要认识双方家长的人士都可以担当起说合人的角色,所以“妁”是指临时撮合人。
媒妁起源
媒妁文化在
中国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上源远流长且殊具特色。媒妁的缘起,最为适应古代社会婚姻制度变革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要注产生的,而不仅局限于经济因素。媒妁的肇始当在对
偶婚向专偶婚过渡的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而非专偶婚(即
一夫一妻制)形成之后。其起源阶段在考古学上大致相当于从山东
大汶口文化时期至夏文化早期,即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前2100年之间。
中国古代的官媒
历史渊源
媒人在历史上有媒、媒妁、
月老、红娘、媒婆等不同称谓。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里,它是婚姻制度中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角色。最早建立官媒制度的是周王朝。当时,媒官的名称叫“媒氏”,他们从国家领取一定俸禄,执行公务。
《
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
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
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
入币纯帛无过五两。禁迁葬者
嫁殇者。凡男女之
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刑者,归之于士。
从“掌万民之判”句可看出:判者,半也,男女一人各为一半,合之为偶而成夫妇。因此,“判”即婚姻,“掌万民之判”也就是管理人们的婚姻,这就是媒官的职责。上述文字说明了“媒氏”的具体任务有:一、记录新生婴儿的出生年月和姓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命名); 二、通令三十岁的男子,二十岁的女子按时结婚不可衍期;三、每年二月农忙之前,督促适龄青年及时结婚;四、监督执行彩礼的数量;五、主管婚姻诉讼案,惩罚那些违法者。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关
官媒制度的最早和最完善的记载。
史书记载
自《
史记》以降,廿五史中多有“职官志”,但均不见有关媒官的职位记载,倒是在有些人物传记中涉及到媒官。原来,秦代以后,历代政府虽没能像周王朝那样正式设置媒官,但
官媒的称呼并没消失,一般指那些在
衙门中执行命婚判决的女卒。但也有特例。
三国时期
《
三国志·
吴书·薛综传》云:“乃教其耕犁,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嫁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由此降四百余年,
颇有似类。”这里的直接以“媒官”命名
官媒的名称,语出《
礼记·
月令》: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
高禖。注:高辛氏之出,玄鸟
遗卵,
娀简吞之而生契,后王以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变媒言禖神之也。
薛综为开辟荒蛮之地,特设媒官,管理婚姻,同时设置学校进行礼仪教化,使他们走向文明。而此地
官媒制对后世影响上好几百年。如果以吴国最后一个帝王改元天纪的公元277年算起,其余绪可影响到盛唐。
元明清时期
元代也设有媒官,官名称“媒互人”,大概取男女之间互相结为连理之意。《
元史·吕思诚传》说:“镇民张复,
叔母孀居且瞽,丐食以活……思诚怜其贫,令媒互人以养之。”元代媒官不仅主婚姻,还代管那些生活困顿的妇女。
到了明清,媒官演变成官衙中专门承办女犯的婚姻择配或贵族之家放出女奴的婚配,及看管送押女犯的女差役。“斩绞监候妇女,秋审解勘经过地方,俱派拨
官媒伴送”(《
清会典·事例·刑部》)。
由于媒官主管婚姻大事,民间也就把那些专门以作媒为职业的妇女称为
官媒、
官媒婆、媒氏等,它们也就成了媒人的一般称呼。
曹植有:“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白居易有:“庆传媒氏燕先贺,喜报谈家鸟先知。”这里的“媒氏”指的就是民间的私媒。
在《
红楼梦》中也提到
官媒,第七十七回写到“有官媒来求说
探春”。按清代例律继承元明,
官媒只是在
衙门中记名认可的媒婆,其身份同
衙役一样,首先是管女犯人的婚配,或者婚姻发生纠纷,堂上发落婚配,找官媒解决等等。按说《红楼梦》的姑娘是用不着
官媒给找婆家的。实际上,这里的“
官媒”只是一般媒人的代称,并非特指。由于媒人(不论是
官媒还是私媒)在社会上地位是低贱的,贾府身份高的亲友是不屑一作的。
近现代中国
近现代中国虽没设置过
官媒,但在有些地方还存有其影响的遗迹。清末,
广州一带有一种媒家馆。多由有一定社会地位的
寡妇或弃妾经营,专门收容一些未婚失身的妇女、外逃的侍妾、
婢女、妓女、还俗的尼姑等,供给她们食宿,然后把她们介绍给人做偏房
继室,或嫁给有某些生理缺陷的男子、老汉,或嫁到穷乡僻壤去,从中收取一笔介绍费,并讨回供养期间的食宿费。这种行当在当时公开盛行,辛亥革命以后,就逐渐被废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