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草海湿地
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境内景区
威宁草海湿地是位于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景区,198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海拔2171.7米,属于中国长江水系,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至3米。
动物类型
鸟类
威宁草海湿地是黑颈鹤在中国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随着湿地的恢复和鹤类的保护。数量从70年代中期的35只到1983/1984年的305只1985/1986年307只。鹤在10月中、下旬到达,3月中、下旬离去。约1,500只灰鹤也在此沼泽地越冬(1983最多达2,178只)。还出现黑鹳白头鹤等珍禽。该湿地也是雁鸭类、鹬类和骨顶类的重要越冬地。1988年1月中旬出现20,000多只水禽,包括24只凤头,55只苍鹭,19只白琵鹭,440只灰雁,1,660只斑头雁,1,680只赤麻鸭,5,400只其它鸭类(主要有赤颈鸭、绿头鸭、白眉鸭和红头潜鸭),580只灰鹤,235只黑顶鹤和10,000只白骨顶。据“贵州鸟类志”记载,1975年以来在该地区采集到非雀形目越冬鸟标本有47种,包括鸬鹚,鹭(5种),(2种),河鸭(9种),潜鸭(4种),秋沙鸭(1种),猛禽(7种),(2种),骨顶类(2种),鹬(11种)和红嘴鸥。
鸟类中,最珍贵的要数黑颈鹤,当今世界上有15种鹤类,发现最晚的是黑颈鹤,其为世界性的珍稀水禽之一。它的分布范围狭窄,数量稀少,是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一种鹤类,身高1米多,身着灰白毛的羽毛,修长的颈脖上围着一条黑缎带似的羽绒,头镶鲜红珠顶,光亮夺目。尾部和羽翼之端呈黑色,易于同其它鹤类相别。
婀娜多姿的黑颈鹤,飞舞若仙,立姿亭亭,其举止端庄,鸣声高亢响亮,数里之内皆可相闻。它们飞行能力很强,每到春天结伴高飞,越过万水千山,到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或玉树隆宝滩。“夫妻”双双选择人迹罕至的地方筑巢,开始生儿育女。幼鹤一出世,就得亲鸟的细心照料。等雏鸟羽毛丰满时,青海高原的严寒也要降临,于是它们结伴为群,展翅飞到云贵高原,在食物丰富的草海度过寒冷的气候。
在草海湿地越冬的水禽除黑颈鹤外,还有灰鹤、斑头雁等。
斑头雁,全身灰白或褐色,后颈部呈暗褐色,喉及颈侧为白色,嘴腿赤黄。主要食草。其羽毛和绒毛是高级防寒衣被及登山运动服的理想填充材料。
其它动物
其它动物 已记录到9种鱼,包括鲤鱼、草鱼,9种爬行动物(包括竹叶青和水赤链游蛇),和14种两栖类。
景观特色
地质学家研究证实:“草海是贵州成湖最早的天然湖泊,发展历史已逾20万年”。草海原是一个村寨星罗棋布、人烟稠密的山间盆地。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春夏间,霪雨绵绵。山洪暴发,抱木夹石泥沙堵塞大落水洞,至使南北两海合二为一。积水无法排出,湖水涨至城南斗姥阁,形成茫茫高原海子,后人为纪念蔡锷将军,曾称之为“松坡湖”。
草海湖平如镜,烟波浩淼,天水一色,云水相接。湖区有龙王庙、斗姥阁、六洞桥、观海楼、观鹿台等名胜、古迹遗址。草海西边,有一座孤岛名叫阳关山,又称星落岛,矗立在湖光水色之中。海边山·下,绿荫掩映着竹篱茅舍,茂林幽深,各具风采。海的东南边,便是大桥烟柳长堤,建于清同治年间,雄屹于古鸭田和南海之间,堤边垂柳拂波。六洞桥上,有古雅玲珑的望海楼,碧瓦朱檐,绿窗回廊;以观草海。长堤之东便是错落有致的川主庙殿宇。
历史上,威宁草海湿地曾于1893、1958、1972年三度遭到人为的影响,水面干涸,1981年贵州省政府决定动工恢复草海,1982年蓄水2700万立方米,恢复水面25平方公里,1985年建为威宁草海综合自然保护区,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候鸟保护、水生养殖、旅游疗养三结合之地。
门票:5元可坐火车到威宁站下车
参考资料
威宁草海湿地.百度地图.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15:07
目录
概述
动物类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