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巨笔,汉语成语,拼音是rú chuán jù bǐ,意为像椽子一般粗大巨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词语
释义
如椽的大笔,用来称颂别人的文章或写作才能。
典源
《晋书·王珣传》,原文为:“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
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翻译
晋朝武帝时,有个文人名叫王珣,他曾在梦中遇到一个神人,给了他一支很大的笔,那支笔的笔杆就有
屋椽那么粗。醒后,很觉惊异。他对人说:“此当为大手笔事!”(“大手笔”,即大作家。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这件事看来,我一定要成为大作家。”)不久,武帝逝世,哀册之类的文件,全部由王珣负责起草,文采很好。后来赞美作者的文字高明,就叫“椽笔”、“大笔如椽”或“如椽巨笔”。
示例
【如椽笔】
辛弃疾《满江红·送本正之提刑入蜀》词:“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程钜史《和寅夫惠教游鼓山》:“烦公更泚如椽笔,摹写云天不尽容。”陈毅《题长征会师图》诗:“感谢母子如椽笔,写来悬挂人民之心间。”
【笔如椽】
黄庭坚《寄题荣州祖元大题此君轩》诗:“公家周彦笔如椽,此君语意当能传。”
元好问《
范宽秦川图》诗:“我知宽也不辨此,渠宁有笔如修椽。”
刘献廷《代寿浙抚李公一百韵》:“代交胸有竹,草檄笔如椽。”
【椽笔】
苏轼《三月廿三日恭闻皇太后升遐》诗之一:“月落风悲天雨泣,谁将椽笔写光尘。”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
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柳亚子《赠蓝公武》诗:“更忆佯狂苏子榖,乞君椽笔表幽冥。”
【笔椽】
赵翼《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结构排文阵,淋漓彷笔椽。”
【大手笔】《南史·陆琼传》:“及讨
周迪、
陈宝应等,诸官符及诸大手笔并中勅付琼。”
李商隐《
韩碑》诗:“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坐中黄曾大手笔,为我勒碑铭燕然。”
【大笔】李商隐《韩碑》诗:“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苏轼《
次韵钱穆父》:“大笔推君西汉手,一言置我二刘间。”
同源典故
大手 大手笔 大笔 大笔如椽 如喙笔 如椽健笔 如椽大笔 如椽笔 椽笔 燕许 笔如修椽 笔如椽
英文解释
简明释义
One's big writing brush is like a rafter.;a masterly writing;a powerful pen;
例句
好吧那就弃之如履么?
Well, that just takes the rag off the bush, don't it?
当被告如他所讲滑倒在血泊中之时?
When the defendant slipped in the blood, as he testified?
如果你的父亲的飞机晚到,怎么办?第百分之笔佣金中的第10亿。
What if your father's plane is late? A
billionth of a per cent commission.
我们将会有美国第一位女
副总统。她是移民的孩子,纽约人,将以如椽巨笔,为美国写下全新的一页。
We will have america's first woman vice-president: the child of immigrants, a new yorker, opening with one magnificentstroke a whole new frontier for the united states.
画山水,用笔如“
坠石枯藤,锥沙漏痕,能以书家之妙,通于画法”(
黄宾虹语)用墨专以干笔验皴擦,墨气calm,有苍茫浑厚的意趣。
主人公
简介
王珣(公元350-401年)晋代书家。字元琳,幼时字法护,琅琊
临沂(今属
山东省)人,和其父亲洽、祖父导三代皆以能书著名,
书圣王羲之的侄子。官
尚书令,卒赠
车骑将军,谥献穆。家范世学,珣之
草圣,亦有传焉。
王珣为
东晋著名书法家
王导之孙,
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孝武帝司马昌明时期,雅好典籍,王珣与
殷仲堪,
徐邈、
王恭、
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
左仆射,加
征虏将军,并领
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397)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
宣和书谱》载:“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相传他曾梦见一人,授以如椽大笔,此后他书艺大增,并称:“此当有大手笔事。”人们熟悉的“大手笔”典故即出于此。
王珣真迹《
伯远帖》的年代仅次于《
平复帖》,堪称无上至宝,其书体为成熟的行草,
运笔自然,各字是分立的,古逸洒脱,确实是晋人特有的风神,堪与二王争辉,也是
乾隆的三希之一。
逸事
东晋的文士
王殉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
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 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 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