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秦川图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元好问诗作
《范宽秦川图》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是诗人为范宽创作、张钰收藏的《秦川图》而创作的一首题画诗,诗中形象地描绘了秦川的雄奇山势和淳古气象,抒发了诗人胸中勃郁的壮气。
作品原文
范宽秦川图1
张伯玉殁后2,同麻征君知几赋3
乱山如马争欲前,细路起伏蛇蜿蜒。
秦川之图范宽笔4,来从米家书画船5。
变化开阖天机全6,浓澹覆露清而妍7。
云兴霞蔚几千里8,著我如在峨眉巅9。
西山盘盘天与连10,九点尽得齐州烟11。
浮云未清白日晚12,矫首四顾心茫然13。
全秦天地一大物14,雷雨澒洞龙头轩15。
因山分势合水力16 ,眼底廓廓无齐燕17。
我知宽也不办此,渠宁有笔如修椽18?
紫髯落落西溪君19,长剑倚天冠切云20,
望之见之不可亲21。元龙未除湖海气22。
李白岂是蓬蒿人23?爱君恨不识君早。
乃今得子胸中秦24。作诗一笑君应闻。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范宽:北宋有名的山水画家,陕西华原(今耀县)人。本名中正,字仲立,因性情豁达,心胸开阔,因此人们都叫他范宽。他初随李成、荆浩学画,后来认为,“师人不如师造化”,于是“游秦中,遍秦奇胜”,最后迁居终南太华山地区,潜心观察自然,对景写生,创意自我,终于自成一家,与李成关仝齐名,并为北宋山水画三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秦川图:即范宽代表画作之一《秦川图》。秦川,古地区名,即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为陕西的粮仓。。
2.张伯玉:即张钰,字伯玉。
3.麻征君知几:即麻九畴,字知几,莫州(治所在今河北任丘)人,能诗,正大三年进士及第,官至应奉翰林文字。征君,曾被朝廷征聘的隐者。
4.笔:手笔。
5.来从:来自,从……来。米家书画船:米家,指北宋画家米芾。据说,宋徽宗崇宁年间,米芾为江淮发运使,曾在船上高挂旗幌,上写“米家书画船”几个大字。这一句是说范宽的《秦川图》原藏米芾家中。
6.变化开阖(hé):指画中用笔的变化多样和布局结构的彼此呼应。阖,关闭。天机:造化的机密。
7.浓澹(dàn)覆露:指画中墨色的浓淡变化和景物的隐显。澹,通“淡”。覆,本义为遮蔽,这里引申为隐约、隐现之意。
8.兴:兴起,蒸腾。蔚(wèi):荟萃,弥漫,有文彩。
9.著(zhuó)我:把我放置在。著,放置,安排。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
10.西山:指秦川以西的山岭,如太白山等,山势都极为高峻。
11.“九点”句:等于说“尽得齐州九点烟”。齐州,就是中州,指中国。九点烟,极写登高俯瞰时中国九州之小,就如同九个模糊的烟点。上古时代,人们把中国境内分为冀、兖(yǎn)、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所以后来也常用“九州”来指代中国。
12.“浮云”句:古人常用浮云比喻朝中的小人,用白日比喻君王。作者写此诗时,蒙古正准备大举侵金。所以这句在写景之中,似乎也暗含了日光昏黄,山河黯淡的感慨。
13.矫首:抬头。矫,举起,昂起。
14.全秦:指战国时秦国统治的整块地盘,就是今陕西、甘肃一带。
15.澒(hòng)洞(tóng):弥漫无际。龙头轩:意思是说神龙昂首飞翔而行雨。轩,高起,高昂。
16.“因山”句:意思是说秦川平地是集中了渭水及其支流泾水、洛水等河流的力量冲积而成的。因山,顺着山脉走向。分势,分别不同的地势。
17.廓(kuò)廓:广大空阔的样子。齐燕(yān):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齐国在今山东一带,燕国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部,都是在平原地区。
18.渠:他。宁(nìng):岂。有笔如修橡:意思是笔力雄健。据《晋书·王珣传》记载,王珣曾梦见有人给了他一支像屋椽一样的大笔。醒来后,朝廷果然让他负责起草重要文书。后来人们便用如椽笔来形容人文章或书画好。修椽(chuán):长长的屋橡。修,长。
19.落落:形容高超不凡的样子。西溪君:指张伯玉。
20.冠(guàn):动词,戴(帽子)。切云:一种形状高耸的帽子。
21.“望之”句:据本诗中作者自注说,诗人在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到过河南郾城,张伯玉知道后,也没有尽地主之谊接待他,诗人当时很不满意。这里就是指此事而言。
22.“元龙”句:陈登,字元龙,三国时下邳人。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记载说,许汜曾在刘备面前批评陈登不懂礼节,怠慢客人,是大大咧咧的“湖海之士,豪气未除”。后人便用“湖海气”来形容人意气豪放,不拘小节。这里是用陈登来比张伯玉。
23.“李白”句:李白曾在《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蓬蒿人,指安于田舍、胸无大志的人。这里诗人是以李白自比。
24.胸中秦:指《秦川图》是张伯玉的心肝宝贝。
白话译文
如万马相争,奔腾向前,山间的小路起伏不已,就像是长蛇曲折蜿蜒。
这秦川的山水画卷,就是那范宽的雄奇笔墨,这秦川的写意宏图,来自米家的书画之船。
画图中变化多端,开合巧妙,天机是那么完美齐全,墨色里或浓或淡,或隐或露,都显得那么清新鲜妍。
恍如那白云蒸腾,红霞荟萃,悄悄弥漫了数千里长天,竟使我身在画前,神游物外,如同置身在峨眉山巅。
巍巍的西山盘旋直上,青天也仿佛与它相连,尽把那九州收入眼底,不过是九点模糊的轻烟。
浮云未清呵夕阳已晚,我举头四望心中茫然。全秦的天地浩无涯际,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物体,雷雨弥漫在广阔的空间,行雨的龙头高高抬起。
顺着那山脉呵分别那地势汇聚了水力呵造就这平川。眼中的原野那么辽阔,真让人无视富齐强燕。
我知道范宽,画不出这样的奇画,他哪有大笔,能如那修长的屋椽?
紫髯飘飘,高超脱俗,这就是潇洒的西溪张君,手持的长剑斜倚天外,头戴的高冠名叫切云。
我远望近观,都无法跟他心意相亲。虽然说,他是陈登,未除去湖海的豪气,
可知否,我也是李白,并非山野的俗人?我景仰你,却遗憾没能与你早早地结识。
到如今,才见识了你那胸中之“秦”。作诗一笑,想来张君你也能听闻。
创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六年(1229),张珏去世后,他的儿子拿出收藏的范宽《秦川图》请元好问为该画题诗。诗人睹奇画而思奇人,于是挥洒大笔,一气呵成此诗。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金元之交时期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对金元前后诗词文化有承上启下之用。其自幼聪慧,后得进士及第,官至知制诰。善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以“丧乱诗”闻名。其词在金代影响深远,堪称金词之最。金灭亡后,元好问被囚禁长达数年之久。后回乡隐居,直至逝世。著有《遗山集》四十卷、《中州集》《中州乐府》,词有《遗山乐府》五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7 22:05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