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靖(公元1000--1064)本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北宋
韶州曲江(今属广东
韶关)人。生于
宋真宗咸平三年,卒于
英宗治平元年,年六十五岁。出身于仕宦之家。少时随舅父师从进士黄正读书,性聪慧,过目不忘,后师
林和靖先生,学业大进。天圣二年(公元1024)进士及第,起家为赣县尉。官至朝散大夫,守
工部尚书,
集贤院学士,知广州军州事兼
广南路兵马都铃辖
经略安抚使,
柱国,始兴郡开国公。赐
紫金鱼袋,赠
刑部尚书。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
余靖回京
述职途次南京,偶染风寒,病重不起,卒于
江宁府秦淮亭,享年六十五岁。
英宗闻讯恻然,辍朝一日追赠
刑部尚书,谥曰“襄”后人尊称忠襄公。
余靖生三子,六女。
北宋大文学家
欧阳修撰襄公
余靖道碑谓:“公为人资重刚劲,而言语恂恂,不见喜怒。自少
博学强记,至于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外鐕
浮屠,老子之书,
无所不通。”
余靖还是杰出的外交人才,据《
宋史》本传记载,他“三使
契丹,亦习外国语,尝为蕃语诗。”当时辽、夏、宋三国分立,边境关系错综复杂,战争一触即发。
余靖奉命三度出使
契丹。曾经亲领十数骑,远赴九十九泉(今内蒙凉州地区),面见辽国皇帝。反复据理力争,指出对方的背信毁约,应该罢兵修好。对方理屈辞穷。接着,宋朝又不失时机地册封西夏国王。“退其二十万之师”。而当辽国、西夏双方大战,杀得
难解难分之际,余靖则严格保持中立,使宋国获得较为稳定的休养生息。余靖精通辽文,曾以两国文字混合组成
祝酒词:“夜宴逻两朝厥荷(友好)情俄勒(深厚)。
微臣雅鲁(跪拜)祝若统(幸福),圣寿款摆(崇高)俱可忒(无疆)。”辽国皇帝听罢手舞足蹈,两度向他举杯祝酒,可是,这件外交轶闻也被御史
弹劾,说他有失大国体面,结果出知吉州。
余靖曾“三使
契丹,亦习外国语,尝为蕃语诗。” 宋朝使节能通
契丹语者,可以说是
凤毛麟角。
余靖既通
契丹语言,又能注意调查,搜集资料,他自己说:“予自癸未至乙酉,三使其庭,凡接送
馆伴使副、客省、宣徽,至于门阶户庭趋走卒吏,尽得
款曲言语,虏中不相猜疑,故询
胡人风俗,颇得其详”。《
契丹官仪》就是根据调查所得写成的,虽则篇幅不多(约一千二百字),但所述辽朝官制和兵制,
颇有其他资料所未曾言及者。此文收在
余靖的文集《
武溪集》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