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元馆面店(简称奎元馆)1867年(清同治六年)创办于杭州,创办人系安徽籍人士,姓名无可考证。该店虽几易其主,但其经营
面条的业务始终未变,且以历史长、规模大、特色鲜明而饮誉国内外。
概况
奎元馆是中国杭州一家很知名以面条为主老字号的餐馆,于1867年创办。比较有特色的有
虾爆鳝面、
片儿川。
基本概述
清同治六年(1867年),有一安徽人在现址开了家徽州面馆,没甚名气。一天,一个外地穷秀才来杭城赶考,
进店要了一碗
清汤面,老板怜其寒酸,特意在面底放了三只囫囵蛋,恭祝能“连中三元”之意。过后,老板也忘了此事。某日,一位衣饰华丽的年轻人走进
店堂,落座后只要碗清汤面,老板下在疑惑,官人接着说:“底下放三只囫囵蛋。”老板闻声大悟,连连作辑庆贺:“相公果然高中了。”忙治酒款待并请赐
墨宝留恋。秀才沉思片刻,
题赠“魁元馆”三字招牌,从此生意日见兴隆。以后有一任老板嫌“魁”字有鬼旁才改为“奎”字,一直延用至今。到了民国初年,由于
宁波人李山林
经营面馆,开始由徽式改为宁式面馆,经营以鲜咸合一,软滑鲜嫩、原味见长为特点的甬式大面。该店虽几易其主,但其经营面条的业务始终未变,且以历史长、规模大、特色鲜明而饮誉国内外。
奎元馆面条花色品种有150多种。我先要了一碗阳春面,看它的味道做得怎么样。面上来时,汤是用
肉骨头熬出来的,面条嚼起来似有筋不是烂糊糊的,加上点点
碧绿的葱花,喷香鲜爽,吃得痛快舒坦。我曾在东北、西北和北京吃过各类档次的面条,都没有这么一碗经济实惠的
阳春面给我留下那么美好的印象。
百年历史
百余年来,奎元馆接待了蔡廷锴、
蒋经国、李济深、陈叔通、
梅兰芳、
竺可桢、
盖叫天、
周璇、
金庸等名人。1945年抗战胜利后,原国民党第19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同李济深到奎元馆,留墨“东南独创”四字。
从1930年开始,杭城商业中心逐渐向鼓楼南面转移,
清河坊至
官巷口一带日趋繁华。老板陈秀桃研制了以“汤浓味鲜,面光汤干”为特色的“扣
汤面”。面条
盛具上也有特点,沃面、
阳春面用
粗瓷大碗,中档料儿面用红花
细碗,高级料儿面用金边瓷碗,面点和盛具相得益彰,也适合不同消费对象。
1942年,第六代传人陈桂芳,他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动等因素不断创新。开春时节,步鱼(
塘鳢鱼)量大,供应时令步
鱼面;仲夏,麦头
河虾(即麦结穗时的河虾)和
黄鱼上市,制作应时虾
黄鱼面;立秋过后,
河蟹上市,供应
蟹粉和
蟹黄鱼面;隆冬之际,需要增加热量,供应小
羊肉面和
羊蹄大面。同时增加了各式料儿面“过桥”,即将烹制的浇头分别装盆,连同面食一起配套上桌。因一只面点按不同内容分装两盆,随食客的需要,分别取食,似从桥的一端过渡到另一端,故谓“过桥”。
面馆特色
奎元馆经营的面食品种达百种之多,但最负盛名的要数
片儿川面和
爆鳝面。奎元馆的面要称作“坐面”,选用无锡头号面粉,由专人制作,用手工捍上劲后,还得垫上一根碗口粗、9尺长的
竹杠,再用人工坐研半个小时左右,每30斤面粉打成8尺宽、7尺长的
面皮,可切成3分左右的面条。“坐面”烧而不糊,韧而滑口,吃起来有“筋骨”,面料配制也十分讲究。片而川配料相传是从宋朝诗人苏东坡在杭州做地方官时所写的“无肉令人瘦,无笋令人俗”之句得到启示而来的。它以新鲜腿肉、时鲜竹笋、绿嫩雪菜作为原料,经厨师烹制,当一碗热气腾腾的片儿川面端上餐时,只见肉红、笋白、菜绿,色泽分明,引人食欲。难怪后人常言,“有笋有肉不瘦不俗,雪菜烧面神仙口福”。
虾爆鳝面的搭配也有一段经历。据说清同治年间,钱塘一带盛产
鳝鱼,淡水河虾却不甚多,显得名贵。渔民们为了推销鳝面,就以鳝、河虾配售。奎元馆选用的河虾大小匀称,现卖现烧。鳝鱼规定要有大拇指粗,每斤5条左右,这样大小的鳝鱼,正处于“壮年”,肉厚质嫩。是爆鳝面在烹调时,采用“三油”爆炒,即先用菜油爆,次用猪油炒,再用麻油烧。这样虾嫩鳝脆,香气袭人,味道美不胜言。
在杭州解放路上,挺忙的。
名称由来
说起“奎元馆”的名称,还有一个故事呢!
当年面店创业伊始,正值省城乡试,各府考生云集杭州。一贫寒秀才,进得店来,只要了一碗清汤面。店主怜其贫穷,同情之心油然而起,便特意在面里
加放了三个
荷包蛋,除了帮助他增加些营养之外,还有预祝他连中三元的意思。不料,秀才后来果然高中进士。为报当年老板雪中送炭的情谊,进士专程前来拜谢,并答应店主之请,起名为“奎元馆”。自此名气不胫而走、蜚声在外。每当考试,这里就车水马龙,士子如云。考生必到店里来吃上一碗面条,祝福自己从此能脱颖而出、青云直上。
奎元馆最早的经营者是徽州人,到了民国初年,改由宁波人打理,遂成为杭州一家宁式面馆。到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奎元馆已是很有名气,甚至有,“到杭州未去奎元馆,枉然西湖之行”这一说。 当年的社会名流,只要游玩西湖,就必然作客奎元馆。 抗战胜利后,
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偕同李济深(也是国民政府要员,以后做过“民革”主委)来杭州,到奎元馆吃
黄鱼面,席间,意气风发、豪情万丈,蔡将军当场挥毫疾书“东南独创”,对奎元馆的面条赞不绝口。
如今的奎元馆,面条生意依然红火,查大侠金庸只要到杭州,一定会在这里设宴招待亲朋好友。 奎元馆的面条自有其特色。它选用优质面粉,专人制作,面条落水,烧而不煳,韧而滑口,吃起来要有筋斗的感觉, 奎元馆面条配料更是十分讲究。 一碗大众化的“
片儿川”,就是奎元馆的
招牌面之一,相传是从苏东坡“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诗句中得到启发,开创出来的。片儿川以新鲜腿肉、时鲜竹笋、绿嫩雪菜作原料,经烹制后,色香味俱全,令人馋涎欲滴、大快朵颐。
大事记
八年抗战胜利后
1945年,八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第
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偕同李济深先生来杭州,曾同往奎元馆吃有名的杭式大面虾
黄鱼面。蔡将军兴奋之余,当场挥毫写下“东南独创”四字,后制成像框,挂在堂上。旅居
西欧、日本、
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也经常来此品尝。一衣带水东邻日本的同行——
东京银座亚寿多大酒楼的客人们,对
虾爆鳝面的精工制作和美味更是赞叹不已。
解放后,杭城百业兴旺,古老的奎元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店址从
官巷口四拐角的南面迁到路口的西北角,新建了一千两百余平方米的大楼。此楼共为三层:第三层为办公室;第二层设东、西餐厅,其中东餐厅内设以接待外宾和侨胞为主的高级空调包厢,供应面点及各种杭帮风味佳肴;第一层亦分东西两部分,供应各种京杭大菜及杭式面点,各种面条品种不下百种之多。由于店面宽敞,一次可接纳食客百余人,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性面馆。
八十年代初,我国著名书画家
程十发来“奎元馆”品味,吃了
虾爆鳝面后,欣然提笔写下了“江南面王”匾额,如今仍悬挂在店内楼梯口熠熠生辉。
金庸
1996年,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
金庸(查良镛)先生,在杭州留下了半年内“三顾奎元馆”的佳话。11月初,金庸来杭参加
云松书舍捐赠仪式,先生慕名来到奎元馆,
特级技师、总经理朱兴安为他安排了一桌颇具特色的面宴。除了迎客总盆“松鹤延年”以及八个
冷菜围碟外,安排了八道面食。送上的第一道面名叫“贝松螺纹面”,是
意大利式
炒面,接着是应时面点——金秋
蟹黄面、
三元甲鱼面、财运
鲍鱼面、番虾
蝴蝶面、西湖
鳜鱼面、
雪菜冬笋面、虾仁
爆鳝面。客人们一致称赞“奎元馆真不愧是江南面王”,金庸先生即时兴起,在留言薄上写下了“杭州奎元馆,面点天下冠”的题词。
每年金秋时节,奎元馆还特别推出金秋十大面系列,有金秋蟹黄面、
蟹黄蹄筋面、龟鹤同春面、
香菜牛肉面、罗汉素
烩面、桂花鸡块面、
海鲜四宝面、
西芹鱼饺面、蟹黄鸡仔面、
白玉乌参面等,除此之外,高中低档兼顾,适合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装修
2004年,奎元馆又对老店进行了
装修,店面以浅咖啡为主色调,餐厅选用
青砖装饰
护墙,完全体现了仿古与现代相统一的装修风格。店门上则挂着著名书法家
沙孟海先生题写的“奎元馆”金字招牌,两旁有耄耋老人朱德源书写的对联:“三碗二碗碗碗如意、万条千条条条顺心”,充分展现了百年老字号深厚的
文化底蕴。
特色
质量好
奎元馆的面条自有其特色:选用的是最好的面粉,专人制作,面条要做到下水后烧而不糊,韧而滑口,吃起来有筋;面上的配料也要十分讲究。“
片儿川”是奎元馆的特色面之一,相传是从
苏东坡在杭州做馆时写的“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中得到的启示。它以新鲜腿肉、时
鲜竹笋、绿嫩
雪菜作为原料,经烹制后,
色香味俱全,令人馋涎四滴。有人尝后感叹着说:“有笋有肉不瘦不俗,雪菜烧面神仙
口福。”“
虾爆鳝面”也是声名远播的一种特色面。据说在清末杭州一带水网密布,盛产
鳝鱼,
河虾大都被鱼儿吃掉了显得珍贵,渔民为了推销鳝鱼就以河虾搭配。奎元馆便用虾鳝制作一道菜:虾肉鳝肉用油爆炒后再以香麻油淋,加上红的椒丝、绿的葱丝或黄瓜丝,放在这样一碗面上,任谁也没办法抵挡得住它的诱惑力。为了配合酒客的需要,
面浇头也可分别装盆,连同面食一起上桌,可用浇头下酒,酒喝完把剩下的浇头放到面里再吃面。
奎元馆每天顾客盈门,一些外国朋友品味之后赞不绝口,为之倾倒;东京银座亚寿多大酒楼的同行品尝了奎元馆的各种面条之后,竖起大拇指说:名不虚传,真是天下第一面!
百种之多
奎元馆经营的面食品种达百种之多,但最负盛名的要数片儿川面和爆鳝面。奎元馆的面要称作“坐面”,选用无锡头号面粉,由专人制作,用手工捍上劲后,还得垫上一根碗口粗、9尺长的竹杠,再用人工坐研半个小时左右,每30斤面粉打成8尺宽、7尺长的面皮,可切成3分左右的面条。“坐面”烧而不糊,韧而滑口,吃起来有“筋骨”,面料配制也十分讲究。片而川配料相传是从宋朝诗人苏东坡在杭州做地方官时所写的“无肉令人瘦,无笋令人俗”之句得到启示而来的。它以新鲜腿肉、时鲜竹笋、绿嫩雪菜作为原料,经厨师烹制,当一碗热气腾腾的片儿川面端上餐时,只见肉红、笋白、菜绿,色泽分明,引人食欲。难怪后人常言,“有笋有肉不瘦不俗,雪菜烧面神仙口福”。
虾爆鳝面的搭配也有一段经历。据说清同治年间,钱塘一带盛产鳝鱼,淡水河虾却不甚多,显得名贵。渔民们为了推销鳝面,就以鳝、河虾配售。奎元馆选用的河虾大小匀称,现卖现烧。鳝鱼规定要有大拇指粗,每斤5条左右,这样大小的鳝鱼,正处于“壮年”,肉厚质嫩。是爆鳝面在烹调时,采用“三油”爆炒,即先用菜油爆,次用猪油炒,再用麻油烧。这样虾嫩鳝脆,香气袭人,味道美不胜言。
虾爆鳝
奎元馆制作
虾爆鳝面,十分讲究原料的上乘与烹调技艺的合理:
黄鳝买不大不小的,一斤在五、六条之间,先养在缸里,不断换水,吐净泥土气,净化血液,收紧肌肉,到用时活杀拆骨现烹;虾仁要求是鲜活河虾,500克在120只上下,挤壳后在清水中漂净,保持鲜嫩可口;不用冰镇海虾。面粉用
无锡产头号面粉,
面条用人工擀制,要求碱性适中,软硬合适,富有韧性。烹制时,鳝片用
菜油或花生
油爆,虾仁用
猪油炒,面条烧好还要用小车
麻油浇。火功、佐料、时间掌握都有严格规定,鳝片要烧得鲜美清口,再用鳝片虾仁汁滚面,让鲜味渗入面条中,而又要使面条不发胀。此面烧成后,鳝片黄亮如金,香脆爽口;虾仁洁白如玉,清鲜滑嫩;面条柔滑透鲜,味浓宜人。金黄的鳝片与玉白的虾仁辉映,色泽鲜艳,其色使人食欲为之大开;素油爆的鳝片、猪油炒的虾仁、麻油浇的面条,把鳝、虾、面的香味完全有机地融和在一起,使人馋涎欲滴;吃在嘴里,品在舌上,鲜香脆嫩,色、香、味、形、器、五美兼之,其味足以让南北食客叫绝。长条金褐色的鳝片在面周排列有致,珠形雪白的虾仁簇拥面顶中心,新鲜翠绿的蒜叶飘逸其上,再配以青花名瓷盛装,典雅且隽永。目观、鼻嗅、舌辨,都得到了舒心的享受与满足。故杭州人有俗话道:“到杭州不吃
虾爆鳝面,等于没有到过杭州。”人们把奎元馆的虾爆鳝面与杭州挂起钩来,可见此面影响之深远。
奎元馆选用大小匀称的新鲜火虾,
去壳出肉,雪白粉嫩,现卖现烧;
鳝鱼则要有
大拇指粗细,每条重约100克,这样的鳝鱼正处壮年,肉质厚嫩,除骨切段;虾肉蟮肉用油爆炒后再浇淋以
香油麻油,红的椒丝、绿的葱丝、
黄瓜丝,白的虾肉、黄的鳝片,这活色生香的美味佳肴,任谁也无法抵挡。
奎元馆为了迎合酒友的需要,增各式料儿面“过桥”,即将烹制的浇头与面条分别装盆,一起配套上桌。喝酒时,便用浇头当下
酒菜,喝完就便吃面,像是从桥的一端到另一端,故称“过桥”。
走出奎元馆,不禁十分感叹,在
洋快餐、速煮面弥漫时尚、充斥市场的今天,奎元馆以它区区一碗面条,却能令人回味再三;于是,一家面馆,也得以绵延百多年而经久不衰,这里边必定蕴涵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思索研究呢?
奎元馆片儿川
“
片儿川”是杭州奎元馆制售的大众化名食面点,富有杭州地方风味,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原料配方
上白面条1.5千克,
猪腿肉400克,熟笋肉150克,
雪里蕻100克,酱油80克,味精10克,熟猪油200克
制作方法
1.将猪腿肉、笋肉分别切成长方薄片,将
雪里蕻切成碎末。
2.将锅放在火上,下猪油烧化后,先下
肉片略煸,再投入笋片,加入酱油略煸,最后放碎雪里蕻和适量沸水继续炒匀略煮,即成烧头出锅。
3.在此同时,将面条放入另一沸水锅内煮熟,捞出迅速甩干水分,倒回炒浇头的锅内略煮,加入味精,浇入猪油,起锅分盛10碗,分别盖上浇头即成。
产品特点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