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若神明,
汉语成语,拼音是fèng ruò shén míng,意思是指崇拜得像迷信者敬神那样。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
盲目尊重。出自《
左传·襄公十四年》。
东汉时期,樊英精通《五经》和术数,隐居于壶山南面,很多人去拜他为师,他对官府的征召不予理睬,汉顺帝以礼征召他。他才不得不来京城洛阳,顺帝为他设坛席,对他奉若神明,任他为光禄大夫,可惜他为官并没什么政绩。
《左传·襄公十四年》
师旷侍于晋侯。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隶、牧、圉皆有亲昵,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
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
这件事荒唐得很!这么一条小蛇,怎么把它奉若神明起来? 清·
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