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安殿
日本的建筑
奉安殿是二次大战前的日本用来供奉天皇皇后的照片(御真影)以及《教育敕语》的建筑。
沿革
奉安殿的出现时期推测是在开始发放“御真影”与《教育敕语》制定后的1910年代左右,不过开始大量兴筑小学校的奉安殿则是在1935年时。在此同时也开始有为了保护学校里的“御真影”夜晚巡逻值班。
在四大节祝贺仪式时,学校全体师生会向“御真影”行最敬礼并进行《教育敕语》的捧读式。其过程大致是由副校长将《教育敕语》写本从黑漆匣取出递给校长,互相敬礼后便由校长向天皇照片行礼,接着宣读《教育敕语》,而在下面的师生在此同时也要反复致礼,此外有些地方在进行捧读式时,地方上的官员与议员也要整装出席。另外,上下学时或仅是单纯从奉安殿前面经过时,也需要整装向其行最敬礼。
最初时是在讲堂、教师办公室、校长室等地方里面设置“奉安所”,但这种规画在校舍因失火或地震等意外而倒塌时,里面存放的“御真影”便有被波及的可能,而实际上在日本便有不少在关东大地震、空袭、校舍失火时仍坚守“御真影”的校长事迹的美谈。也是因为如此,设在校舍里的奉安所便改成金库型,或是进一步设成独立的奉安殿。前者与校舍设在一起的设计通常出现在日本旧制中学里,而独立型的奉安殿则通常出现在小学校里。
而作为建筑物,奉安殿实际上有各式各样的造型,从古希腊式建筑与钢筋混拟土、砖造结构的西洋建筑到日本传统的神社式建筑等都有,皆为小型但坚固的耐火防震结构,在设计上也予人一种庄严感。而在1933年时还有与奉安殿建筑设计相关的竞赛。然而,奉安殿却有“充斥湿气”的缺点,最后导致学校陷入得提交“御真影”受到污损之报告书的窘况。
1945年12月15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因为驻日盟军总司令部(GHQ)的神道命令,奉安殿相关的制度遭到废止。大多数的奉安殿在二次大战后遭到解体,或是埋到地底,而“御真影”也一律全部奉还。而少数幸存的奉安殿则被当作仓库,而有一些外观较为庄严的则被当作神社或灵骨塔使用。而其中位在冲绳旧美里寻常高等小学校里呈现半毁状态的奉安殿,则以“战争遗迹”的名义成为日本的文化资产。而一些仍保有二次大战前的旧校舍的学校,在校舍之中还残存著奉安所。
建筑
奉安殿不管是校舍内或独立型的通常会选在校长室、教职员室、值夜室或附近其他清静的位置上,而里头空间最小为0.85×1.5×1.2立方米。为钢筋混拟土结构,墙壁厚度至少25厘米,并开有金库式双重门,并且为了防震耐火、阻隔外面热度湿气而使用了石棉为建材,至于里头则是用桐或扁柏制成之离地50厘米高的木棚架,用来供奉“御真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13 19:01
目录
概述
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