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唐代李峤诗作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是一个多义词,又是唐诗的名称,是由多位诗人包括李峤、 李乂、李适、郑愔、苏颋、刘宪等人,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应制赋诗送别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多首应制诗的名称。张仁亶即张仁愿,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707年(景龙元年)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赴塞北名城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坐镇,统帅朔方军,防御突厥。特别是张仁愿沿黄河北岸修筑三座受降城,向北拓地三百余里。“自是突厥不敢渡山畋牧,朔方无复寇掠,减镇兵数万人。”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拜宰相,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左卫大将军,封韩国公,又加镇军大将军。开元二年(714年),张仁愿去世,追赠太子少傅。
作品原文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①
玉塞征骄子②,金符命老臣。
三军张武旆③,万乘饯行轮④。
猛气凌玄朔⑤,崇恩降紫宸⑥。
投醪还结士⑦,辞第本忘身。
露下鹰初击,风高雁欲宾。
方销塞北祲⑧,还靖漠南尘⑨。
作品注释
①这首诗选自《乾隆宁夏府志》(《朔方道志》亦收录此诗)。奉和,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这是李峤在张仁亶赴朔方任朔方军总管时写的一首送别诗。望春宫,唐宫名。朔方军,唐朝军队名。朔方,唐方镇名,又称灵盐、灵武、灵州。唐开元元年(713年),为防御突厥改朔方行军大总管置,开元九年时置边防十节度使之一。治所在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直辖各县市(盐池县除外)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地。张仁亶,唐华州下邽(在今陕西渭南县境)人,避睿宗(李亶)讳改仁愿。神龙中为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任朔方军总管时,曾于黄河北筑三受降城,置烽堠一千三百所。景龙二年(708年)拜右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
②玉塞:指玉门关。此泛指西北关隘。征:《乾隆宁夏府志》作“惩”,此据其他版本改。骄子: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意谓为天所娇宠,故极强盛。《汉书·匈奴传》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后用“天骄”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③三军:军队的统称。旆:古时末端形状象燕尾的旗。武旆,军旗。
④万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故以万乘称天子。此借指唐皇帝。饯:饯行,即用酒食宴别。行轮:出征时所乘之车。
猛气:凛冽的寒气。凌:《乾隆宁夏府志》作“临”,此据其他版本改。玄朔:即元朔,元旦,阴历正月初一。
⑥紫宸:殿名。唐时为皇帝接见群臣、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
⑦投醪还结士:投醪,用典。《文选·张协〈七命〉》:“单(箪)醪投川,可使三军告捷。”李周翰注:“楚与晋战,或人进王一箪酒,王欲与军士共之,则少而不遍,乃倾酒于水上源,令众匕饮之,士卒皆醉,乃感惠尽力战晋师,大败之。醪,酒也;箪,谓一樽也。”后以“投醪”比喻与士卒同甘苦。还结士,《乾隆宁夏府志》作“还飨士”,此据其他版本改。
⑧祲:旧谓阴阳相侵的灾祸之气。此指突厥的侵掠。
⑨漠南:古代泛称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
作者简介
李峤(644年-713年),[1],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迁长安。后,累官监察御史。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天才”。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李乂
边郊草具腓,河塞有兵机。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
武貔东道出,鹰隼北庭飞。玉匣谋中野,金舆下太微。
投醪衔饯酌,缉衮事征衣。勿谓公孙老,行闻奏凯归。
李乂:[唐](公元六四七年至七一四年)字尚真,(旧唐书作本名尚真。此从新唐书)赵州房子人。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卒于玄宗开元二年,年六十八岁。少孤。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官至清源尉,早卒)尚贞(官至博州刺史)俱以文章见称。举进士,累调万年尉。长安三年,(公元七o三年)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公元七o七年)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帝遣使江南,发所在库赀以赎生。乂上疏谏,以为“与其拯物,不如忧民”。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自附,乂深自拒绝。开元初,姚崇为紫薇令,荐为侍郎。未几,除刑部尚书。卒,谥曰贞。乂著有文集五卷,《两唐书志》又与兄尚一、尚贞同为一集,号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并行于世。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李适
【年代】:唐
【作者】:李适
【内容】:地限骄南牧,天临饯北征。解衣延宠命,横剑总威名。
豹略恭宸旨,雄文动睿情。坐观膜拜入,朝夕受降城。
作品原文
地限骄南牧,天临饯北征。解衣延宠命,横剑总威名。
豹略恭宸旨,雄文动睿情。坐观膜拜入,朝夕受降城。
李适,雍州万年人。景龙中,为中书舍人,俄转工部侍郎。睿宗时,天台道士司马承祯被征至京师。及还,适赠诗,序其高尚之致,其词甚美,当时朝廷之士,无不属和,凡三百余人。徐彦伯编而叙之,谓之《白云记》,颇传于代。寻卒。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郑愔
创作年代 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卷106_8》 文学体裁 五律 作者 郑愔
御跸下都门,军麾出塞垣。
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
睿曲风云动,边威鼓吹喧。
坐帷将阃外,俱是报明恩。
作品注解
1、御跸:【拼音】yù bì 【注音】ㄧㄩˋ ㄅㄧˋ 【释义】 1、帝王的车驾。
2、戎轩:róng xuān 指兵车;亦以借指军队、军事。
3、阃(kǔn)外:阃,门槛;郭门。
作品赏析
郑愔这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
郑愔(?- 710)唐诗人。字文靖,河北沧县(属沧州)人。卒于唐睿宗景云元年。十七岁举进士。武后时,张易之兄弟荐为殿中侍御史,张易之下台后,被贬为宣州司户。唐中宗时,任中书舍人,太常少卿,与崔日用、冉祖壅等侫附武三思,人称“崔、冉、郑,辞书时政。”唐初流行《桑条歌》,其词有“桑条韦也”之句;明韦后妄图篡位,以《桑条歌》为其“受命”这证。愔迎合韦后之意,作《桑条乐词》十首进献,擢升史部侍郎。景龙三年(709)二月,升任宰相;六月,因贪赃贬为江州司马。翌年色结谯王李重福阴谋叛乱,预推重福为天子,愔自任右丞相不久败邙,被诛。
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苏颋
【年代】:唐
【作者】:苏颋
【作品内容】:
北风吹早雁,日夕渡河飞。气冷胶应折,霜明草正腓。
老臣帷幄算,元宰庙堂机。饯饮回仙跸,临戎解御衣。
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方伫勋庸盛,天词降紫微。
作者介绍
本名 苏颋 字号 字廷硕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京兆武功
出生时间 670年 去世时间 727年 主要作品 《苏颋集》 主要成就 担任宰相,统领文坛
官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爵位 许国公 谥号 文宪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刘宪
刘宪
命将择耆年,图功胜必全。
光辉万乘饯,威武二庭宣。
中衢横鼓角,旷野蔽旌旃。
推食天厨至,投醪御酒传。
凉风过雁苑,杀气下鸡田。
分阃恩何极,临岐动睿篇。
作品出处:
全唐诗:卷71_19全唐诗:卷104_4 911cha.com
作者介绍
刘宪(?-711),字元度,宋州宁陵人。弱冠擢进士第,累迁左台监察御史,贬潾水令。召为凤阁舍人。神龙初,自吏部侍郎出刺渝州。寻入为修文馆学士,历太子詹事卒。武后时,敕吏部糊名考判求高才,惟宪与王适、司马锽、梁载言入第二等。集三十卷,今编诗一卷。
参考资料
张仁愿.百度百科.2014-03-05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6 23:25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