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公子是封建皇族中最有出息的皇子的代名词。相关诗文有宋代徐观国《
蓦山溪》等,相关人物是
李世民、李存勖。
古太原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尤其是出了两位有雄才大略的太原公子,即隋末太原留守
李渊的公子
李世民和唐末
晋王李克用的公子
李存勖。二位公子均生逢乱世,聪明勇决,识量过人,
倾身下士,散财结客,辅佐父辈坐拥天下,而后承启天运,成为颇有作为的一代君王。尤其是李世民,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帝王中的“政治完人”。文治武功并盛,既空前又绝后。正因为有两位太原公子横空出世,所以后来“太原公子”一词,成了封建皇族中最有出息的皇子的代名词。就连后世许多贪图浮名、无所作为的
皇太子,也自诩为“太原公子”,结果贻笑天下。如本世纪切,袁世凯窃国之际,日本著名政论杂志《富士山》上,发表了一篇人物专访,作者是日本法学家贺世雄,此文题为《访太原公子袁克定》。文中大肆吹捧袁公子文治武功,冠盖天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位袁公子既非太原人(袁为河南项城人),又没有太原生活的传奇经历。只不过借“太原公子”的声名,抬高自己而已。历史是近公正的,复辟帝制的袁世凯灭亡之后,这位假“太原公子”也无力回天,销声匿迹了。
李世民尽管有过不少封号,如
赵王、
秦王,以至后来庙号为“太宗”。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最关键的时刻,和最初的发迹之地是在太原。在这里,少年公子李世民充分显示了其超人的政治抱负、卓越的军事才干、独特的用人思想和出类拔萃的文学天赋。天下李氏出
陇西。据
李氏家谱记载:汉代
飞将军李广驻陇西,
抗击匈奴。其后裔成了当地著名的氏族之长,世代为敦煌
郡守。
西凉覆灭后
李重耳逃往中原,在北魏供职。其后李熙、李天赐、
李虎均为北魏、北周名将。李虎生李(日丙),李(日丙)生
李渊。李渊不仅是著名武将之后,而且因为他的母亲与北周、隋两家皇室有血缘关系,所以六岁时就
世袭了唐公的爵位。李世民为李渊次子,
公元600年出生于陕西武功。
公元615年随父举家迁往太原。
李世民生于多事之秋,长于戎马之间,很早就显示出了其不同凡响的军事才干。据《旧唐书》载;隋大业十一年秋,
隋炀帝北巡,被数十万
突厥军队困于
雁门,急得眼睛都哭肿了,急诏全国募兵,前来救难。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从太原北上,率军勤王。他仔细观察敌我双方的形势后,对
大将军说:“敌人敢围天子,必定认为我军仓促难以救援。破敌之计在于:白天布旌旗十里,晚上征鼓连鸣不断。敌人就会以为我方救兵已到。自然会望风而逃。否则,敌众我寡,难以制胜。大将军依世民这计,虚张声势,果然吓退了数十万突厥军。死里逃生的隋炀帝,在感激的泪水中,第一次认识了这位不同凡响的太原公子。
太原举义,奠定了
李氏王朝三百年基业。而太原公子
李世民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对于
李渊,历史学家
范文澜评价:“
唐高祖爱好酒色,只是凭借周、隋大贵族的身份,
公元616年,得为太原留守。他起兵取关中,建立唐朝,主要依靠
唐太宗的谋略武功,他本人并无创业才干,连做个守成的中等君王也是不成的。历史记载也确实如此。据《资治通鉴》载:隋朝末年,
晋阳城里,李世民分析群雄并起的形势后,三次规劝李渊起义。第一次他劝其父:“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
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太原留守吓破了胆:“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告县官。”
李渊听说举义的主张后,甚至吓得摆出一副大义灭亲的样子来。不久,
李世民第二次规劝其父:“今盗贼日繁,遍于天下,大人受诏讨贼,贼可尽乎?……,大人设能尽贼,则功高不赏,身益危矣。唯昨日之言,可以
救祸,此万全之策也,愿大人勿疑。”此时李渊已探得二郎阴养士马,欲举大事,无可奈何地说:“今日破家亡躯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后来李渊讨寇不力,炀帝要兴师问罪。李世民第三次规劝其父:“今主昏国乱,尽忠无益……
晋阳士马精强,宫监蓄积巨万,以兹举事,何患无成!”此时的李渊只好对世民言听计众,举起了义旗。设若太原公子李世民,没有这晋阳三谏,
李氏王朝何来三百年风光基业?太原公子,不仅智谋过人,而且知人善任,审时度势。至今
晋源古城还流传着:
李世民与狱中的
刘文静,坐论天下大事;李世民在晋阳宫里贿结权臣
裴寂,结成统一战线;李世民在
晋祠门外计除敌手
高君雅、
王威等等传奇故事。此时,运筹帷幄的太原公子年仅十八九岁。
郭沫若为之赋诗赞曰:“太原公子自无双,戎马生涯未肯降。”
另一位太原公子,后唐
李存勖,声名虽不如
唐太宗显赫。却也是一代枭雄。唐末
沙陀人晋王李克用,与
后梁朱全忠争锋。晋王李克用数战处于劣势,被困
晋阳城,不敢与梁军交战。公元
908年新晋王位的太原公子李存勖,一举大破梁军,扭转了战争局势。面对李存勖的胜利,朱全忠“惧而叹曰:生子当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诸子,乃豚犬耳”。后来,气势如虹的太原公子李存勖,果然灭掉了后梁,建立了后唐王朝。
太原王气,成就了两位雄才大略的太原公子。太原公子,为历史名城锦上添花。后来,“太原公子”一词,成为雄霸天下的
储君的代名词。所以在那里建庙立祀,是理所当然的。古都
晋阳城(今山西太原)早已被
宋太宗赵光义毁灭,并长眠于地下,昔日
太原王气早已黯然失色。有关他们的纪念之类的遗迹,除一通贞观碑外,别无他物。太原,是太原公子最钟情的城市;是他们的发迹祖地,是最有理由为他们建庙立祀的地方。
李世民当年闻知
刘武周攻占了太原,坚定地说:“太原,
王业所基,国之根本,失太原必失天下。”决意引兵,夺回了发祥之地,
李存勖,更是视太原为宗祖之地。两位太原公子,如此看重太原,如此看重这块风水宝地。
樽开北海,减请还知么。叵耐这点徒,刚入词、把人点污。
儒冠屈辱,和我被干连,累告讦,孟尝君,带累三千处。 宋代徐观国《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