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高新区创办于1991年,1993年11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8年9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经过近30年的开发建设,以争创一流的工业示范区、科技先导区和现代新城区为目标,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步入了经济和社会事业高速推进、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投资环境
高新区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按照建设新城区的目标和“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的要求建设区域环境,已先后投入近40亿元建设资金,用于道路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区内的“七通一平”建设。宽阔整洁的开发大道连通四方,沿江高速公路和苏昆太高速公路贯穿开发区东西南北,区内企业只需5分钟便能进入四通八达的苏南高速公路网,40分钟即可达上海虹桥机场,20分钟便可到太仓港航运中心。
区内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齐全,已接通来自华东电网的上海、江苏和本市电厂的五路电源,电力资源充沛,为进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同时,区内具备了健全的管理服务功能,海关、国检、工商、税务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行政审批中心和开发区的一站式、一体化服务便捷高效。酒店、商铺、物流、仓储、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设施全部到位。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41%,气候宜人,社会和谐,高档别墅区、花园式住宅区、新型商业网点和绿化风光带形成规模,人文、人居环境优良。
产业发展
立足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得益于高效满意的亲商服务,建区十多年来,已有
美国、
英国、德国、
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地区的许多著名跨国公司来区落户,其中如美国的耐克、特灵,英国的和路雪,韩国的希安琦、和承、科思泰,德国的舍弗勒、克恩—里伯斯、慧鱼,日本的太阳电器、兴和电子、阿尔派电子,奥地利的老虎涂料、艾伯纳工业炉,法国的爱丽欧等等。这些跨国公司品牌响、实力强、市场大、抵御风险能力强,在开发区内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和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截止2006年底,全区共引进各类项目近1400家,总投资近300亿人民币,其中外资项目365家,总投资近30亿美元。区内总投资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有50多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汽车配件等工业项目为主,以房地产、旅游娱乐、生活服务等三产项目为辅的投资结构。其中,来区落户的欧美企业约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40%,日韩企业约占40%,港台企业约占15%,并形成了以德国为主的欧美企业群、以日本为主的日韩工业群和以港台为主的国内规模企业群等三大企业集群。
特色园区
建区以来,太仓高新区以重点发展以德资为主的欧美企业为招商理念,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占地面积少、项目规模大、抵御风险能力强、环境污染小的欧美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些欧美
企业品牌响、实力强、市场大、效益好,自落户以来,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全力推进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值得骄傲的是太仓高新区的
德资工业园,76家德国企业的入驻,使太仓高新区成为德国工商界知名的中国经济开发区之一,使太仓成为全国德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也使太仓成为德国企业投资中国的首选地,被寓为“中国的德企之乡”。
自1993年第一家德国企业——克恩·里伯斯落户以来,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德资工业园初具规模,现已成为太仓高新区的一大特色。进区的德资项目以精密机械加工和汽车配件制造为主体产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规模大、占地面积少,一些公司的产品技术水平均居国际同行业领先地位。德资工业园已成为太仓高新区的一个招商品牌,成为高新区提高科技含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阵地。
进区近百家欧美企业生产、销售两旺,企业在区内的发展信心倍增,前期进区的欧美企业中80%以上已经完成增资扩产,企业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为了进一步增强在太德资企业的发展后劲,2001年,由江苏省和德国巴符州两地政府共同组建了一个专门为德资企业培训专业员工的培训中心,采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每届容量24名学员,每年定期招生,滚动发展,为越来越多来太投资的德资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专业员工,堪称“中德合资合作的典范”。
经济效益
随着进区企业不断建成投产,全区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逐年快速增长。建区初期,全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2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为1.22亿元,创利税总额为477万元。至2003年,三项指标分别达到了90亿元、82亿元和12.1亿元,指标增幅高达几十倍。2004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2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为109亿元,创利税总额为15.84亿元,区内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以50%以上的增幅上升。
2006年,全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79.5亿元,增长27%;销售收入161.7亿元,增长27%;利润99719.6万元,增长27%;实现进出口总额12.57亿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创汇6.76亿美元,增长27%;完成财政收入16.5亿元,增长25%。
2007年,全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23.52亿元,增长25%;销售收入211.85亿元,增长31%;利润99719.6万元,增长27%;实现进出口总额15.97亿
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创汇7.62亿美元,增长13%;完成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48.48%。
地理气候
太仓属
长江三角洲平原中的
沿江平原,全境地质平坦,自东北各西南略呈倾斜。东部为沿江平原,西部为低洼圩区。地面高程:东部3.5-5.8米(基准:吴松零点),西部2.4-3.8米。全境总面积822.926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173.89平方公里。
太仓属北
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受北方冷高压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夏季受
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春秋季是季风交替时期,天气冷暖多变,干湿相间。历年年平均气温15.5℃,降水量1078.1毫米,日照1960.9小时,无霜期226天。
太仓,这座
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带交汇点上的港口城市,昂首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开放区前沿,东濒长江,南依上海,西接
苏州,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县(市)之一。
交通优势
太仓,这座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带交汇点上的港口城市,昂首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开放区前沿,东濒长江,南依上海,西接苏州,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县(市)之一。
太仓经济开发区位于太仓市老城区东侧,创建于1991年1月,1993年11月经
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极为发达,东距天然良港——
太仓港18公里,南距上海虹桥机场40公里,西距
沪宁铁路16公里,沪嘉浏高速公路和
沿江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区内企业只需5分钟便能进入四通八达的苏南高速公路网。
历史人文
太仓自古为文化之乡,人文荟萃,积淀深厚,底蕴丰富,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娄东文化。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和优美动听的江南丝竹源自太仓一带,中国四大
民间神话之一的“牛郎织女”也有降生太仓之说。
元代的桥梁建筑独具风格。明清园林之盛,有“太仓园林甲江南”之誉。太仓建州后学堂、书院盛极一时,民间读书成风。现今,太仓的文化更具开放性,有全国桥牌之乡、武术之乡、龙狮之乡、民乐之乡等称号。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举不胜举的文化名人。600年前,郑和就是在太仓开始了他七下西洋的壮举,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明清两代状元、进士、
画家、
诗人辈出。曾诞生过
王世贞、王锡爵、
张溥、
吴梅村等大文学家,以
王时敏、
王鉴、
王原祁领衔的“娄东画派”更是垂名青史。近代又涌现出了人民教育家
唐文治、世界著名女物理学家
吴健雄、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朱棣文、中国新舞蹈艺术创始人
吴晓邦、丹青大师
朱屺瞻等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人士。深厚的人文环境已成为太仓招商引资的“锐器”。
公用设施
开发区内形成了八横六纵的主干道路,区内企业只需5分钟便能进入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30分钟即可到达上海虹桥机场。开发区内的供电、供水、电信、供热、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也全部到位,为进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
太仓经济开发区注重服务环境的改善,服务质量的提高。太仓市行政审批中心和开发区的一条龙、一体化服务便捷高效。区内海关、检验检疫、边检、金融、工商、税务等管理服务机构一应俱全。社会服务功能配套完善。为投资者营造了良好的商务环境。
规划建设
开发区总体面积80平方公里,区内以外向工业为主,第三产业日益繁荣。全区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多年翻番,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占太仓全市经济的比重日益提高,逐步成为太仓经济增长的先导区、外向发展的示范区、城市建设的新城区。
开发区总体规划分三期由西向东逐步开发。首期开发的15平方公里内,以道路、通信、水、电、气为主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一个个各具风姿的工业区、住宅区和商贸区,已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二期规划的25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工业区内道路、桥梁、绿化、路灯以及水、电、汽、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已全面铺开。
三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力争通过有效地规划引导、产业布局,建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经济发展
开发区经济指标健康发展。随着进区企业不断建成投产,全区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逐年快速增长。建区初期,全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2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为1.22亿元,创利税总额为477万元。至2003年,三项指标分别达到了120亿元、109亿元和15.84亿元,指标增幅高达几十倍。200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为23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为216亿元,创利税总额为31亿元;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3.5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1.85亿元,创利税总额达36.92亿元。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以50%以上的增幅上升。2008年,全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9.1亿元,增长22.27%;销售收入349.57亿元,增长28.55%;利润170300万元,增长55.69%;实现进出口总额27.89亿美元,增长24%,其中出口创汇15亿美元,增长25%;完成财政收入38亿元,增长35.7%。2009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25亿元,增长18%,其中,规模企业实现总产值320亿元,增长12.5%;全口径财政收入44亿元,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18.5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70亿元,增长13%;实现
服务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19%。2010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41亿元,增长27.68%,其中,规模企业实现总产值426亿元,增长28.15%;销售收入468亿元,增长27.66%;全口径财政收入52.6亿元,增长19.9%;一般预算收入23.36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81.1亿元,增长12.63%;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8.66亿元,增长24.32%;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增长39.7%,其中出口额15.8亿美元,增长27.92%。 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70亿元,增长23.8%,其中规模企业产值511亿元,增长22.9%;销售收入595亿元,增长27.3%;进出口总额38亿美元,增长18.5%;实现工业利润40亿元,增长10.1%;全口径财政收入62.5亿元,增长18.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5亿元,增长22%;三产增加值84.4亿元,增长2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98亿元,增长21%。
投资优势
区位优势
太仓经济开发区南邻上海,与国际大都市接壤,东靠“长江第一港”——太仓港,地处长江经济带与沿海开放带两大经济带的交汇处。既有上海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又有
港口的资源优势,吸纳和辐射能力极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承载产业、科技转移的理想之地。
交通优势
太仓经济开发区交通便捷,距上海市中心45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35公里,距上海浦东机场80公里,距
上海港35公里,距苏州50公里。沿江高速公路和苏太高速公路贯穿开发区东西南北,区内企业只需5分钟便能进入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30分钟即可达上海虹桥机场,20分钟便可到太仓港航运中心。
基础优势
太仓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宽阔整洁的开发大道连通四方,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齐全,为进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已接通来自中国华东电网的上海、江苏和本市电厂的五路电源,电力资源充沛。30平方公里建成区已成为投资的福地。
环境优势
太仓经济开发区具备了健全的管理服务功能,区内的海关、国检、工商、税务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太仓市行政审批中心和开发区的一站式、一体化服务便捷高效。五星级酒店、商贸服务区、物流中心、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设施全部到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气候宜人,社会和谐,人文、人居环境优良。
人才优势
太仓拥有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太仓职业技术中心校、太仓德国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德国巴伐利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舍弗勒(中国)培训中心等众多院校和培训中心,已成为培养高级“蓝领”的摇篮。德国“双元制”教育、传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先进人才培育模式得到广泛推行,为区内企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旅游概况
太仓历史悠久,曾因吴王及春申君(2400多年前)在此设立粮仓而得名“太仓”;元明时太仓浏家港便是号称“天下第一码头”、“六国码头”的重要海港,并因郑和七下西洋均在此扬帆起锚而写下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辉篇章。
太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古迹众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个。从明代首辅王锡爵、大文学家“复社”领袖张溥,到近代大物理学家吴健雄、一代国画巨匠朱屺瞻,古往今来,人才济济,名流辈出。
太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经济基础丰厚坚实,境内37公里长江岸线正在加速开发建设之中,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国家一类口岸太仓港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成部分;中远国际城已落户开发区中;陆渡台资小区、归庄糖果食品城、奇力电机城、马北娱乐区、浏河旅游区等一批特色小区均已初具规模,振翅欲飞。长江之畔,古老而年轻的太仓,正一日千里,汇入世界洪流。
企业风采
总体介绍
依托良好的沿江沿沪区位优势和完善的软硬件基础环境,太仓经济开发区自创建的十多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招商引资成绩突飞猛进。截止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来区落户,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企业超400家,项目总投资近35亿美元,区内总投资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有100多家。美国的耐克、特灵、艾欧史密斯,英国的和路雪、德国的舍弗勒、克恩里伯斯、慧鱼,奥地利的老虎涂料、艾伯纳工业炉、日本的阿尔派电子、兴和电子、韩国的希安琦玩具、科思泰半导体等跨国知名企业的落户,带动了全区工业经济的快速腾飞。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汽车配件、新材料等工业项目为主,以房地产、旅游娱乐、生活服务等三产项目为辅的投资结构,并形成了以德国为主的欧美企业群、以日本为主的日韩工业群和以港台为主的规模企业群等三大企业集群。
欧美企业
建区以来,开发区以重点发展欧美企业为招商理念,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占地面积少、项目规模大、抵御风险能力强、环境污染小的欧美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长足发展。十多年来,已有美国的
耐克、特灵、艾欧史密斯、英国的和路雪、奥地利的老虎涂料、艾伯纳、奥钢联、德国的舍弗勒、克恩·里伯斯、慧鱼、通快、伟思富奇等一大批欧美企业在开发区投资兴业,占全区外商投资比例达三分之一。这些欧美企业品牌响、实力强、市场大、效益好,自落户以来,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全力推进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截止2007年底,全区共引进德资企业100家,项目总投资达10亿美元,并同时引进数十家其它欧美企业,全力推进全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日资企业
建区至今,开发区紧紧抓住日本企业逐步向外扩张、资金不断流入中国这一机遇,进一步加大对日招商力度,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招商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使来区落户和考察的日本企业源源不断。开发区已引进了神明电子、兴和电子、太阳电器、阿尔派电子、光阳电子、椿中岛机械、泰极
汽车内饰等50多家日资企业。入驻的日资企业以电子信息、高档服装生产为主,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并呈高速扩容态势。
德资工业园
一、基本情况:
建区以来,开发区牢固坚持以发展德资企业为主的招商理念,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占地面积少、抵御风险能力强、环境污染小的德资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自1993年第一家德国独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落户以来,截止2006年底,开发区已有舍弗勒、慧鱼、托克斯、通快、爱克奇、林德纳、宝适等100家德企落户,总投资近10亿美元。使太仓经济开发区成为德国工商界知名的中国经济开发区之一,成为了德国企业投资中国的首选地,也使太仓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德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德企之乡”。
二、产业特色:
进区的德资企业以精密机械加工、
汽车配件制造、
新型建筑材料为主体产业,产业优势十分明显,技术含量普遍较高。
一批如生产用于汽车工业和精密制造工业的
滚针轴承、用于发动机配气系统的液压挺杆的舍弗勒公司;生产气(液)压缸冲压设备、金属板连接技术及设备的托克斯冲压技术公司、生产新型建筑紧固件系列的慧鱼公司;拥有基础
金属零件加工技术的通快公司;生产电子控制系统的科络普公司等产品和技术水平均居国际同行业领先地位,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市场需要,部分产品出口东南亚。
三、企业发展:
进区德资企业生产、销售两旺,企业在区内的发展信心倍增,前期进区的德资企业中90%以上已经完成增资扩产,企业规模正在逐步扩大。这体现出德资企业对投资太仓经济开发区的高度信心,体现出在太德资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投资汇报,也体现出德国企业进一步拓展中国—亚太市场的战略发展思路。如:
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
太仓托克斯冲压技术有限公司、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太仓安德烈.斯蒂尔动力工具有限公司、
迪美斯(太仓)窗型材有限公司、瑞好聚合物(太仓)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完成了第三、甚至第四、第五期的增资扩产,并从租房办厂到置地建业,进一步向企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拓展。
为了进一步增强在太德资企业的发展后劲,2001年,由江苏省和德国巴符州两地政府共同组建了一个专门为德资企业培训专业员工的培训中心,采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每届容量24名学员,每年定期招生,滚动发展,为越来越多来太投资的德资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专业员工,堪称“中德合资合作的典范”。
四、最新动态:
截止2007年底,太仓经济开发区引进德资企业总数超100家,项目总投资超10亿美元,企业增资率超90%。其中,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已完成2亿美元投入,建成舍弗勒工业园,成为其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生产基地。
外贸创业园
位于上海路南侧、东亭路东侧的太仓经济开发区外贸创业园是由太仓经济开发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
苏州国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总投资1.3亿元,总体规划面积约350亩。园区为满足外商投资企业的
多元化投资需要,主要开发建造标准化生产厂房及办公用房。园区总体规划建造22幢标准厂房,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分二期开发建设。
一期8.2万平方米的厂房已于2003年6月底全面竣工,二期约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将在年内交付使用。为强化园区品牌优势,区内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以及一体化的水、电、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努力为外商营造一个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已有日本的泰极汽车内饰有限公司、韩国的和承汽配有限公司、德国的瑞好聚合物有限公司和林德纳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等近20家外资企业入驻园区。
同济科技园
太仓经济开发区
由太仓经济开发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同济科技园实业股份公司等共同投资成立的太仓同济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区位和品牌的各项优势,以培育
高新技术产业群体为目标来招商引资。园区为适应外商投资形式不断变化的要求,在降低外商投资成本和缩短投资获利时间上下功夫,推出以房产租赁和销售为重点的“筑巢引资”形式,在1平方公里的特色工业园区内投资1亿元人民币开发建造6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和7000平方米服务中心用房。
由于园区定位高,规划设计独特,建筑合理优良,加上区内道路、绿化、污水处理等健全的配套设施,吸引了大批外商前来投资落户。园内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租售一空,已有来自日本的新井精密部件、广濑精工、韩国的平和精工、和承汽配、德国的爱科
空调、宝适汽配等18家科技型外资企业先后抢驻落户,项目总投资达1亿美元。同济科技园的成功创立和运作,形成了太仓经济开发区的又一大特色。
另外,由太仓同济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太仓经济开发区外企员工生活区,以集中化管理模式来规范外来员工的居住环境,完善开发区配套设施、降低外企投资成本。园区总占地面积约30亩,投资400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首期建造6幢标准生活用房,设房近1000间,每间房面积约30平方米,均设置独立
卫生间,入住总人数可达8000人。园区于2002年底开始筹建,现已正式投入使用。区内的食堂、
商场、
诊所、浴室、
健身房、电话
超市等配套设施齐全。现已有舍弗勒、阿尔派、贤诚、全龙纺织等数家外资企业近4000人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