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敌昆虫是一类寄生或捕食其它昆虫的昆虫。它们长期在农田、林区和牧场中控制着害虫的发展和蔓延。天敌昆虫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对于某些害虫发生、成灾起着制约作用,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持
物种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天敌昆虫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基本上都有,如螳螂,蜻蜓,
虎甲,
步甲以及瓢甲等均较为丰富。值得一提的是寄生性天敌昆虫也较为丰富。
膜翅目是昆虫纲中的一个大目,除了广腰亚目之外,大多数的种类为寄生性天敌昆虫:石门台膜翅目记录34科121种,除了少数外,多为寄生性的类群,如各类
小蜂,
姬蜂,
茧蜂,
赤眼蜂等。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是一项特殊的防治方法,可以减少环境
污染,维持生态平衡,我国天敌昆虫的扩繁与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从国外引进的防治苹果绵
蚜虫的日光蜂,防治
吹绵蚧的
澳洲瓢虫、
孟氏隐唇瓢虫,防治温室
白粉虱的
丽蚜小蜂,防治李始叶螨的
西方盲走螨,防治
二斑叶螨的
智利小植绥螨,防治
松突圆蚧的
花角蚜小蜂,防治
天牛的
管氏肿腿蜂和川硬皮
肿腿蜂等。70年代以来,我国已成功地人要大量饲养
赤眼蜂、
平腹小蜂、
草蛉、七星瓢虫、丽蚜小蜂、
食蚜瘿蚊、
小花蝽、智利小植绥螨、西方盲走螨、
侧沟茧蜂等捕食或
寄生性天敌昆虫。也已有许多研究工作的基础,但真正投入大规模生产的仅赤眼蜂、平腹小蜂。
其实,天敌昆虫只是相对的,当一个地方的天敌昆虫太多的时候,就可能出现成灾的情况。这时就成了害虫了。大自然其实就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当一个地方的害虫全部消灭后,天敌昆虫也就失去了食物来源,也会紧接着灭绝。也许这就是相生相克吧。
昆虫纲的寄生性种类约占总种数的2.4%,捕食性种类占28%。有研究表明在广州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处所辖林区多年的调查,捕食性的昆虫,蜻蜓目11科71种,螳螂目2科9种,半翅目11科40种,鞘翅目8科75种,广翅目1科2种,脉翅目4科14种,长翅目1科1种,双翅目2科15种,膜翅目11科40余种。这些昆虫的栖息习性多样,捕食对象繁杂,捕食能力强弱各异。对于寄生性昆虫资料尚未进行系统整理,料想也很丰富。
清凉峰保护区由于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所以拥有大量天敌昆虫。初步统计,有11目、29科164种,占昆虫总数的16.22%,天敌昆虫分为两大类,一是捕食性昆虫,如螳螂、步甲、虎甲,
郭公虫、瓢虫、
瘤蝽、
益蝽、
蝎蝽、
猎蝽、
齿蛉、褐蛉、
草蛉等;二是寄生性昆虫,如
寄蝇、麻寄蜂、
姬蜂、
茧蜂等。清凉峰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至今未发生过大的森林病虫害,其中天敌昆虫发挥了一定的调节和平衡的作用。此外,像
红蜻(Crocothemis servilia)、
黄蜻(黄衣)(Plantala flavescens)等既是
药用昆虫,又是天敌昆虫。129第五幸昆虫。
在防治工作中,要选择对害虫针对性强的农药品种,尽量少用广谱性的
剧毒农药和残效期长的农药。选择适当的施药时期和方法或根据害虫发生的轻重,重点施药,缩小施药面积,尽量减少对天敌昆虫的伤害。
天敌昆虫常常由于冬天恶劣的环境条件而大量减少,因此采取措施使其安全越冬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七星瓢虫、
异色瓢虫、
大红瓢虫、螳螂等的利用,都是在解决了安全过冬的问题后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些
寄生蜂、
寄生蝇在羽化后常需补充营养而取食花蜜,因而在种植园林植物时要注意考虑天敌昆虫蜜源植物的配置。有些地方在天敌食料缺乏时(如缺乏寄主卵),要注意补充田间寄主等,这些措施有利于天敌昆虫的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