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桥运输(Land Bridge Transport)是指利用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
运输系统,作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集装箱连贯
运输方式陆桥
大陆桥运输是借助于不同的运输方式,跨越辽阔的大陆或狭窄的
地峡,以沟通两个互不毗连的大洋或海域之间的运输形式。通常也是一种国际
联合运输。目的在于缩短
运输距离,减少
运输时间和节约运输总
费用支出。从
太平洋东部的日本,通过海运到
苏联远东沿海港口(
纳霍德卡和
东方港等),后再经
西伯利亚大铁路等陆上交通,横跨
亚欧大陆直达欧洲各国或沿海港口,再利用海运到达
大西洋沿岸各地,这类
货物运输即为典型的大陆桥运输。
所谓大陆桥运输,是指使用横贯大陆的铁路、
公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运输方式。从形式上看,是海陆海的连贯运输,但实际在做法上已在世界
集装箱运输和
多式联运的实践中发展成多种多样。
大陆桥运输一般都是以集装箱为媒介,因为采用大陆桥运输,中途要经过多次装卸,如果采用传统的
海陆联运,不仅增加运输时间,而且大大增加
装卸费用和
货损货差,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则可大大简化理货、搬运、储存、保管和装卸等作环节,同时集装箱是经海关铝封,中途不用开箱检验,而且可以迅速直接转换
运输工具,故采用集装箱是开展大陆桥运输的最佳方式。
大陆桥运输是
集装箱运输开展以后的产物。出现于1967年,当时
苏伊士运河封闭、航运中断,而
巴拿马运河又堵塞,远东与欧洲之间的海上货运船舶,不得不改道
绕航非洲好望角或南美致使航程距离和运输时间倍增,加上
油价上涨航运成本猛增,而当时正值集装箱运输兴起。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大陆桥运输应运而生。从远东港口至欧洲的货运,于1967年底首次开辟了使用
美国大陆桥运输路线,把原来全程海运,改为海、陆、海运输方式,试办结果取得了较好的
经济效果,达到了缩短
运输里程、降低
运输成本、加速货物运输的目的。
北美大陆桥指从日本东向,利用海路运输到北美西海岸,再经由横贯
北美大陆的铁路线,陆运到北美东海岸,再经海路运箱到欧洲的“海—陆—海”
运输结构。
北美大陆桥运输对
巴拿马运河的冲击很大,由于陆桥运输可以避开巴拿马运河宽度的限制,许多海运承运人开始建造超巴拿马型
集装箱船,增加单艘集装箱船的载运箱量,放弃使用巴拿马运河,使集装箱国际
海上运输的效率更为提高。
我国通过
西伯利亚铁路可进行陆桥运输的路线有三条:1.铁-铁路线; 2.铁-海路线;3.铁-公路线
西伯利亚大陆桥存在的问题 :运输时间不稳定;铁路运输中,货物位置难确认;往返货源
不平衡亚欧第二大陆桥,也称
新亚欧大陆桥。该大陆桥东起中国的
连云港,西至
荷兰鹿特丹港,全长10837km,其中在中国境内4143kmn,途径中国、哈萨克斯但、
俄罗斯、
白俄罗斯、
波兰、德国和荷兰7个国家,可辐射到30多个
国家和地区。1990年9月,
中国铁路与哈萨克铁路在德鲁日巴站正式接轨,标志着该大陆桥的贯通。1991年7月20日开办了新疆一哈萨克斯但的临时边贸货物运输。1992年12月1日由连云港发出首列
国际集装箱联运“东方特别快车”,经陇海、
兰新铁路,西出
边境站阿拉山口,分别运送至
阿拉木图、
莫斯科、
圣彼得堡等地,标志着该大陆桥运输的正式开办。该大陆桥运量逐年增长,并具有巨大的
发展潜力。
北美地区的陆桥运输不仅包括上述大陆桥运输,而且还包括
小陆桥运输(Mini-bridge)和微桥运输(Micro-bridge)等运输组织形式。
2. 比采用海运缩短路程,但增加了装卸次数。所以在某以地域大陆桥运输能否发展,主要取决于它与全程海运比较在
运输费用,运输时间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度
3.比全程海运
运程短,但需增加装卸次数。在某一区域大陆桥运输能否存在和发展,主要主要取决于它与全程海运相比在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等方面的
综合竞争力3、整个大桥在高寒地区处于优越的
地理位置并拥有良好的
气候条件。因为东部处在良好的地理位置,拥有温和的气候,所以港口无封冻期,可以不间断的全年运行并保持一定的
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