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
唐乾陵馆藏文物
《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简称《郎君行记》。金朝天会十二年(1134)刻于陕西省乾县唐乾陵前的无字碑上。是用拼音文字契丹小字写成,有对译的汉文,是解读契丹小字入门的主要依据。原碑仍立于唐乾陵前。
文物介绍
《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简称《郎君行记》,是金太宗天会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公元1134年12月1日)以契丹小字和汉字刻写在无字碑上的碑文。碑文刻在无字碑阳面正中,碑文周围由6.2厘米宽的线刻缠枝蔓草莲花纹和有飞狮穿行其间的图案构成边框,通高142厘米、宽96厘米。碑额阴刻篆书竖行汉文文字,“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12字,共3行。碑身阴刻竖行文字,前后分为两段,前段是契丹小字,5行,每行最多26字,最少14字,共88字。后为正楷汉文文字,共5行,108字,是契丹文部分的翻译。全碑实有字196个。“大金皇弟”为何人题刻不详,据清代学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卷十八考证,认为该人即金太宗的亲弟弟完颜撒离喝
无字碑在唐朝和五代时确实无字,到宋金时始有人在其上题刻,但多漫漶不清,难以卒读。唯《郎君行记》的文字保存完整,清晰可见,无缺字漏字,又因其碑文为契丹小字和汉字对译,是解读契丹小字入门的主要依据。由于该碑文文字较长,文中提到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月、数字、干支等专用名词又较多,且又有严格的汉文对译,为正确释读和校正其它的契丹文的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汉文部分
大金 皇弟都统经略郎君向㠯疆场无事,猎于梁山之阳,至唐乾陵,殿庑颓然,一无所睹,爰命有司鸠工修饰。今复谒陵下,绘象一新,回廊四起,不胜欣怿,与醴阳太守酣饮而归。时天会十二年岁次甲寅仲冬十有四日。尚书职方郎中黄应期,宥州刺史王圭从行,奉命题。
右译前言。
参考资料
400多个契丹原字的一半已被解读.中新网.2010\u5e7411\u670816\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02 11:15
目录
概述
文物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