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叶枯病
植物病害
大蒜叶枯病是由枯叶格孢腔菌引起的、发生在大蒜的病害。发病部位自叶尖或叶其他部位开始扩展蔓延,初期病斑为苍白色圆形小斑点,以后扩大变灰黄或灰褐色,不正形或椭圆形,致全叶枯死,病部生黑色霉状物。花梗受害易从病部折断。
病原特征
大蒜叶枯病病原为枯叶格孢腔菌(学名:Pleospora herbarum (Pers.ex Fr.) Rabenk),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无性态称葡柄霉(学名:Stemphylium botryosum Wallroth),属真菌界半知菌类。分生孢子梗3~5根丛生,由气孔伸出,稍弯曲,暗色,具4~7个隔膜,30~110微米×3~6微米。分生孢子灰色或暗黄褐色,单生,卵形至圆形或圆形,具横隔膜3~8个,纵隔膜1~3个,隔膜处略溢缩,表面密布疣状细点,大小22~40微米×18~22微米。子囊壳群生或散生,球形或扁球形,具孔口,子囊壳内含长椭圆形或棍棒状子囊20~30个。子囊无色,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具横隔3~7个,纵隔膜0~7个。
为害症状
大蒜叶枯病主要为害大蒜的叶或花梗。叶片多从叶尖开始发病,病斑初为苍白色小圆点,扩大后为灰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害发生严重时,全叶枯死,病害向茎部蔓延,由植株下部向上扩展。病部产生灰色的霉状物。花梗受害,症状与叶相似,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不能抽薹。该病不易侵染健壮的植株,常与大蒜霜霉病或大蒜紫斑病混合发生,侵染已经衰弱的植株。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在温暖的中国南方地区则可以在病斑上越冬,部分地区也可能以子囊孢子越冬。在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残体中的越冬菌丝体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雨水气流传播。
流行规律
大蒜叶枯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5:01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