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纳言,是日本
太政官制度下设立的一个官职,是第四等级的次官,相当于中国封建王朝时期丞相的槐门属官。官位相当于三品、四品,最高至正三位。
天智天皇时,设置“御史大夫”之职,加上
天武天皇以后,也设置“纳言”之官作为其前身。飞鸟净御原令之后,“大纳言”的名称这时才出现。
在
养老律令之下,此官职的职掌是“参议庶事、敷奏、宣旨、侍从、掌管献替”。中国的古典引述称呼为“喉舌之官”。
太政官制度下的次官,纳言的意思,依据「令义解」是指「下之建言上纳予三公,三公之谕向下宣诏」。职务乃为三公提供协助及参议政事,也是作为天皇的近侍,把政务上奏予天皇,同时把天皇敕令向下宣诏的要职,又可以在左右大臣不在时代行职务;另外大纳言兼为上卿,负责大节礼仪等事务。
根据《
大宝令》规定,大纳言定额为四名。到
藤原氏当权时,这样的人数已不够安插心腹,于是扩充了名额,另再设置
权官(“权”字有临时之意)。主要的权官有权大纳言和权
中纳言,于是大纳言到了
镰仓幕府成立之时,已经增加到了八至十名之多。
进入
战国时代,大纳言已不纯为
公卿的专属了,执刀枪比拳脚的武将也能册封为大纳言,在庙堂和公卿并列,历史上著名的大纳言有
安土桃山时代的
丰臣秀长(世称「大和大纳言」)及
前田利家(世称「加贺大纳言」)。到了
江户时代,全国三百藩中,只有“
御三家”的尾张家和纪伊家能够世袭大纳言的官位。到了明治时代初仍然保留,但到了明治四年(1871)被废除。
庆応3年(1867年)12月,因
王政复古,而太政官被废绝、大纳言之官职也被消灭。但是,之后,新政府数次进行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