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脓疱疮
病症名称
大疱性脓疱疮是一种疾病,主要由。本型好发于新生儿,又称新生儿脓疱疮(impetigoneonatorum)。如不及时救治,可因败血症毒血症而危及生命。
病症体征
多发生于出生后4~10d的婴儿。在面部、躯干及四肢突然发生大疱,疱液开始澄清,后浑浊化脓,四周绕以红晕,疱壁较薄,易于破裂,破后可露出鲜红色湿润的糜烂面。病变发展迅速,数小时或1~2d即可波及大部分皮面,粘膜亦可受累。开始无全身症状,以后可有发热或低热,常有绿色泡沫便,有的可并发败血症、肺炎、肾炎或脑膜炎而死亡。
疾病病因
本症的病原菌与其它年龄组的脓疱疮患者相同,但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及功能不健全的特点,因而形成本症特有的临床表现。再者,因新生儿初次接触细菌,故对细菌特别敏感,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此外,营养不良,气候湿热,用塑料布包裹以及其它促使皮肤易发生浸渍等因素,对造成本症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其传染源主要来自医护人员或母亲。在本症流行时,不仅在医护人员身上可分离出葡萄球菌,而且在衣、被、空气及尘埃中亦可培养到此种细菌。
病理生理
为表皮内角质层下的大疱,疱液内含有许多中性粒细胞和球菌,疱底棘层有海绵形成和很多中性粒细胞渗入。真皮上部是非特异性炎症改变。
诊断检查
根据临床特点及患儿年龄,不难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大疱内容澄清,水疱多发生于手、足等易受外伤及摩擦的部位。常有家族史。
(二)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可能是本症的严重类型。常发生于出生后1~5周的婴儿,皮损特点为弥漫性潮红,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松弛性大疱。迅速扩张,Nikolsky征阳性,口腔及眼结膜常被累及,全身症状严重。
治疗方案
(一)全身治疗,及早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或头孢菌素类等,并给予支持疗法,包括输血或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等。全身疗法根据患者的皮损情况及有无全身症状,酌情给予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如青霉素G(80万一240万U/d,肌注,小儿每日2.5万一5万U/kg,分2一4次给)、新青霉素II、氨苄西林钠(氨苄青霉素钠)、头孢氨苄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给红霉素口服(0.25~0.5g,3~4次/日,小儿每日25~50my/kg分3~4次)或林可霉素肌注(0.6g,每8小时一次,小儿每日20一40mg/kg,分2次),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给予相应的抗生素。对重症新生儿脓疱疮,应给予大剂量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浆(或全血)或肌注丙种球蛋白。
(二)局部治疗注意保护创面,避免摩擦,可外涂莫匹罗星软膏或0.5%~1%新霉素乳剂等。局部疗法以杀菌、消炎、收敛、干燥为原则。如脓疱完整时,可外搽5%硫磺1%樟脑炉甘石洗剂,一日多次。若脓疱较大,可先用消毒注射器抽出脓汁,用消毒棉花吸干后再搽上述洗剂。如脓疱已破溃、结痂,则宜用0.1%乳酸依沙吖啶液或0.5%新霉素液或1:5000~10000高锰酸钾液清洗或湿敷。清除痂皮,而后再外搽0.5%新霉素3%糠馏油糊剂或0.5%新霉素软膏等。新近用于脓疱疮的莫匹罗星(mupirocin)软膏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的特点。
预后及预防
(一)凡患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医护人员或家属,均不能与新生儿接触。
(二)注意婴儿清洁卫生,尿布应清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17:24
目录
概述
病症体征
疾病病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