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士一世
波斯帝国第三位皇帝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50年-公元前486年10月)波斯语:داریوش;希伯来语:דָּרְיָוֶשׁ;又称大流士大帝,波斯帝国第三位皇帝,出身于阿契美尼德家族支系。曾随冈比西斯二世远征埃及,被任命为万人不死军总指挥,而后借冈比西斯二世暴亡之际掌权年仅28岁登基继位,大流士一世不仅是波斯帝国的伟大君主,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在继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逐个击破的策略,先后发动十八次大战役,铲除了八大割据势力的首领,偌大的波斯帝国重归一统。功成身就,踌躇满志,并巡行各地。在巡行至一个叫贝希斯敦的小村庄时,他让人在附近的石壁上刻上了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为自己歌功颂德,以便流芳百世。他自称“万国之王”,后世尊称为“铁血大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大流士一世出身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族的旁支,其父希斯塔斯帕是皇帝冈比西斯二世的堂兄弟,曾担任过帕提亚地区的总督。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二世率领波斯军队远征埃及,并任命大流士为“万人不死军”总指挥。根据《贝希斯敦铭文》的记载,公元前522年3月11日,在冈比西斯埃及逗留期间,波斯国内的庇里什瓦德地区爆发了政变,叛军领袖高墨达以冈比西斯的弟弟巴尔迪亚之名自立为王,同时宣布免除国内三年的赋税与兵役,并在国内进行宗教改革,摧毁了大量神庙。高墨达的举措深得民众支持,以至于到同年7月1日时,波斯米底巴比伦等地都一致拥护他。冈比西斯二世得知消息后率军匆忙回国,却在途经叙利亚的埃克巴坦那时暴毙身亡。
登基为王
冈比西斯去世后,由大流士、欧塔涅斯、音塔弗列涅、戈比亚斯、叙达尔涅斯、迈加比佐斯、阿司帕提涅斯组成的七人集团得到奴隶主贵族的支持,回国平定叛乱。同年7月10日,大流士率军在米底的西迦耶胡瓦提堡杀死高墨达。
根据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记载,高墨达去世几天后,大流士和同伴们探讨了阿契美尼德帝国的未来:欧塔涅斯提议建立共和制国家,迈加比佐斯希望建立寡头政治,而大流士本人则希望维持君主专制。最终,大流士以君主专制能维持强有力的集权为由说服了其他贵族,不久后便公开称王。
大流士一世登基后,由于他极力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在此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巴比伦埃兰、米底等地先后爆发起义,大流士率军四处平叛,连续作战十八次,并擒获八名暴动首领,扭转帝国濒于瓦解的局势。
在巩固对占领区的统治后,继续向外扩张。
前518年派兵远征印度,征服印度西北地区,建立波斯帝国第20个行省。
远征斯基泰
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亲自率领的波斯大军借助埃及、希腊的工程技术和腓尼基人的船只,构建了一座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巨型浮桥,征服了四分五裂的色雷斯部族,然后波斯大军渡过多瑙河,大摇大摆地侵入了斯基泰人的土地,还准备来个破釜沉舟,拆掉浮桥。在离开亚洲之前,波斯人的盟友,希腊城邦米提列的将领科埃斯就告诫过大流士,斯基泰人居无定所、无所防守,所以在没有捕捉到敌人的准确位置之前,就不要轻易地破釜沉舟、自绝退路。
当时的斯基泰人,是一个以东伊朗语族的王族斯基泰人为核心、由不同来源的农牧、狩猎部族组成的松散联盟。联盟中既有希腊殖民者和斯基泰人的混血后代,还有明显与斯基泰人属于不同人种的其他游牧者。这些族群在东欧大平原上除了少数木质城寨之外,多数人无城市需要防守,除了农耕的斯基泰人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外,大部分斯基泰人以农牧等方式养活自己。所以总的来看,斯基泰人的领地基本上没有什么需要定点防御的目标,而东欧大平原又有充分的空间供游牧军队进行战略机动。所以王族斯基泰人等核心部族是希望坚决抵抗波斯帝国入侵的。但是其他部族却人心不齐。这是因为农耕斯基泰人或者阿拉佐涅斯等部族都是以定居的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所以他们的势力范围比斯基泰牧民更加小、确定,这也决定他们对于外敌入侵的态度。也是因为东欧平原上无险可守,所以他们会更加审慎地制定对外的外交政策。一些斯基泰人的周边盟友认为,由于波斯人曾经和斯基泰人的近亲马萨格泰人厮杀,波斯王居鲁士被阵斩,因此双方是不死不休的关系。无法从自己周边的斯基泰同胞和色雷斯小国那里获得期待中的外援,于是斯基泰人提前清空了自己的国土,组织军民撤出领土,准备以焦土战术迫使波斯人屈服。而且斯基泰人和早期波斯人类似,可以全民皆兵,比如萨乌洛马泰人的女性也会骑马征战。
在自然地理方面,斯基泰人国土所在的东欧大平原河流交错,而且由于这里的温带森林草原气候,所以东欧草原的河流流量非常稳定,常年有足够的水流,既有利于耕牧,也很有利于守卫者依托河流设防。
在军力上,斯基泰人将大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斯基泰国王塔克萨吉斯指挥、与波斯人的主力保持一天的骑行距离,另一部分由斯科帕西斯指挥,负责威胁波斯人的侧翼,防止波斯人找到他们向北撤退的老弱辎重。这一做法像极了汉匈漠北之战中匈奴人的“居幕北、以为汉军不能至”的做法非常类似。同时这路人马负责伺机包抄波斯人的后路。前一支军队保持着非接触战术,在正式开战之前避免与波斯大军接战,以这种且战且退的方式,将大流士的主力一直引过南俄草原。在战役的第一时间段里,波斯人的步骑兵部队携带着辎重,在被斯基泰人清空的领土上穿行追击,处于相对被动、缺衣少食的状态,而且没有捕捉到任何非战斗人员以及民用建筑物。全军等于是扑了一场空,除了一路上焚毁了定居的布尼迪部落的木头城寨之外,波斯军队一无所获。
在猫鼠竞赛的游戏中,两支大军一前一后地追击和引诱着彼此,直到当代的亚速海以北地区。大流士在那里修建了8座要塞,希望以此钉住斯基泰人前来围攻,进而趁机与之决战,但是斯基泰人并没有上当,反而带着军队向着东方穿越荒漠,回到了之前经过的地区,而波斯人则暂时丢失了斯基泰人的行踪。这一目的不仅仅是通过行军消耗波斯人的后勤和体力,也是为了下一步的安排。于是大流士半途而废地放弃了修建一半的要塞,转头追击斯基泰人。
于是斯基泰人按照君主的计划,将波斯军队引入了那些中立国、也就是斯基泰人的兄弟部族的领地内。波斯人冒失的入侵引发了中立原住民的强烈抵制和兼并清野,这导致波斯大军更加孤立;而且斯基泰人还有效阻止了波斯人获得足够的给养,让波斯大军的机动性和行动能力大为减弱。
鉴于给养越来越少、战马的体力越来越弱,而且士气低迷,于是大流士决定采用约战的形式邀请斯基泰人前来交锋。他表示要么开战、要么就将水与土献上来,不要选择逃跑。而斯基泰国王伊丹塔尔苏斯的回复是:因为我们的国土没有任何城镇和农田、建筑物,大车是我们的家和营地,所以我们不用守卫任何固定目标,就可以自由移动。所以没有人逃跑,大家仅仅是在自由移动。除非是波斯人挖了斯基泰人的祖坟,他们才会前来正面迎战。而此时斯基泰人的祖坟远在战场之外,让波斯人回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他还警告波斯人不要以斯基泰人的主人自居,否则“他们会后悔的”。在看准时机之后斯基泰国王们将波斯人的书信公之于众,向部众宣布:大流士将他们视为奴隶,以此激发全体男女战士的公愤。于是在一次次追杀和迂回之后,斯基泰人终于掉转头来,在伊斯特河畔正面迎战波斯人。
在兵种构成上,斯基泰人以部落自由民作为骑射手、贵族作为重骑兵。骑射手们只有皮毛或者轻装铠甲,带着尖顶毡帽,使用西格玛型的复合弓。这种武器的射程很远,有效射程为50-100米,而且还有针对铠甲、胸甲、头盔等不同防护装备的特质箭头。在中亚的斯基泰墓葬中,经常可以发现深入脊背或者头骨的箭头;此外,长1.7-1.8米的短矛也是斯基泰人使用的投掷武器。而斯基泰人的重骑兵是世界上最早装备全身护甲和马甲的战士。这些人的护甲主要是鱼鳞甲,在软皮革上镶嵌铜片或者铁片,头盔主要是本民族的库班式头盔或者希腊式的卡尔西斯式、柯林斯式、阿提卡式、弗里几亚式的头盔,能有效地保护战士的头部或者面部。作为第一代游牧霸主,斯基泰人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正面冲锋+两翼包抄战术的民族。斯基泰骑兵并非不能正面作战,而是为了找准最能减少伤亡的时间大举出击,从而取得最大的战果。
而波斯人带来的混合大军中,有米底人提供的骑兵,斯基泰人统治了米底70年之久,所以米底人也有着斯基泰式的骑兵部队。波斯主力大军还是手持大柳条盾牌的步兵、少数手持8字形盾牌、在罩袍下穿着鳞片甲、带着尖顶头盔的精锐重步兵,以及大部分使用弓箭、钉锤和科帕斯弯刀作战的轻步兵。这些人主要依赖步兵列阵而战。
波斯人本来就后勤不足、给养堪忧,而斯基泰人还故意趁着波斯人每天吃饭的时间大举出击,在敌人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在野战和夜战中一次次地击败波斯人的骑兵部队,让波斯人叫苦不迭。在野战中,斯基泰人以轻骑兵射箭引诱对手进入包围圈,然后突然以披甲持矛的重骑兵杀出阵线,将波斯人捅落马下。在波斯骑兵逃回自己的阵型之后,斯基泰人也绝不恋战。而是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战的机会,从容找到机会杀死更多的敌人。不追击不冲击步兵军阵,则是为了让逃回去的波斯骑兵将恐惧心理传给营地中的波斯人,利用恐惧的大众心理进一步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此外在夜袭战中,斯基泰人经常发出令人恐惧的战吼。在外形上,他们不仅进行各种猛兽图形的纹身,而且面部狰狞。这是因为斯基泰国王与酋长去世之后,所有人都要划伤前额、鼻尖、手臂,让血与泪一起流下。斯基泰人相信灵魂流淌在血液之中,所以会这么做。而这一做法,会不断的影响之后的游牧霸主们。伤痕累累的长相,无疑加剧了敌人的畏惧心理。
为了防止出现狗急跳墙、鱼死网破的情况,斯基泰人还故意留下一些牛羊给波斯人吃,让他们处于担惊受怕但不至于死战到底的状态之下,这一做法非常类似于兵法里“围师必阙”的原则;最后,善于洞察人心的斯基泰人还大力鼓动自己的贸易伙伴、为波斯人把守海峡浮桥的希腊人叛变:告诉他们波斯人已经困在草原上、有去无回了,以此切断大流士的回家之路。
在与波斯人开战之前、镇压奴隶起义的过程中,斯基泰人与起义的奴隶们苦战,相持不下,但是当斯基泰人举起鞭子、恐吓奴隶战士的时候,奴隶们迅速老实了下来,他们放弃了抵抗,因为主人们挥舞鞭子的动作提醒了他们的出身。希罗多德在《历史》中采纳这个故事,主要是为了体现他的核心观点之一:不论种族或者出身,人都是习俗的奴隶。但是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斯基泰人善于洞察人性的狡黠一面。
最后,面对这样恐吓过之后的敌人,斯基泰人表现出了战术上重视和战略上的轻视。在与波斯大军对阵时,前排的战士们故意去追逐一只野兔,并发出狂热的战吼以及呼号声,完全不将波斯人放在眼里,表示了自己对于对手的最大轻视。
在斯基泰人围而不歼、瓦解士气的多维度策略打击下,波斯大军的大部分人马丧失了斗志,而且因为口粮缺乏,他们处于半死不活、有气无力的状态。最后大流士在参谋的建议下,被迫以空城计虚张声势、金蝉脱壳,最后全身而退。由于斯基泰人没有见过驴子,所以波斯人放出骡子去恐吓斯基泰人的战马,与此同时,他们还大张声势、大张旗鼓,将军队的营火彻夜点亮,表示自己即将大举出击,让斯基泰人感到紧张,但是大流士连夜带着精壮战士逃离营地,回到了亚欧之间的浮桥处。最后得以全身而退,从希腊同盟军把守的浮桥上撤回亚洲,把军中的老弱病残留给了斯基泰人当做俘虏。
希波战争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派马多尼乌斯率海军出征希腊,中途在阿托斯海角遇大风暴,舰队遭受极大损失。
大流士统治波斯帝国37年,他晚年逐年变得固执昏庸。
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又派老将达提斯和阿塔非尼斯率军二万余人横渡爱琴海,攻占并破坏埃雷特里亚城,继而南进,在距雅典城东北40千米的马拉松平原登陆。雅典将军米太亚得率雅典步兵1万和普加提亚援军1000人,在马拉松一举击败兵力占优势的波斯军,增强了希腊人反抗波斯侵略的必胜信心。马拉松之战后,双方积极扩军备战。
公元前486年,埃及爆发起义,大流士前往镇压,未及完成即死去。他的儿子薛西斯镇压起义后继续了对希腊城邦的战争,同样无功而归,徒然损耗了波斯的国力。大流士一生的事业因为晚年的两次失利留下了遗憾。不过,由于大流士发动的希波战争,使得希腊各城邦进入了战争状态,备战从此成为各城邦的主要职能,在没有波斯人入侵的时候,希腊城邦之间就混战起来,最终导致了古希腊文明的衰落,这也是大流士带给历史的影响。
为政举措
军事方面
大流士一世统治波斯期间,对内镇压了米底埃及巴比伦亚述等地的叛乱;对外,他在公元前517年将印度河流域纳入波斯版图,公元前513年,又进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峡色雷斯一带,前锋直指希腊诸城邦。成为第一个向欧洲扩张的东方君主。
当时,波斯帝国的疆域西至埃及,东括印度,南达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北到里海黑海一带。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在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中,已征服了其中三个,逼近了第四个。风格各异的众多文明第一次联合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君主的统治之下,大大加深了相互的交流和渗透,但也给原来简单的波斯统治制度带来了众多问题和挑战。
大流士自任军队最高统帅,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军区,军区下辖若干行省,各行省驻军不受行省总督节制,由军区的军事长官统一指挥;军队编成万人不死军、千人团、百人团、十人队四级,以波斯人为核心组成步兵和骑兵。波斯的陆军所向无敌,装备精良。他们创造的步兵配合骑兵交替作战的战法,在当时的大陆上是最先进的。波斯的工匠更是名满天下,巧夺天工,其中以武器制造最为惊人。同时,波斯不但有强大的陆军,还有腓尼基水手为骨干编成的强大舰队,拥有的舰只数量大约在600至1000艘之间。
统治手法
大流士承继了居鲁士的传统,让各被征服地区在承认波斯皇帝最高统治的基础上,维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即“大一统,小自治”。他开创了行省制,将全国分成20多个行省,行省的总督由皇帝直接任命,通常由波斯贵族担任,而非波斯的本地贵族也可在行省中担任要务。在军事方面,大流士将全国分成五大军区,军区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帝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军队分为负责保护王室的近卫军、负责全国防务的常备军和负责各地驻防的地方部队,前两者由波斯人和米底人组成,地方部队则由各地方民族组成。皇帝还拥有一支“万人不死队”,是全国最精锐的部队,人员出现空缺时迅速补足,始终保持一万人的规模。行省长官和军区长官互不统属,军政分权。
法律方面
大流士强化了“国王的意志和命令就是法律”的东方君主制传统,设立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波斯法律主要由过去的部落习惯法演变而来。但允许各自治地方不同法律传统的存在,埃及的法律没有多大变化,巴比伦和犹太地区分别保留了《汉谟拉比法典》和《摩西五经》的法律内容。
赋税方面
波斯人享有部分特权,只交实物税,不需交纳货币税。而其他地区的实物税的内容则视其特点而定,如埃及偏重于粮食,亚美尼亚要交纳马匹,米底交纳羊,印度河地区交纳象牙等,这正是大流士所津津乐道的,波斯帝国地大物博的体现。在货币方面,大流士规定帝国流通三种合法铸币,金币只能由中央铸造,各行省可铸造银币,各自治市可铸造铜币。金币流通全国,银币和铜币在一定地区内流行。大流士还以两河流域的度量衡为基础,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交通方面
大流士时代修建了贯通全国主要地区的交通网络,称为“御道”。沿途设置许多驿站和旅店。据说这最初是大流士为满足其尽快吃到爱琴海鲜鱼的愿望而设立的,但对于全国经济却是意义重大。由于交通发达,沿途又有驿站接济和士兵保护,全国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通了御道之后,从小亚细亚海岸到首都只需要3天时间,在张骞通西域之后,这条大道便成了丝绸之路的西段。他执行促进帝国海上商贸的政策,开辟海上航路,派舰队探索印度洋,打通从印度河口到埃及的海上航线,还开通了从尼罗河苏伊士的运河。他是第一个将印度洋和大西洋两大水系联为一体的君主。
宗教方面
大流士的时代,琐罗亚斯德教迎来了它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其创立者琐罗亚斯德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关于他的生活年代和他如何获得真知仍有多种说法。琐罗亚斯德教教义集中在其经典《阿维斯陀》中,教义的核心是善恶二元论,善神(光明之神)马兹达和恶神(黑暗之神)阿赫里·曼长期对立和斗争,在不停的对抗中此起彼伏,最终善必然战胜恶。火是善神的标志,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必须坚持对火的崇拜。信徒必须坚持“三善原则”,即善思、善言和善行,死后灵魂才能获得拯救升入天堂。大流士时代之前,琐罗亚斯德教已在波斯和米底得到广泛的传播。大流士是个坚定的琐罗亚斯德教信徒,在他的倡导下,光明之神随着波斯疆域的扩大而不断向更远的地区传播他的威力。不过,大流士并没有去做宗教迫害之类的蠢事,在他的国土之内,各地区的神仍安详地在各自的地盘上传播自己的福音。
政治改革
公元前522—前485年大流士为巩固波斯人统治和自己的专制政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内容有确立君主专制,将全帝国分为20个行省和五大军区,整顿军队,联合各被征服地的统治阶级,统一币制,修建驿道,将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其中着力整顿了赋税,规定每省应纳税额,由包税人征收,每年可得税银1.456万塔兰特(每塔兰特为30.3公斤)。波斯帝国能存在两个世纪,与大流士改革有重要关系。
具体说,大流士改革分以下几项:
A.在地方行政制度上采取军政分权制度,大流士划全国为23个行省,每省设立总督(负责管理行政、司法和赋税)、将军(负责统领驻军)和收税官(负责征收赋税)各一人,三权分立,互相牵制,彼此监督,各自向皇帝汇报工作。而且,在大权集中归属中央的原则下,地方上也可以采取一定程度上的自治政策。为根除地方腐败势力,大流士给三位行省高官各派一名副手追随左右,名为辅佐工作,实为国王的密探
B.参照《汉谟拉比法典》,颁布了一套新的法典,还在中央设立最高法院,与各地方设置地方法院。
C.效法亚述,进行军事改革。包括建立“不死队”;把全国分为5个军区,以便于管理;严格规定每省驻防军的规模;皇帝是最高军事统帅,军队由波斯贵族领导;在腓尼基人的协助下建立海军;每年进行军队检阅。(军区就好比唐朝前期的节度使或都护。)
D.重新规定各省的赋税,并采取包税制度。而波斯帝国征税权通常包租给富商们,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很像中国历史上的元朝。)
E.修筑驿道,开凿运河。驿道的修筑有利于军队的机动性,更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使相异的差距日益缩小;而运河也有利于北非和西亚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正如中国秦统一之后。)
F.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也如秦的统一。)
G.为利用宗教巩固帝国统治,奉琐罗亚斯德教(即祆教,也称拜火教)为国教。
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波斯帝国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而随着国力增强,大流士开始把目光转向对外扩张上。
轶事典故
大流士一世在吃喝上有两个嗜好,一是他只喝故乡苏萨的河水,所以每天都要派人把水从苏萨运到帝都;另一个是他喜欢爱琴海的鲜鱼,动用驿站传送,以至于希腊人惊叹道:“大流士一世住在巴比伦,却能吃上爱琴海的鲜鱼。”
文物遗产
这是波斯波利斯的国库中的一幅浮雕,描绘的是正在接受贡品的大流士一世。注意国王的香炉和进贡者表示敬意的姿势。大流士手持的权杖和荷花是他王权的象征。他的儿子和继承人薛西斯一世站在他的身后。
历史评价
公元前520年,在克尔曼沙阿以东的贝希斯敦村的悬崖峭壁上,用波斯、埃兰巴比伦三种文字刻石记载他的十九战、俘九王的功绩。大流士一世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在被征服地区普遍置省,每省设总督、将军和司税收的大员各一人,各大员直属国王。另置钦使,即所谓国王耳目,巡行各地,使中央得以有效地控制地方。他制定法律,颁行帝国各地。定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但对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宗教和习俗则采取宽容政策。还实施税制改革;统一度量衡和币制;修筑道路,形成驿路网;开辟从印度河到埃及的航路,开凿尼罗河支流到红海的运河,以发展贸易。
作为一个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帝王,大流士不是历史上第一位所向无敌的征服者,但他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统治者。他的全部政策的着力点就是将广大土地上风采各异的诸文化纳入一个有效运转的系统,他对各被征服文明的同化是渐进而有力的。中东的政治版图诡谲多变,但大流士留下的遗产始终不乏继承者。
之所以对大流士一世评价如此之高,是因为波斯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更多在于它的制度而不是它的疆域。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大帝国,如何统治这样一个大国,前代没有经验,全靠自己摸索。大流士以“大统一,小自治”的原则为宗旨,使这个帝国长期延续。他所建立的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如行省制、军区制、货币税收制度等,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帝国(波斯塞琉古王朝)、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世界性大帝国。他建立的发达的水陆交通制度,大大加强了古代诸文明之间的交流,使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大流士一世不愧为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帝王。
经典名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5 13:3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