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4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
武汉城市圈和
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通知》。《通知》批准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力争在2010年前实现“拉开道路框架,形成承载功能,拓宽产业优势,展现新城雏型”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为“
两型社会”的示范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
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支撑发展的
增长极。2015年5月24日,大河西先导区正式更名为湘江新区。
发展历史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是
长株潭城市群“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的核心区,承担着国家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道路的重任。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市成立大河西先导区。
2008年1月,
长沙市决定在河西的大片区域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
先导区。
为了支持和推动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建设,长沙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5月16日成立了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建设领导小组,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陈润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担任第一副组长。同时,根据长沙市委、市政府“打造先导区,建设大河西”的决定,为了加强对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的领导,遵循“统分结合,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总原则,长沙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中共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工作委员会、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委会。
2008年4月21日,《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整体方案》及《产业发展规划》、《金融创新方案》、《能源资源节约方案》、《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统筹城乡发展方案》、《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方案》6个子方案正式出台,明确了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的战略目标、规划蓝图、建设步骤等具体问题。
2008年6月10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理委员会在麓谷正式挂牌成立。管委会主任由长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建辉担任,长沙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赵文彬担任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先导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作为长沙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二者合署办公,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对先导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管委会在
行政管理上,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委会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
大部门体制,内部仅仅设立了四个职能部门,50个行政编制,但承担着120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的六大职能,主要职责定位于区域统筹、政策制定、规划管理、协调服务等,被授予
先导区市级行政、经济管理权限和争取省级一定经济管理权限。大河西先导区管委会的挂牌成立,标志着长沙“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以行政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揭开了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第一章。
2008年12月22日,“长株潭城市群”综改方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长株潭城市群”将在“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科技体制、土地管理、投融资体系、财税、对外经济
统筹城乡、
行政管理体制”等10大重点改革领域展开综改试验。综改方案的获批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等建设和发展展开了平台和指明了方向。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建设好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对于落实国家统筹
区域发展战略、探索“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扩大
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功能、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2014年6月9日,经省委研究同意、省政府批复,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更名为
湘江新区并按原方式运作。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易炼红,副省长
何报翔为湘江新区(筹)揭牌。易炼红强调,要以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精气神,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提升,奋力打造“一带一部”核心增长极,将
湘江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发展聚集区、
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城乡一体化引领区、内陆
开放型经济先行区。
区位
大河西先导区的规划范围位于湘江西岸,经由
岳麓区、高新区直抵望城、宁乡腹地的一千二百平方公里土地的组成的区域,分先导区、核心区和起步区三部分。
先导区:大河西先导区总用地120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规模420平方公里,生态景观绿地198平方公里,农用地495平方公里,水体面积占87平方公里。
核心区:核心区用地范围为湘江以西,
黄桥大道以东,北至黄金大道与岳麓区区界,南至
含浦镇与坪塘,包括岳麓区、含浦镇、
坪塘镇、
雷锋镇的用地范围。用地面积总计416平方公里,岳麓区(139.07平方公里)、雷锋镇(62.2平方公里)、含浦镇(87.82平方公里)、坪塘镇(112平方公里)、高新区华龙金南村(15.1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12平方公里。
起步区:起步区范围包括绕城线以西、黄桥大道以东、
靳江河以北,北边以高新区拓展区为界(华龙村、金南村北界)的用地范围。用地面积为124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72平方公里。
战略目标
力争到2020年把
先导区建设成为“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区(先导区单位
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跻身于全国省会城市先进行列)、高新产业的集聚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达70%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以上)、城乡统筹的样板区(城乡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0000元和40000元以上)、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万人左右)、支撑发展的
增长极(先导区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300亿元)
发展定位
职能定位:全国“
两型社会”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先导突破区,
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整合核心承载区,长沙市提升
主体功能区。
产业定位:湖南省产业先行先试区,
长株潭产业转型示范引领区,长沙市高新产业核心集聚区。
生态定位:全国知名的
生态文明区域,资源节约的循环
集约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标杆。
城镇定位:
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城市,新型增长模式的城镇典范,环境友好的山水宜居新城。
建设步骤
第一步,起步阶段(2008—2012年),核心区骨架基本拉开,起步区
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第二步,快速发展阶段(2013—2020年),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核心区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第三步,成熟发展阶段(2021—20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带动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先导区基本建成。
产业发展策略
按照《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整体方案》中的规划,大河西先导区的建设主要包括“四区”、“三带”部分。
四区是指黄金都市农业与农产品精加工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教文化产业区、高星综合功能区。三带是指金洲配套
产业带、
岳麓山人文
生态旅游带、湘江西岸创新创意产业带。
金洲配套产业带:以金洲大道为发展轴,以麓谷高新区与
金洲新区为核心,实行两端双向拓展。
湘江西岸创新创意产业带:以教育科研孵化和文化创意为核心,为高校提供拓展基地,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拓展空间。
岳麓山人文生态旅游
产业带:充分发挥
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人文优势,结合桃花岭、象鼻窝、
莲花山规划人文
生态旅游产业带
建设重点
方案中突出了推进产业建设、
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建设等四大建设。
产业建设:以金洲大道为轴心,以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以金洲开发区和望城经济开发区为两翼,以科研院校为依托,大力发展高新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全力建设信息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等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实现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00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三年内投入300—500亿元,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健全水、电、气、信等基础设施。重点规划建设好京珠高速长潭西线、枫林路以及雷锋大道拓改工程、潇湘大道南北拓改工程、
城市交通环互通工程、公共交通网络、城市轨道交通、跨江通道等工程。三年内在起步区和核心区重点建设“六纵八横”14条主干道和52条次干道,总长约270公里,总投资约285亿元,达到到2010年底实现“拉开道路框架,形成承载功能,拓展产业优势,展现新区雏形”道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
生态建设:三年内完成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周边生态环境、坪塘老工业环境污染和靳江河、龙王港等流域水资源环境的综合治理,开展湿地、绿地、林地生态环境资源补偿和农村环保自治模式试点,加强环保辅助设施建设。
示范区建设:用3-5年时间,以湘江西岸为纽带,将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滨江新城、
梅溪湖、洋湖垸湿地公园等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城市时尚空间。
保障措施
1、理顺体制机制
行政体系上:先导区管委会行使市级行政、经济管理权限,争取省级一定经济管理权限,并对先导区建设实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区内所有市级审批事项均在管委会办结。
在机构设置上: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
大部门体制。
在开发建设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公司制、市场化”运作方式。
2、政策支持
在财政支持上:先导区规划范围内的地方财政收入市级所得部分实行“核定基数、超收留用”,支持先导区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2008年起5年内每年安排5亿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先导区建设。
在产业支持上:新进入先导区的产业目录范围内的产业项目,享受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