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英国
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1623—1687)最先研究了
产业结构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
克拉克(Colin Clark,1905—1989)揭示了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
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美国经济学家
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1901—1985)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阐明了劳动力和
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
国民经济的各产业部门都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则是马克思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的
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普遍规律之一。包括三方面内容:
(1)
产业结构合理化,即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所实现的产业之间的协调。涉及产业间各种关系的协调,如各产业间在生产规模上比例关系的协调、产业间关联程度的提高等,还包括
产值结构的协调、
技术结构的协调、
资产结构的协调和中间要素结构的协调。
(2)
产业结构高度化,即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包括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
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
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
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3)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统一。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
中共十六大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中共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指出:“发展
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2005年12月经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的《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方向和重点,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