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榉(Zelkova sinica C. K. Schneid. in Sarg.)是榆科、榉属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60厘米;树皮灰白色,呈块状剥落。叶纸质或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长(1.5-)3-5(-8)厘米,宽(1-)1.5-2.5(-3.5)厘米,叶面绿,幼时疏生粗毛。雄花1-3朵腋生,直径2-3毫米,花被(5-)6(-7)裂。核果不规则的倒卵状球形,直径5-7毫米,顶端微偏斜,几乎不凹陷,表面光滑无毛,除背腹脊隆起外几乎无凸起的网脉,果梗长2-3毫米,被毛。花期4月,果期8-9月。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
胸径达60厘米;树皮灰白色,呈块状剥落;一年生枝褐色或灰褐色,被灰白色柔毛,以后渐脱落,
二年生枝灰色或褐灰色,光滑;
冬芽椭圆形或球形。
叶纸质或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长(1.5-)3-5(-8)厘米,宽(1-)1.5-2.5(-3.5)厘米,先端渐尖、尾状渐尖,稀急尖,基部圆或宽楔形,有的稍偏斜,叶面绿,幼时疏生粗毛,后脱落变光滑,叶背浅绿,除在
主脉上疏生柔毛和脉腋有簇毛外,其余光滑无毛,边缘具浅圆齿状或圆齿状锯齿,侧脉6-10对;叶柄较我国的其余2种纤细,长4-10毫米,被灰色柔毛;托叶膜质,褐色,披针状条形,长5-7毫米。
雄花1-3朵腋生,直径2-3毫米,花被(5-)6(-7)裂,裂至近中部,裂片卵状矩圆形,外面被毛,在
雄蕊基部有白色细曲柔毛,退化
子房缺;雌花单生于叶腋,花被裂片5-6,外面被细毛,子房外面被细毛。
核果不规则的倒卵状球形,直径5-7毫米,顶端微偏斜,几乎不凹陷,表面光滑无毛,除背腹脊隆起外几乎无凸起的网脉,果梗长2-3毫米,被毛。花期4月,果期8-9月。
该种的
核果较大叶榉、
榉树为大,顶端不凹陷,具果梗,叶较小,故易于识别。
产地生境
特产于中国,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北部、湖北西北部、河南、山西南部和河北等地,陕、甘一带常有栽培。常生于海拔800-2500米地带之山谷、溪旁及较湿润的山坡疏林中。
生长习性
大果榉当年生实生苗高生长较快,平均株高为112.2厘米,平均地径为1.58厘米。大果榉当年嫁接苗平均株高达199.0厘米,比大叶榉生长量高23.0厘米,地径平均为1.70厘米,比大叶榉少0.20厘米。两种苗木在8月份到9月份期间生长最快,10月底停止生长。对大果榉一年生实生苗平茬,可以促进苗木生长。大果榉实生苗平茬后,其株高、地径在当年9月份超过非平茬苗。
繁殖方法
种子采集
选择无病虫害、树形好、生长健壮的中龄植株作为采种母树,10月份果实由青转黄时采种,采后摊在向阳通风处自然干燥,装入透气的容器中,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处干藏。
整地作畦
上冻前,每亩施
饼肥150千克,深翻30厘米以上,播前细整耙平,筑成宽120厘米的平畦,长根据地形而定,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消毒杀菌。
种子处理
11月初,将干藏种子与湿润河沙按1:3混合,移入坑内,坑深1米,长、宽以种子多少而定。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触之即散为宜。离坑沿20厘米覆盖湿沙,坑中间每隔1米竖立草把,下通坑底上露地面。播前15天连沙带种取出,置于25℃环境中催芽,待20%种子露白时播种。
播种方法
3月中下旬,在畦内按30厘米行距开沟条播,顺沟浇水,渗下后,每亩4-6千克均匀撒播,覆1厘米厚细土,再盖1厘米厚的木屑或麦糠,及时喷水。
苗期管理
栽培技术
大苗培育
造林技术
病虫防治
参考资料:
主要价值
观赏:大果榉树姿端庄、树形优美、树冠冠幅大、秋叶变成褐红色,是优良的观叶树种。成年大果榉的树皮具有特殊的观赏价值,一般呈青绿色,光滑不裂,到秋后开始片状剥落,剥落后露出淡黄色斑块。因此,大果榉可作为城乡绿化的优良树种。
经济:大果榉木材致密坚硬、纹理美观、不易伸缩变形、耐腐力强,可供家具、桥梁、车辆、造船和各类工艺品用材;茎皮含纤维46%,可制人造棉、绳索和纸张。
药用:榉树树皮、叶入药,清热安胎,主治头痛、感冒、肠胃实热、痢疾、妊娠腹痛、全身水肿、小儿血痢、急性结膜炎;叶还可治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