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类学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
介绍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也是我国高校一项庄严而紧迫的任务革命。在全球思想文化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多元文化较量更加激烈,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高校仍是各国西方敌对势力同我国争夺大学生思想的前沿阵地。如何使当代大学生能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主体能否切实把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也是在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和创新。
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性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适应当前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进行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1】。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决定着人们的前进方向和精神状态。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会目标明确,就会产生强烈的进取心,就能排除万难、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桥梁和支柱。
我们应清楚地看到,虽然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回避。因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泰民强的伟大理想,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状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素质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条件,而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素质的核心要素。只有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才可能使我们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队伍,才可能使高水平的人才不辱使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内涵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政治性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用科学的理论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促使他们树立起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6日)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要把握三个方面:
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指的是一种狭义的教育实践活动。专指我国高校这样的教育机构,为了促使大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复合社会要求的实践活动。
2.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是一个与现实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培养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应该在确定目标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关于社会人生等一些基本信念的教育。
3.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旗帜鲜明,锲而不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统一作用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跃,他们有很快接受新思想的敏锐性,同时又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这种理想信念形成的长期性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对科学的正确的理想信念一定要旗帜鲜明的加以弘扬。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既不能急功近利,又不可放松削弱,不能寄希望于短期的教育工作就能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或畏难于理想信念教育的艰巨性而失去信心。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
任何真正的哲学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任何真正的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反映着自己时代的本质特点、历史潮流和要求。胡锦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为科学的指导思想是对新形势大学生思想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新形势、新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
主流特征
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和不断涌入的新兴思潮,使当代大学生形成了特点显著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这些特征在主流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具体表现为:
(一)道德行为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科技文明在给当代大学校园带来学习革命的同时也促使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不断养成。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普遍较高,各种良好的道德行为正在养成,并经由大学生们身体力行而在社会中得以广泛传播。
(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在学校生活中,他们不满足于被教育者的角色,要求更多地参与到班级和学校的组织与管理中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他们对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作风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具有强烈的改革和参与意识。
(三)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由于社会的转型、思想的解放、改革大潮的冲击、高校改革的深入开展,八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大学生们的主体意识也不断觉醒。他们有自主、自理、自强的愿望,希望以独立的人格得到社会的认同和理解。同时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祖国的前途命运十分关心,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他们最先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认识。
(四)务实理性价值观念逐渐普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大学生比以往更期望有一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环境。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他们注重现实的品格,在整个社会务实风气和校园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中夸夸其谈、好高骛远的少了,注重实干、积极进取、追求实效的多了。一些社会活动的理想、激情己被理智、客观的社会行为所取代。
四、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地方,其理想信念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1.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导向型经济,因此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方面强调了对个人利益的肯定,从而使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另一方面国家又通过制度来保证公民合法利益的实现。但整个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个人利益的重视却对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产生了消极影响。一些大学生开始走向追求物质利益的极端,个别大学生把“金钱至上”、“当官发财”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淡化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从而导致了理想信念危机的出现。
2.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辨证统一的,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基本认同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实现的基础,在价值判断上也比较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国家和集体利益,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更加关注个人理想,注重个人专业学习、关注个人健康、幸福、名誉、地位、前途等,而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关心不够。
3.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部分大学生在生活理想与道德理想之间更加崇尚知识能力,重视生活理想的确立和追求。他们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拥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较强的能力就足够了,至于德行修养问题,做到遵纪守法就可以了。而看不到道德修养、道德品质在人生与成才道路上的积极作用,忽视道德修养,社会公德意识比较差。
4.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由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得社会主义事业跌入了一个新的低潮;由于市场经济给社会主义信仰造成的冲击以及传统社会主义观念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对重大现实问题理论阐述滞后性的相互影响,造成社会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乱。由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发展,较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存有怀疑,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失去信心,政治信仰发生了动摇。因此,部分大学生在政治理想上感到迷惑、仿徨,没有明确的政治理想和目标。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
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我国理想信念教育由于长期滞后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从而导致了其效性低下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首先,教育目标定位有待调整。长期以来,我们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育目标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强调方向性的同时,过分强调最高理想的灌把对少数优秀分子的高标准要求,扩大到对所有学生的普遍要求,导致认识不足而知行分离。二是强调务实性时,又降低了要求,更多进行的是个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的教育,而较少进行现实社会政治思想教育导致方向性不明。因此,教育目标定位有待调整。
其次,教育内容僵化,与现实联系不紧密。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强,与教材和教学内容僵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仅单纯局限于书本中的抽象理论,缺乏现实生活内容,因此与大学生的思实际结合不紧,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并且,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也与看到的社会现实相差甚远,不能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因此也会产生困惑、矛盾的心理。但应试教育要求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导致很大一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实用主义态度,只是对提高分数感兴趣,不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树立马克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应该结合会生活的现实。
再次,教育方式有待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越来紧密,网络和信息技术使各种信息快速传播;原来在“象牙塔”中进行理信念教育的方式,就很难适应处在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以及各种信息冲击下的现代大学生了。
如果说在过去只要我们把正确的东西告诉大学生就可的话,那么我们更需要帮助他们识别各种观念和信息;如果说过去我只要引导他们向往真善美就可以的话,那么我们还必须让他们对假恶有免疫力。
2.教育者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不一
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肩负着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按照一定社当代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会、一定阶级教育目的的要求和教育规律本身的要求,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任务。作为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师,担当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特殊任其自身素质和能力不仅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必将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与确立。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总体来看是好的,是值得信任的,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致力于本职作,但由于社会转型期的影响与社会舆论的制约,也使少数教师失落感增强教学信心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由于教师正在处于新老交替关键时期,老教师即将退出教学一线,而一些新的年轻教师,由于人生阅历较少,知识面狭窄,经验不丰富,教学方法单一,不注重教育对象自身的体性与多层次性,自然会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软弱无力,从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培养与确立产生不利的影响。
3.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一个明智的家庭和一个不明智的家庭的区别,主要在于家庭中盛行的生活和交往习惯是不是根据它们对儿童发展的关系的思想进行选择。”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是在学校、社会、家庭合力作的基础上大学生将社会理想内化为个人理想的过程。因此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除了学校的教育外,还离不开家庭、社会的教育,学校、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理想信念形成的环境。而环境教育的实效性,又在于学校、社会、家庭环境之间的相互贯通。因此,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应注意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协调,弘扬主旋律,严惩腐败,加快法制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尽快建立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五、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在明确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就要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使理想信念教育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注重理想信念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结合。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有其知识载体,需要传授与理想信念有关的知识。因此,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必然要与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知识密切结合。众所周知,科学进步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没有科学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难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也难以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同增加科学精神、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加大科学文化含量,从现代科技最新成果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关键是大学生党员干部要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任何信仰中都不能没有人格因素,正是这种人格因素使信仰由抽象变成具体和形象,从而成为牵动人们信仰情感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如何,对一般群众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我们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是与对共产党的信任连在一起的,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也是与对共产党的追随连在一起的。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不只在于政治权力,更在于精神上的感召力。特别是共产党人人格的榜样力量,它不仅可以使广大群众接受共产党人的政治信念和政治领导,而且可以使群众更加靠近党,并使其中先进分子接受党的世界观,从而加入党。因此,搞好理想信念教育,首要的是党员干部要把自己教育好,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还要督促党员干部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经常消除精神污染,纯洁思想。
(三)理想信念教育要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了解社会的信息面广、量多、速度快,认识能力和民主意识比过去强。因此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首先必须改变单纯灌输的方法,提倡开放式的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多方位教育;改变突击式的教育方法,提倡循序渐进的教育;改变堵洞式的教育方法,提倡有计划、有目标的序列化教育。其次,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既要抓好教育时间、人员、内容的落实,更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住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真正把道理讲透,把歪理驳倒,把是非搞清。应将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各种重大社会现象的透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必然性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理想信念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实际生活问题和实际困难而引起的,因此理想信念教育要与重视、关心学生物质利益正确结合起来。凡是把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在压制个人正当利益和愿望的基础上,都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时反而会产生负作用。作为个人来说,如果把个人利益不适当地突出到有害于集体和社会利益的程度,不仅对社会和集体不利,其个人利益也实现不了。只有二者兼顾,正确地结合起来,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再次,理想信念教育应注重个人理想信念的差异性。江泽民同志说过,“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可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一是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二是明确个人理想之间的差异性;三是要注意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从具体理想入手进行教育,这样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多元文化背景下,必须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社会的中流砒柱,他们的理想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将来社会的理想状态。作为整个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认识能力较强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没有理想、理想是否远大,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要的大问题,关系到培养的人才是否合适,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传承下去的问题。当一个大学生正确地确立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并进而转化为坚定的信念时,理想将不但赋予其巨大的精神力量,也将赋予其重大的责任;不但激励其坚忍不拔地投身于变革现实、实现价值目标而拼搏,并且将成为其思想行为的准则,驱动自我人格的塑造。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这个重要的青年人群体之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的时代精神,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全体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6 17:28
目录
概述
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