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源流分别源于
姜姓,出自上古
炎帝后裔;源于
风姓,出自
太昊伏羲氏;源于
女真族,出自古
渤海国粟末靺鞨族大庭氏之后;源于
蒙古族,出自蒙古大汗孛儿只斤·窝阔台的后裔答失蛮察;源于
满族,出自满族
赫舍里氏和达呼哩氏;源于朝鲜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历史发展
源自姜姓
出自上古
炎帝后裔,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据史籍《
史记·
帝王世纪》说:公元前三十世纪,“神农氏姜姓,初都陈”。史籍《陈州府志·叙》中记载:“陈为伏羲氏建都地,神农氏因其旧而都之,故名之曰陈。”濉阳自此始称“陈”。典籍《中国姓氏大全》一书中说:炎帝神农氏是姜姓部落的始祖,生在姜水附近。姜水在今陕西歧山的东面,是渭河的支流,遂以姜为姓。夏禹的大臣四岳是姜隆发展下来的胞族,后代有齐、吕、申、许四个分支。如齐氏始祖太公望吕尚,东海上人。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水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
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支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裔,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尚佐武五平商而有天下,周武王封师尚父于茔邱,国号齐,子孙以国为氏。似此,出自姜姓的还有:封氏、文氏、充氏、赖氏、章氏、聂氏、许氏、吕氏、桓氏、崔氏、鲍氏、丁氏、东宫氏、福氏、甫氏、公孙氏、纪氏、高氏、焦氏、井氏、卢氏、露氏、略氏、骆氏、龚氏、丽氏、年氏、穆氏、农氏、平氏、其氏、强氏、专氏、庆氏、丘氏、钭氏、桑氏、沙氏、山氏、尚氏、神氏、司氏、向氏、郦氏、逢氏、台氏、棠氏、望氏、献氏、斜氏、牙氏、晏氏、药氏、阳氏、岳氏、怡氏、移氏、易氏、榆氏、渊氏、州氏、舟氏、柱氏、大氏、大庭氏、烈山氏、玄氏、訾氏、查氏、淳于氏、申屠氏等六十余姓。在炎帝神农氏时期,以火德王元年,公元前6489年壬子~前6350年辛未在位一百年,寿一百八十一岁。在史籍《春秋命历序》记载:“炎帝号曰大庭氏,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年”。在魏、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有恢复祖先炎帝的称号“大庭”为姓氏者,后将复姓“大庭”省文简化为单姓“大”,形成了大氏,世代相传,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自风姓
出自
太昊伏羲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太昊伏羲氏之后裔有诸多以大字领头的复姓,如大騩氏、大隗氏、大嵬氏、大庭氏、大野氏、大陆氏、大心氏、大叔氏、大敦氏、大巢氏、大业氏、大戴氏、大连氏、大廉氏、大费氏、大理氏、大效氏、大利稽氏、大戎氏、大季氏、大繇氏、大姬氏、大敖氏、大康氏等,约有二十四个之多,后有人省文简化为单姓“大”氏。
源自少数名族
⑴.源于
女真族,出自古
渤海国粟末靺鞨族大庭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称谓为氏。唐朝时期,古渤海王国的开国之主是大祚荣,公元699~719年在位。根据《
旧唐书》和《
新唐书》的记载,他是粟末靺鞨酋长乞乞仲象之子。高句丽灭亡后,大祚荣在大周则天皇帝武曌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于营州地方拥兵自立,并于大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割据其地自封为王,建震国,自称震国王。
唐中宗
李显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大祚荣接受唐朝招安,向唐王朝称臣,实现了与唐王朝的和解,并在唐玄宗
李隆基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正式得到唐朝封册,成为渤海郡王,同时兼领“
忽汗州都督府”都督的职务。大祚荣建国后,极力保持外交上的和平:除了向唐朝称臣修好之外,也尽力保持与突厥、契丹、新罗和日本的友好关系。由于渤海国位处强国之间,所以成为了除日本以外的四个政权之间的缓冲区。正是由于大祚荣的睦邻政策,才使渤海国得以在初唐之时保持独立。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
大祚荣被刺杀,其王位由儿子
大武艺武王继位,大祚荣被追封为大震国(渤海国)太祖高王。在古代渤海国舍利女真语中,“大”就是泉水的意思,读音作dā(ㄉㄚ),在女真语中用来尊称长辈,在后来的满族索伦语中则读为dū(ㄉㄨ)音。古渤海国后被契丹族所灭,其国王族贵胄皆以先王姓氏为传,有称大氏者,世代相传,至明、清时期,逐渐演化为大佳氏、达佳氏、戴拉氏、戴佳氏等,满语为Daigiya Hala,世居杭间(今
辽宁西丰)、浑郭(今辽宁西丰小清河一带)等地,
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大氏、戴氏、代氏、艾氏等。
满族大氏族人皆尊奉大祚荣为得姓始祖。
⑵.源于
蒙古族,出自蒙古大汗
孛儿只斤·窝阔台的后裔
答失蛮察,属于赐姓为氏。答失蛮察,突厥语为Danishmendji,公元?~1348年待考,蒙古族,全名为孛儿只斤·答失蛮察,为大蒙古国木亦坚汗孛尔只斤·窝阔台的后裔,著名西部蒙古(西察合台汗国)第一代可汗,答氏鼻祖之一。察合台汗国,原为成吉思汗次子
孛儿只斤·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路与裕勒都斯河和玛纳斯河流域及今日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初时建都于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水定镇西北。察合台汗国君主孛儿只斤·都哇与窝阔台汗国君主孛儿只斤·海都联合,屡与元朝军队争战,在元世祖
孛儿只斤·忽必烈一朝,战争始终未断,并一度攻占漠北的哈拉和林(今蒙古国杭爱省西北部)。直至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其势力音内乱衰败,才开始与
孛儿只斤·海都之子
孛儿只斤·察八儿一起,与元成宗
孛儿只斤·铁穆耳讲和。新即位的孛儿只斤·拜延忽里软弱无能,完全听命于异密迦兹罕,迦兹罕遂以拜延忽里汗的名义一揽汗国大权,迅速统一了河中地区,之后开始对波斯王朝进行军政干涉。直至元
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迦兹罕被切齿痛恨的孛儿只斤·答失蛮察后裔族人暗杀,西察合台汗国内部立即陷入一派混乱,整个河中地区又回复到无政府状态。
在孛儿只斤·答失蛮察的后裔子孙中,于明朝时期有以先祖名字首音谐音汉字冠为汉姓者,称答氏、达氏、大氏,为蒙古族大氏、答氏、达氏之先,世代相传。蒙古族大氏大多尊奉答失蛮察汗为得姓始祖。
出自元末明初蒙古族答答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金国末期有一位著名的女真族领军元帅,叫完颜·巴丝卜花,亦称完颜·巴斯不花,其大翰耳朵即首夫人叫答答氏,出自蒙古答答氏部落。答答氏部落,其实就是蒙古的鞑靼部,亦称塔塔尔部、达怛部、达旦部、达达部、达靼部等,是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汉译称谓,“鞑靼”之名始于唐朝时期,但“鞑靼”一词在南北朝已经出现,当时源自柔然的别名大坛、坛坛,北齐与隋朝通过室韦知道鞑靼。在阴山以西有九姓鞑靼,在呼伦贝尔有三十姓鞑靼等,历史学家们一般认为他们都是柔然民族的余部。鞑靼族人主要分布于中亚、俄罗斯的喀山,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和欧洲各地。他们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突厥语民族。而中国大陆上今少数民族之一的
塔塔尔族,就是源自来自今俄罗斯等东欧地区的鞑靼部人。
从明朝时期开始,许多居于中原地区的鞑靼部人中,以及完颜·巴丝卜花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部落名称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大氏、答氏、达氏等,世代相传,主要分布于今陕西省的岐山地区和甘肃省的泾川地区。
出自蒙古族伊克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伊克氏,亦称依克氏,汉义就是“大”。在蒙古族伊克氏族人中,明朝时期即有以其姓氏的汉义为汉化姓氏者,称大氏,世代相传。
⑶.出自满族赫舍里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赫舍里氏,亦称何舍里氏
满语为Heseri Hala,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纥石列和金旧部“纥石烈”,以部为姓,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柳河、
辉发河以及
沙河下游,
桦甸、
辉南一带)、佛阿拉(今辽宁
新宾永陵镇二道村)、伯都讷(今
吉林松源)、多尔济河(今
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黑龙江色钦及穆理哈村(今吉林
东丰小四平镇一带)、塔散堡(今辽宁锦县塔山)、长白山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为氏族大邦,人数众多。后有蒙古族、
锡伯族引为姓氏者,世居库昆地方(今
北京永定河流域),为金末元初入元籍者,仍与满族赫舍里氏同宗同源。清朝中叶以后,
满族、蒙古族、锡伯族赫舍里氏多冠汉姓为大氏、何氏、高氏、康氏、赫氏、张氏、芦氏、贺氏、索氏、英氏、郝氏、黑氏、佟氏、普氏、桂氏、艾氏等。
满族达呼哩氏,满语为Dahuri Hala,以族为氏,世居黑龙江两岸,后有
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大氏、达氏。
⑷.源于
朝鲜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今
山东省的寿光县有个村落名叫
大家洼,主要住民为朝鲜族,本源即为古渤海国王族大氏贵族后裔,唐朝后期融入高丽朝鲜(고려왕조),即王氏朝鲜,仍称大氏,世代相传,成为朝鲜族大氏一族。因此,该支朝鲜族大氏,与满族大氏一族实际上是同宗同源。
得姓始祖
炎帝、
大祚荣、孛儿只斤·答失蛮察、完颜·巴丝卜花(完颜·巴斯不花)。
迁徙分布
大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一百八十三位,以渤海、辽东为郡望。
郡望堂号
郡望
渤海郡、辽东郡
堂号
渤海堂:以望立堂。
历史名人
大挞不野(生卒年待考),女真族,
完颜宗干皇妃大氏之父;渤海人(今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著名金国将领、重臣。
乞乞仲象(公元?~?年),靺鞨族(女真族);渤海人(今吉林)
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
渤海王国典国之主,
渤海世祖烈王(追封),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祚荣(公元?~719年),靺鞨族(女真族),乞乞仲象之子;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开国之主,
渤海太祖高王,在位时间从公元699~719年为期二十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武艺(公元?~737年),靺鞨族(女真族),大祚荣之子;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二代国主,
渤海光宗武王,在位时间从公元719~737年为期十八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钦茂(公元?~794年),靺鞨族(女真族),大武艺之子;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三代国主,
渤海世宗文王,在位时间从公元737~794年为期五十七年,终年岁数待考。
(公元?~794年),靺鞨族(女真族),大钦茂族弟;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四代国主,
渤海废王,在位时间从公元794~794年为期仅数月,终年岁数待考。
大华玙(公元?~794年),靺鞨族(女真族),大钦茂之孙;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五代国主,
渤海仁宗成王,在位时间从公元794~794年为期数月,终年岁数待考。
大嵩璘(公元?~809年),靺鞨族(女真族),大钦茂之孙;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六代国主,
渤海穆宗康王,在位时间从公元794~809年为期十五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元瑜(公元?~812年),靺鞨族(女真族),大嵩璘之子;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七代国主,渤海毅宗定王,在位时间从公元809~812年为期三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言义(公元?~819年),靺鞨族(女真族),大嵩璘之子,大元瑜之弟;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八代国主,渤海康宗僖王,在位时间从公元812~818年为期七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明忠(公元?~819年),靺鞨族(女真族),大嵩璘之子;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九代国主,
渤海哲宗简王,在位时间从公元818~818年为期半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仁秀(公元?~830年),靺鞨族(女真族),大祚荣之弟大野勃之四世孙;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十代国主,渤海圣宗宣王,在位时间从公元818~830年为期十二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彝震(公元?~857年),靺鞨族(女真族),大仁秀之孙;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十一代国主,
渤海庄宗和王,在位时间从公元830~857年为期二十八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玄锡(公元?~893年),靺鞨族(女真族),大仁秀之孙;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十三代国主,渤海明宗景王,在位时间从公元871~893年为期二十三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玮瑎(公元?~906年),靺鞨族(女真族);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十四代国主,渤海明宗景王,在位时间从公元893~906年为期十三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諲撰(生卒年待考),靺鞨族(女真族);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末代国主,
渤海哀王,在位时间从公元906~926年为期二十年,终年岁数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