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大司马袁可立(1562--1633),字礼卿,号节寰,
睢州(今河南省睢县)人,先世安徽
凤阳府颍州人。袁可立中
万历己丑
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
少保,以子枢赠
光禄大夫太子太保。
由来
天启二年为
登莱巡抚,主持辽务多年,参与并指挥
明清战争。以智取策反收降努尔哈赤姻婿
刘爱塔,在任上为
毛文龙请饷募兵,后因指斥毛文龙贪功冒饷又为毛所嫉恨,七上疏求归。天启五年,以
廷推再起兵部右
侍郎,六年转左侍郎,在任上极力反对由
魏忠贤主使,
袁崇焕实施的与
后金议和,以是开罪魏忠贤。三年后毛文龙亦被袁崇焕所杀,袁可立苦心经营的海上防线的牵制形势已渐趋瓦解,致满人敢倾国中之力大举犯明,至此国事日非。
袁可立是明末著名的主战派将领,并策反努尔哈赤的姻婿刘爱塔,使后金在辽海的形势不战而遭受重挫,成为明清战争史上最著名的“反间计”战例。终清一朝整个史界对
袁可立一直忌惮,所涉传记史料均遭删削,致明清战争史上的重要人物袁可立、
毛文龙和
刘爱塔在清修《明史》中俱削而不立传\u3002
袁可立正直敢言,是晚明少见的干练之
才。二十八岁弹劾炙手可热的
应天巡抚李涞,平反苏州太守
石昆玉冤案。三十三岁以御史巡视西城,抗旨斩弄臣,民呼“袁青天”;因直谏触帝怒,削职为民二十六年,史称“震门之冤”。
泰昌立,起袁可立自民间,官拜
兵部左
侍郎,署兵部事,
廷推南都户部尚书,再改
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因公开反对
魏忠贤又遭罢官。皇帝念可立登莱劳,授兵部尚书,特准驰驿
乘传归。
作品选自明著名文学家陈继儒《陈眉公先生全集》卷二十二。可参见《节寰袁公行状》、《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状》、《睢州志·袁可立传》、《袁节寰大司马像赞》等资料相互引证。
扫书喵 2012-9-7 22:15
“《陈眉公先生全集》里抄到两篇和袁可立有关的文章,陈继儒其他文集里未之见,@司马书香 (曾于阁下关于睢阳袁可立资料的博客里获益良深,谢谢!)。其中《家庙记》那篇里关于朝鲜篡王名字被剪的地方最奇怪,不是底板挖改,而是很细致地在书页上剪了一个小天窗,辽东狡奴都没被删,不像清官方干的啊。“
正文
明 陈继儒
睢阳节寰袁公,当癸酉十月十一日薨于
正寝。讣闻,上遣官视葬,有司陈祭,博士弟子员乡三老俎豆之于学宫之旁。而长公司农君枢,图所以不朽其亲者未已也。家有状,墓有铭,神道有碑,有传有诔有颂有赞有墓祠,而犹未已也。卜外小宅之西,复筑祠一区,敞而为门,竦而为堂,抱而为阁,翼而为两庑两厢,凡三十余楹。朝于斯夕于斯,岁时伏腊祭于斯。里中士大夫往来祠下者皆
伏轼下舆,礼公一瓣香而退。
叹曰:“往睢城岁剥日颓,人情惶惶,靡所恃以自扞。自公倡议,而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其伊谁之赐,公宜祠。差繇驿递最繁苛,公贻书
郡守,调优免裁
预徵,而民始息肩,其伊谁之赐,公宜祠。福王之国,派夫派骑唯唯不胜支,而幸免协济,免为他邑代庖,其伊谁之赐,公宜祠。岁荒则飞书腾牒,请赈请蠲,军兴则捐助千五百金,请修筑修凿修战守之具,其
伊谁之赐,公宜祠。”陈子曰:“在礼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大患则祀之。堂堂袁公,揆之于祭典礼经,无弗合者。”
公非直断断为德于乡已也。公司理吴中,执简柱下,上书忤当路,削籍二十六载。登朝十有二年,剔历卿寺,节抚登莱,感激上恩,慷慨时事,议收
辽左之残兵,汛扫邹藤之妖党,乘风纵火而狡奴之屯聚空,设伏夜战而愤兵之营垒拨。
刘爱塔、张尔心,叛将也,则离其腹心,解其兵柄,以笑谈销弭之。
毛文龙,悍帅也,则诇其报捷,勘其冒功,以纵核弹压之。朝鲜李倧,篡王也,臣易君,侄废伯,则声罪致讨以正其大纲,复使之兴兵助战以责其大义,而朝鲜帖
帖然,莫敢蠢动矣。其后晋枢佐拜
司农加
大司马,又以阅视殿工加太子少保。公乞骨骸者七,辞衔者三,熹庙不能留,
魏党不能夺,一时难进易退之高风,真可洗满朝称功颂德之秽气。
公非断断仅为德于乡已也。古人食稻而祭先穑,衣帛而祭先蚕,本末源源,惟力是视。况国家大灾大患,孰有过于狡虏妖莲及叛将悍帅篡王之突如来如者乎,又孰过于魏党盗国之死如焚如弃者乎。公寝其邪谋,受我戎索,避其凶焰,乐我丘园。驰驿还,文蟒赐,清尚褒,恤典至,生死无暇,
荣哀兼备,盖先朝之
宝臣,
而亦后来学士大夫出处之榜样也。夫畏垒之庚桑,里人耳,
桐乡之
朱邑,邑吏民耳。
今
司农祠公于墓,又祠公于家,合通国之欢心,建百世不迁之庙貌。惟送死可以
当大事,长公无愧斯语矣。故徵陈子为之记而系以迎神送神之辞。
扫我坛,涤我釜。练日时,陈尊俎。晨光熹,燎烟吐。彩繙摇曳神鸦舞。喤喤考钟,坎坎击鼓。灵之来兮锡纯嘏。
鼎彝俅,迎神圭璧收。黍稷馨,祝时讴。风车云马遄难留。饮福百拜谢神休。冠归农,剑买牛。繙图史,凿田畴。睢阳世世如金瓯。
(陈继儒《陈眉公先生全集》卷二十二)
注释
【睢阳】此指“睢阳卫”,袁可立迁始祖袁荣为睢阳卫百户,后来世袭其官和官籍,故世称“睢阳袁可立”。【癸酉】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是年十月十一日,袁可立薨于家乡睢州。【讣闻】词义为向亲友报丧的通知,多附有死者的事略。【正寝】此指房屋的正厅或正屋。【上】君主;皇帝。【遣官】派遣官员。【有司】泛指官吏和衙门分属部门。【博士】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弟子员】明清时期对县学生员的称谓。【三老】所谓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略同于县的下一级官员,类似乡长。作为有头脸的基层干部(副科级)。【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
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
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学宫】“学宫”一词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与后世经常使用的“辟雍”一词意义相同,是周天子设立的大学,专门教授国子和贵族子弟的场所。后来泛指学校。【长公】古人多以“长公”为字,为行次居长之意。【一区】.表数量。指一所宅院。【楹】量词,古代计算房屋的单位,一说一列为一楹;一说一间为一楹。【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里中】指同里的人。【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伏轼】原指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后多用以指乘车。【舆】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一瓣香】一瓣:即一炷香。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心中的虔诚。【剥】脱落。【颓】坍塌,崩坏。【人情】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惶惶】恐惧不安貌。【靡】无;没有。【恃】赖。【扞】hàn 形声。字从手,从干,干亦声。“干”指“盾牌”。“手”与“干”联合起来表示“手持盾牌”。本义:自卫,保护。【倡议】首先建议;发起。【屹立】高耸挺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
挺立着。【金汤】金汤是“
金城汤池”的略语,是指金属造的城,沸水流淌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险固。【差】封建统治者强迫人从事的无偿劳动。【繇】力役,通“徭”。【驿递】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驿站,驿丞。递(递) 传送,传达:传递。投递。递送,递交。【贻】遗留,赠送。【郡守】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改称
太守。后世惟北周称郡守,余均以太守为正式官名,郡守为习称。明清则专称
知府。【预徵】.谓先期征收赋税。【息肩】指让肩头得到休息。比喻卸除责任或免除劳役。【福王】朱常洵(1586—1641)亦称福忠王,
明神宗第三子。南明
弘光帝朱由崧之父。母郑贵妃恃宠,欲立其为太子,遂引起
争国本。万历二十九(1601)受封福王。四十二年就藩洛阳,得庄田二万顷,盐引千计。【之国】前往封地。【不胜】无法承担,承受不了。【协济】.旧时地方政府按中央命令将所征税款协助其他地方政府的部分。【代庖】代替厨人。后多用以比喻代人行事或代理他人职务。【伊谁】谁,何人。【岁荒】
岁凶,年成坏。【飞书】紧急的文书。【腾牒】传送文书。腾:传递 (文书)。【赈】救济。【蠲】除去、驱出、祛除、免除、去掉。【军兴】谓征集财物以供军用。【金】古代货币单位。【修筑】指修缮建筑;修建。【战守】攻和守。【礼】《礼记.祭法》载:“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
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可知能为人所祭之人鬼,除了家家户户自己的祖先之外,就只能是有功于国家地方者方得受祠祀之享。【劳定国】使国家有法度、中规矩,而国泰民安,运转自如。定国:安定国家。【御】抵挡。【大患】大的祸患、灾难。【堂堂】形容盛大、有志气或有气魄,出自《晏子春秋·外篇上二》。【揆】度也。【祭典】古代记载有关祭祀制度的典籍,如《礼经》等。【礼经】古代礼学的经典,常指《仪礼》而言。【非直】不但;不仅。【断断】专诚守一。【为德】积德行善之事。【司理】五代 以来,诸州皆有马步狱,以牙校充马步都虞侯,掌刑法。 宋太祖以为刑狱人命所系,当选士流任之。 开宝六年秋,敕改马步院为司理院,以新进士及选人为之,掌狱讼勘鞠之事,不兼他职。元废。明时用为对推事的别称。【执简】手持简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后以指任史官、御史之职。【柱下】周秦置柱下史,后因以为御史的代称。【上书】.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当路】.掌握政权的人。【削籍】革职。【登朝】进用于朝廷。【卿寺】九卿的官署。【感激】感奋激发。【慷慨】慷慨陈词。
译文
睢阳大司马节寰袁公,明崇祯六年癸酉十月十一日薨逝于睢州家中。讣告发出,皇上派出官员前往祭葬,政府部门也按礼节进行吊祭,学官和当地的秀才举人及地方官员在学宫内设灵祭奠。而户部郎中长子袁君枢,缅怀至亲追思生前业绩,家有行状,墓有志铭,神道有龟趺碑,有传记有哀诔有辞颂有像赞有墓园祠堂,仍然没有停止追思纪念。在袁府宅第外西侧,复筑家庙一区,敞开为大门,高耸为殿堂,围抱为楼阁,翼侧而为两庑两厢房,计三十余间。早上祭拜晚上凭吊,每年伏季腊节都在此纪念。乡帮士大夫过往袁公祠庙者都下车凭吊,焚一柱香寄托对这位乡邦伟人的哀思。
抚今思昔:“早年睢州城剥脱倾塌,人心惶惶,无法凭城池保卫安全。自袁公首发倡议修城,而新城旧城重新屹立固若金汤。这都是拜谁赐予的呢,则袁公当祠祭。睢州赋税徭役最为繁苛沉重,袁可立寄书于知府,睢民才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是谁赐予的呢,则袁公当祠祭。福王前往封地洛阳就藩,向睢州摊派劳力和马匹的负担到了无以复加承受不了的地步,有幸能免掉多余的税负,不为其他州郡承担额外劳役,这是谁赐予的呢,则袁公当祠祭。灾荒年奋笔上书官府,代民请赈济免赋,战时又自捐资产一千五百金,帮助修复城池及战守器具,这又是谁的恩赐呢,则袁公当祠祭。陈征士说:“《礼记》规定为国家社稷出大力的人应当祭祀,能抵御大灾大患者应当祭祀。至大至公的袁公,对比国家祭祀法典,没有一条不能符合的。”
袁公绝不仅仅是积德行善于睢州乡邦。袁公曾为苏州府推官,又任职西台御史,直言上书触犯了当朝皇帝和权贵,被罢官为民二十六年。入朝为官十二年,历经多个官署,节镇兵马巡抚登莱,感激皇恩,直言痛陈当朝大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