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桂樱
蔷薇科桂樱属植物
大叶桂樱(Prunus zippeliana Miq.),是蔷薇科桂樱属植物,常绿乔木,高10-25米;小枝灰褐色至黑褐色,具明显小皮孔,无毛。叶片革质,宽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或宽长圆形,长10-19厘米,宽4-8厘米。总状花序单生或2-4个簇生于叶腋,长2-6厘米,被短柔毛。果实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8-24毫米,宽8-11毫米,顶端急尖并具短尖头;黑褐色,无毛,核壁表面稍具网纹。花期7-10月,果期冬季。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0-25米;小枝灰褐色至黑褐色,具明显小皮孔,无毛。叶片革质,宽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或宽长圆形,长10-19厘米,宽4-8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叶边具稀疏或稍密粗锯齿,齿顶有黑色硬腺体,两面无毛,侧脉明显,7-13对;叶柄长1-2厘米,粗壮,无毛,有1对扁平的基腺;托叶线形,早落。
总状花序单生或2-4个簇生于叶腋,长2-6厘米,被短柔毛;花梗长1-3毫米;苞片长2-3毫米,位于花序最下面者常在先端3裂而无花;花直径5-9毫米;花萼外面被短柔毛;萼筒钟形,长约2毫米;萼片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先端圆钝;花瓣近圆形,长约为萼片之2倍,白色;雄蕊约20-25,长约4-6毫米;子房无毛,花柱几与雄蕊等长。果实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8-24毫米,宽8-11毫米,顶端急尖并具短尖头;黑褐色,无毛,核壁表面稍具网纹。花期7-10月,果期冬季。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日本和越南北部;在中国分布于甘肃、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梧桐山、内伶仃岛(廖文波等97-009,SYS))、广西、贵州、四川、云南(洱源、鹤庆、保山、耿马、凤庆、文山、勐海、勐腊、屏边)。生于海拔600-2400米的石灰岩山地阳坡杂木林中或山坡混交林下。
繁殖方法
圃地准备:圃地应选在交通方便,排灌条件良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为宜。。播种前1个月深挖圃地,翻晒土壤,到播种时再整地做床,床宽80-100厘米,床高15厘米,步道宽30-40厘米,床面要细致平整。
种子处理:当种子的种皮变黑时及时采收,以防鸟类啄食。采回的种子须搓去果肉,随采随播。种子千粒重400克左右,发芽率85%,每亩用种量30-40千克。
播种方法:播种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为25厘米左右,沟深8厘米。先在沟底施放充分腐熟的基肥,基肥上盖一层5厘米厚的黄土,然后播种。因是大叶树种,播种不可太密,播后即在种子上覆盖一层黄土,有条件的可在上面铺盖一层稻草保湿。
栽培技术
播后的1个月种子发芽出土,这时要除去稻草,当幼苗出齐且又出苗过密时,可选阴天进行间苗移栽,移后要浇定根水。出土的后的幼苗要及时拔除苗内杂草,除草后进行施肥。苗木施肥应做到“薄肥勤施由稀到浓”的原则。在苗木生长期,每7天施肥一次,以氮肥为主如遇久晴不两或高温土壤干燥时,应在早、晚进行田间灌溉,达到降温保湿效果,确保苗木的正常生长。进入8月份,肥水中应增施磷、钾肥,以加快苗木木质化,增强其抗性。管理得当,当年生苗高可达60厘米,这时便可出圃造林或作绿化大苗另行定植培育。
病虫防治
在芽苗期为防止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的危害,可于晴天傍晚用0.5%杀灭菊脂、甲胺磷0.1%的溶液浇灌土壤,或用敌百虫晶体、敌敌畏乳油0.1%溶液喷洒小苗。如遇天牛蛾类危害树干及叶片时,可用25%甲胺磷等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主要价值
大叶桂樱树皮、木材均红褐色,冠形宠大浓密,树姿优美。其树有自然脱皮习性,脱皮后的枝、干均显红褐色,美丽奇特,是一种优美的庭荫绿化观赏树种。
参考资料
大叶桂樱.中国植物志.
大叶桂樱.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8 15:1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