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子单体
化学术语
简称大单体。带有可聚合端基的线型聚合物,一般分子量在1000~2000左右,分子量分布窄。可由负离子聚合、正离子聚合、基团转移聚合自由基聚合及缩聚等制备。可聚合端基有苯乙烯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噁唑啉基等。大分子单体与一般单体共聚,可得到支链长短很规整的接枝共聚物。大分子单体的共聚物或均聚物常被称为梳状聚合物。
简介
大分子单体是末端含可聚合基团的线形聚合物,通过大分子单体的共聚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得支链分子量均一的接枝共聚物,改变大分子单体的加入量能够控制接枝共聚物的支化密度,大分子单体还可以用于合成嵌段共聚物和聚(大分子单体)高接枝密度的支化聚合物,因此大分子单体在合成结构规整共聚物方面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概况
简称大单体。带有可聚合端基的线型聚合物,一般分子量在1000~2000左右,分子量分布窄。可由负离子聚合、正离子聚合、基团转移聚合自由基聚合及缩聚等制备。可聚合端基有苯乙烯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噁唑啉基等。大分子单体与一般单体共聚,可得到支链长短很规整的接枝共聚物。大分子单体的共聚物或均聚物常被称为梳状聚合物。
发展现状
国外商品名为麦克罗马(Macromer)。一种在分子链末端带有可聚合官能团的低聚物。低聚物的分子量约数千至数万。其聚合的性能和相应的低分子量单体基本相同。常用低聚物有聚苯乙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环氧乙烷聚异丁烯、聚硅氧烷等。分子链末端官能团有甲基丙烯酸酯基、苯乙烯基、酰胺基等。此类单体特别适用于合成各种结构的接枝共聚物及某些功能高分子材料。目前在涂料、胶粘剂和表面改性剂等生产中已有应用。
大分子
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在5000以上,甚至超过百万的生物学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它与生命活动关系极为密切,由被认为单体的简单分子单位所组成。在溶液中有形成凝胶的物质。一般把相对分子质量超过一万的化合物称为大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由许多重复的结构单元组成,一般具有线状结构,有的具有枝状结构。许多具有重要生物作用的物质,如蛋白质和核酸等均属于这类化合物。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或构件分子(building-block molecule)是氨基酸(amino acid,AA)。
历史回顾
发现大分子的背景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 M.von劳厄预言晶体是 X射线的天然衍射光栅。此后英国物理学家W.H.布格和W.L.布格开创了X射线晶体学。几十年来,这门学科不断发展和完善,测定了成千上万个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由它提供的结构资料已经成为近代结构化学的基础。但是传统的小分子晶体结构的分析方法不适用于原子数目多,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直到1954年英国晶体学家等人提出在蛋白质晶体中引入重原子的同晶置换法之后,才有可能测定生物大分子的晶体结构。1960年英国晶体学家J.C.肯德鲁等人首次解出一个由15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7500的蛋白质分子──肌红蛋白的三维结构。图1 [巨头鲸肌红蛋白分子的结构模型]表示它的 2埃分辨率的结构模型。此后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的研究工作迅速发展。至80年代初,已有近 200个、等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被测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中国继60年代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之后,于70年代初测定了三方二锌猪胰岛素的三维结构。1986年中国已经完成这个结构1.2埃高分辨率的修正工作。
晶体和X射线衍射
电磁波是直线传播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拐弯,这就是衍射现象。当可见光通过针孔或狭缝时,就会出现这种现象。由于针孔或狭缝的大小和可见光的波长量级相同,可以把针孔或狭缝看做是一个点光源,它向四面八方辐射出二次电磁波,或称散射波。如果有多个有序排列的针孔或狭缝,由于这些散射波的干涉,就会形成规则的明暗相间的衍射花样。这是因为来自不同部位的散射波的相位及振幅不同,它们相加的结果在有些地方加强,而在另一些地方减弱。这些花样随波长或针孔的大小及其排布方式不同而变化(图2[三种针孔的排列方式及其对应的衍射花样])。当X射线通过晶体时,晶体内原子的核外电子能够散射X射线。如果把每个原子看成是个散射源,由于X射线的波长同原子间的距离量级相同,因此也会发生衍射现象。晶体结构的特征是晶体内的原子或分子周期重复地排列。如果采用一组抽象的几何点来表示这种周期重复的规律,那么这种排列可以表示为点阵。晶体的三维点阵结构使得晶体可被划分成为无数个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平行六面体,即被称为晶胞。它是晶体结构的基本重复单位。每个晶胞内包含种类、数目和排列完全相同的原子。可以推得,衍射线(也称反射线)的强度取决于晶胞的内容,它的方向取决于波长和晶胞的大小和形状。
晶体结构测定
晶体对X射线、中子束及电子束的衍射,与规则排列的针孔对可见光的衍射遵循相同的光学变换原理,即针孔或晶体的结构(针孔或晶体中原子的排列)经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它们的倒易图像──衍射波谱。反之,衍射波谱的反变换,即为正空间的图像──针孔的排列或晶体的结构。在可见光的衍射中,这种反变换可由透镜的聚焦过程实现。但是迄今为止,人们还未找到能使 X射线(或中子)散射线聚焦的办法。因此也就无法直接观察生物大分子的像。这只能借助电子计算机从数学上完成这种反变换的计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6:01
目录
概述
简介
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