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净
伊斯兰教净礼之一
大净是伊斯兰教净礼之一,是阿拉伯语 “الغسل” 的意译,原意为洗涤,教法意义指在特定的情况下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把纯洁的水倾注遍及全身。大净是指当遇有以下数项中的任何一项情况时,必须将全身上下,包括鼻孔、口腔、头部,完全洗净之后,才可以去礼拜∶ (一) 夫妇房事之后; (二) 睡眠中梦遗之后; (三) 妇女月经之后; (四) 产妇生产并且产血停止之后,这段期间(即所谓的「坐月」)估计最长是四十天。假使在不到四十天就告结束,那就应当赶快作「大净」。 在此要特别指出的一点就是,在开始洗大净(淋浴)时,必须立「举意」,亦即要从心中表示是为了获得清净以及为了礼拜而作这次的大净。
伊斯兰教用语
简介
洗大净是依据《古兰经》而确定的,“如果你们是不洁的,你们就当洗全身”(古兰经5:6)。凡房事、酒醉、疯、晕、入教、遗精、月经、产后,都必须洗大净。洗过大净后,如果再发生上述情况之一时,大净失效,称为“坏大净”,必须重新冲洗。在开始洗大净时,必须要举意洗大净,举意是指内心确定即将要做的某一件事。中国穆斯林洗大净的传统用具是水壶和吊罐,一般先用水壶洗小净,然后将盛满水的吊罐罐底木塞拔掉,以冲洗全身,多用淋浴。在中国,洗好大净者称为“带水”者,也只有在“带大净”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伊斯兰教的功修,其意义在于除污净体以洁诚敬真主,因而大净是一切宗教行为的首要条件。穆斯林常带大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切善功的成坏,取决于大净是否完善。穆斯林的大净,不是单纯的洗净身体和表面形式,而拜功的关键在于纯洁。不但要求身体清洁、衣服清洁、处所清洁,而且更重要的是心境的纯洁。
大净的哲理
大净的裨益很多,可以洗涤全身的污垢,而使皮肤清洁,全身的汗孔完全开放,增强了皮肤的排泄,促进了血液的循环,故大净后疲劳消失,精神焕发。伊斯兰教提倡清洁卫生,使男女老幼,富贵贫贱,有知无知一体遵守,这样穆斯林大众都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得清洁卫生的裨益。《圣训》指明了常放弃大净就等于自行解除武装,引狼入室,遭致邪魔侵袭,甚至身心不洁,精神恍惚。大净能让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纯洁肢体、远离一切肮脏,焕发人的生命活力。并帮助人们在外在的肉体和内在的精神两个方面,为拜功和其它的功修作好充分的准备。
净是伊斯兰倡导的主旋律,净也是真主的属性,先知穆罕默德也说:清洁是信仰的一半。伊斯兰责成世人的宗教功修,其哲理就是指示人类通过信仰与功修来净化已身,完善自身。
法学主张
1、主命的大净:房事后,无论射精与否;无论男女而射精后(包括梦遗);月经停止后;产血停止后。另外,酒醉后,疯、晕后,入教者也必须洗大净。
2、圣行的大净:聚礼日时;两会礼时;洗亡人后为自己洗;受戒时;格德尔夜时等。
3、大净的主命:漱口;呛鼻;洗全身。 全身的每处都要洗到位。
4、大净的圣行:洗两手三次;洗阴部;作小净;从头上倒水三次,同时搜洗头发,从上至下,从右到左。
5、可憎行为有:洗的时候故意说话;暴露羞体;用水过多
6、无大净者禁止做的事项:不能礼拜;不能游天房;不能抚摸《古兰经》;不能诵读《古兰经》;不能进入礼拜殿。来月经妇女和产血妇女除上述禁忌外,还增加以下两项:不能封斋;不能行房。
大净中主命有三点:
1.漱口。2.净鼻。
3.用水洗全身(由上而下、由右至左、由前而后)。(如有一处未洗大净无效。)
破坏大净的事共有五件:
以上任何一种情形,都破坏了大小净,应尽快从新洗大净,不可迟延,因穆民应常备大净。
如无上述五项条例之一破坏大净,则其大净仍可无限期的保存,平时作拜功,或捧摸古兰经,只洗小净便可。
大净的方式
1、举意:我举意因清除内外污秽而作大净(想做的事情。)
2、诵真主尊名: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3、步骤:洗手→净下→再洗手→漱口→呛鼻→洗脸→洗小臂→摸头→摸耳→再漱口→再呛鼻→灌耳→洗全身(“三节六半”)→洗脚。 洗的时候回避面对朝向天房;防止他人看见羞体
关于洗全身(三节六半)
(1)由头至脐: 由头部首先洗起,在洗头部时用手揉双耳,使水湿于耳内,并全头和脖项。先洗右侧肩,前胸,后背,上半身至肚脐。再洗右臂,洗右臂时把右胳膊立起,使右腋窝被洗净。次洗左侧肩,前胸,后背,上半身至肚脐。再洗左臂,洗左臂时把左胳膊立起,使左腋窝被洗净。注意不要漏洗肚脐。
(2)由脐至膝: 先洗右侧,由肚脐至膝盖。 再洗左侧,由肚脐至膝盖。注意洗净生殖器及肛门。
(3)由膝至脚: 先洗右侧,由膝盖至脚面。再洗左侧,由膝盖至脚面。洗脚时的详细方法与小净时洗脚方法相同。
女人洗大净和男人基本一样,不同点是:如果水能到达发根时,不必要解开发辫。
大净的原则:洗净,洗全,守序,节约。大净前应该先摘掉戒指、耳环等饰品,使大、小净做完美。大净前应该先使用浴液或香皂洗涤全身,并且对污秽之处着重洗涤,使身体更加洁净。洗好大净的同时小净有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2 17:35
目录
概述
伊斯兰教用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