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管理学奖
2006年设立的奖项
复旦管理学奖,是由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每年颁发的“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三大奖项的合称。自2007年开始评奖,是中国管理学界的第一个大奖。从设立该奖的目的来看,它面向全国,奖励在管理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工作者,可以看成是中国管理学界的最高奖。
终身成就奖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特别设立“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用于奖励在我国管理学领域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开创性、奠基性贡献的老一辈工作者。
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获奖人须在我国管理学领域起到开创性、奠基性作用,作出过重大贡献并取得成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
顾基发,1935年10月2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副院长。
赵纯均,男,1941年出生。赵纯均教授是我国MBA教育事业的开创者之一、管理学家、管理教育家。他率先基于动态投入产出理论,在国民经济综合规划系统的建模与优化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将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区域发展规划中。赵纯均长期致力于中国管理学教育研究,以中国工商管理实践为背景,吸收国际上学科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对工商管理学科的结构体系、内涵、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阐释,有效推动了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的布局、提升和普及,推动各种不同类型的管理教育走向更为规范的发展模式;为我国MBA教育的创立、联考制度的建设、办学质量的提升、EMBA教育的开办以及西部管理教育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MBA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苏东水,男,复旦大学经济学首席教授、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教授,产业经济学和东方管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墨子商业思想学会(Mohists Academy of ommercial Theory)首席顾问。IFSAM理事兼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会会长。苏东水率先融合东西方管理理论,创建东方管理学派,开中国特色管理学说先河,并以“人为学”为基础构建管理心理学科理论体系;率先开展国民经济管理的研究,建立包括“泉州模式”在内的中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体系;发展了中国乡镇企业、工业企业管理理论,总结凝练华商管理的新思想,对指导中国企业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众托,男,1928年出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王众托院士引领下建立了第一批系统工程科研机构与博士学位授予点,为系统工程学科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做了奠基性工作,并通过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推动了知识管理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率先提出了智能型、交互式、集成化决策支持系统的新概念和元决策思想,并应用于国务院办公厅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之中。同时,王众托院士一直奋战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培养了很多学有专长的学术骨干。
夏书章,男, 1919年出生。现任中山大学教授、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名誉会长。
夏书章教授致力于恢复重建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科体系。改革开放后,他发表论文呼吁重建行政学科,编撰出版了改革开放后首部行政管理学教科书和行政管理学专著,重构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夏书章教授推动中国行政管理学界与世界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国外先进的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出版相关专著;坚持“西为中用”,认为西方的理论应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同时,他发掘中国古代的优秀管理思想,强调“古为今用”,围绕“现代管理”主题,撰写了《从“三国”故事谈现代管理》等论著。他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行政管理师资队伍,为我国行政管理学科的长足发展培育了中坚力量;作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第一届核心领导成员,夏书章教授还筹建并引领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发展,为我国行政实践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汪应洛,男,汉族,1930年5月21日出生,安徽省泾县人。硕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我国系统管理学科的奠基人、管理工程教育家。汪应洛教授的主要学术贡献有:推动中国管理学科融合发展、完善中国管理学科体系建设、创新制造业发展战略及管理模式。
成思危,男,1935年6月出生。1984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著名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成思危教授的主要学术贡献有:虚拟经济学科创立、虚拟商务学科创立、风险投资理论研究、运用复杂性科学方法研究重大管理问题、中国管理科学学科结构与战略规划。他还致力于中国管理学人才的培养,部分学生已经成为知名大学学科带头人、国有大型企业负责人和政府部门领导。
成思危教授先后获得加拿大国际委员会(Canadian International Council)颁发的年度全球人物奖(Globalist of the Year)、美国百人会(Committee 100)颁发的杰出华人贡献奖和亚洲基金会授予的“田长霖杰出学者奖”等奖项。
傅家骥,男,1931年出生,清华大学教授,经济与管理学家。在技术经济、技术创新领域成果显著。自上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毕业以后即留校工作,先后在企业管理教研室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78年作为负责人之一,负责筹建清华经济管理系,并担任副系主任。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二、三届成员,国家教委管理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二届副主任兼技术经济专业指导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委员,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常务理事等。
刘源张,1925年出生,籍贯安徽六安,1949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主修经济学;1955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主修运筹学。1956年回国参加工作。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系统科学所研究员兼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其间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评审组成员,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等职。1995年当选为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杰出贡献奖
管理学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自2006年起,设立“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以下简称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用于奖励在管理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工作者。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的评选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三个子领域分别进行,每年相对集中一个领域,依次举行。每年度至多奖励3人,每人奖金50万元人民币(税前)。
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奖人为在管理学研究与实践领域工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获奖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企业管理
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用于奖励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该奖项为荣誉性奖项,每年奖励人数至多1人。基金会为获奖人颁授金质奖牌1枚。该奖项所称企业管理杰出贡献是指:
方洪波,现任美的集团董事长。
雷军,男,1969年12月16日出生,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雷军领导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手机生态系统,利用互联网的效率和用户体验推进了智能手机在中国的快速普及和品质提升,从而推动了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带动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独特的“生态链模式”,雷军通过小米投资带动一大批双创领导者共同创造了数字化时代商业效率新典范。
董明珠,女,1954年8月出生,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格力任职期间,董明珠获得了多项荣誉:2003年,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商妇女称号;2007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奖;2011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13年,第14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中国最佳CEO”称号;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个人。在她的带领下,格力电器“投入巨资自主研发,自己掌握核心科技”,不断迈上新台阶。
马化腾,男,1971年10月出生,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领导的腾讯公司把“连接一切”作为战略目标,提供社交平台、数字内容与金融服务等业务,满足互联网用户沟通、资讯、娱乐和金融等方面的需求。腾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数以亿计网民的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马化腾强调互联网创新生态,提出了生物型组织创新的“灰度法则”,推动了腾讯的自主创新和发展。在引领公司业务成长方面,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和“去中心化”生态开放战略,推动了腾讯成为开放的平台型生态组织,带领千百万创业者与合作伙伴公司迅速成长,并帮助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柳传志,男,1944年出生,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在联想任职期间,柳传志获得了多项荣誉:1990年,第二届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金奖;2000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2011年,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2013年,全球最具影响力50大商业思想家(Thinkers50)。
马云,男,1964年9月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自1999年集团创立之初,马云和公司其他创始人就深信互联网能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小企业通过创新与互联网扩展业务,在参与国内和全球市场竞争时可处于更有利的位置。自推出让中国的小型出口商、制造商及创业者接触全球买家的首个网站以来,阿里巴巴集团不断成长,成为了电子商务的全球领导者。
张瑞敏,男,1949年1月出生。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连续当选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张瑞敏创建了全球大型家用电器第一品牌海尔,因其在管理模式方面的不断创新而受到国内外管理学界的关注和赞誉,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CEO的卓越代表。
设立意义
2006年中国管理学界有了第一个大奖——复旦管理学奖。从设立该奖的目的来看,它面向全国,奖励在管理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工作者,可以看成是中国管理学界的最高奖。该奖评选标准严格、评审委员水平普遍较高、奖励力度相对较大,并采取“诺贝尔奖”的“宁缺勿滥”评奖原则。因此,这一奖项的设立必将对鼓励我国管理学人才的成长、提高我国管理学科的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并对推动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与国际接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有深远的意义因此,这一奖项的设立是管理学界的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
回顾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管理教育与实践,在“文革”以前,中国高校中几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学科,中国的管理实践基本上是“长官意志式”的计划管理模式。自1977年复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管理科学系”,并随着1978年中国正式确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的管理科学的教育与研究工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此,管理学科“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各个高校中出现。正是由于中国第一批管理科学领域的学者们的努力,将国际上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引入中国,使国人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以前的最大落后是管理落后。中国管理教育与实践的这一变化,大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运营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并成功地实现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组织机构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大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这些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可以看成是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与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些改革实践中,中国出现了一批自己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专家,他们在中国的管理科学的发展中是功不可没的,在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也是有突出贡献的。复旦管理学奖应首先奖励他们!奖励他们不仅是肯定他们的贡献,更是为后人树立榜样,发杨他们的开创精神,去开创中国管理科学事业的更辉煌的明天。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管理科学事业是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前一阶段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学习、模仿和跟踪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为主,虽然在这一阶段出现的中国管理学专家在结合中国国情方面也有独特的创造和贡献,但与国际级的管理大师相比还是很不够的。中国需要有自己的管理大师。当然,管理科学发展到今天,不少方面似乎已趋于完美,很难有所突破,出现大师级的人物越来越不容易。但是机会仍然是存在的,需要有适当的政策、措施来引导推动。设立复旦管理科学奖可以看成是这方面的措施之一。
“现代化集成”的管理思想为管理学的发展开辟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它必将成为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发展的基础。现代管理人员在这一领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希望复旦管理学奖能发现在这些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得主,引导人们在数据库建设、多学科和多领域的交叉集成中开创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呼唤出一批年轻的中国管理学大师。
奖励基金会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是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于2005年9月发起成立的,是中国人自己设立的管理学界第一个奖励基金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宗旨是奖励中国在管理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工作者,倡导管理学理论符合中国国情,并密切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中国管理学长远发展,促进中国管理学人才的成长,提高中国管理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基金会设立“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和“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奖项虽然以复旦命名,但奖励的对象面向全国。其中自2006年起设立的“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奖励在管理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工作者,奖励领域分别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自2012年起设立的“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奖励我国管理学学科领域的开拓者或者管理学研究的奠基人。自2014年起,基金会特别增设“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用于奖励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
据了解,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成立10年来,开发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公益项目,为产学研搭建了管理学的交流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3 10:26
目录
概述
终身成就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