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是唐代诗人
高适创作的一首
五言古诗。这是一首歌颂大丈夫从军赴边、生死搏战、凯旋受赏的诗。全诗表现出主人公从戎报国、立功边域的远大理想,赞扬了他的英雄豪迈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整首诗语言明快、格调高昂、气势磅礴、意蕴深长。
作品原文
塞下曲⑴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⑵。
且凭天子怒⑶,复倚将军雄⑷。
万鼓雷殷地⑸,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⑹,月魄悬雕弓⑺。
青海阵云匝⑻,黑山兵气冲⑼。
战酣太白高⑽,战罢旄头空⑾。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⑿,入朝明光宫⒀。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⒁。
古人昧此道⒂,往往成老翁。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塞下曲:汉乐府《横吹曲》有《出塞》《入塞》,多写边塞的战斗生活。唐代新乐府之《塞上曲》《塞下曲》均来源于此。
⑵“结束”二句:化用
曹植《
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结束:装束完毕。
浮云:良马名。相传
汉文帝有良马九匹,其一名浮云。骏:好马。翩翩:形容驰马形态轻疾生动。
⑶天子怒:《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⑷倚:倚仗。
⑸殷(yǐn):震动,震动声。
司马相如《
上林赋》:“殷天动地。”
⑹
日轮:日形如轮,指太阳。南北朝
庾信《
镜赋》:“天河渐没,日轮将起。”
霜戈:指闪闪发光的戈、矛等兵器。
⑺
月魄:初生之月。也泛指月亮。
梁简文帝《相宫寺碑铭》:“珠生月魄,钟应秋霜。”雕弓:雕刻着图案的弓。
⑻青海:
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境内。这里泛指边远荒漠之地。
阵云:言云叠起如兵阵。匝:环绕。
⑼黑山:山名。在今陕西榆林西南。唐
调露初年(679),
裴行俭大破突厥条部于此。这里泛指边塞要地。
⑽
太白:即金星,又名启明星、长庚星。《史记·天官书》:“察日行以处位太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战伐,常用以比喻战事。
⑾旄(máo)头:星宿名,即昴(mǎo)宿。《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髦头星象征敌必败。
⑿
麒麟阁:汉代阁名。在
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画
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该阁,以表彰他们的功勋。
⒁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何足:哪里值得。穷:探究到底。
⒂昧(mèi):愚昧,不懂。
白话译文
装束毕跨上轻捷的雄骏,风度翩翩奔驰慷慨从戎。
倚凭着天子的威严发怒,又倚仗将军的英迈豪雄。
万鼓齐鸣如同雷震天地,千旗飘荡犹如烈火生风。
日光辉映霜雪般的剑戈,月亮悬空好像一张雕弓。
青海的乌云盘绕如兵阵,黑山戈矛杀气直冲天穹。
唐军酣战之际太白高悬,战罢髦头星落得一场空。
从戎万里的勇士不怕死,谁知一时竟然获得成功。
我的真容也画在麒麟阁,皇帝召见我入朝明光宫。
面对着文士我开怀大笑,你们皓首一经又何足穷!
古人不能明白此中玄妙,往往蹉跎一生就成衰翁。
创作背景
天宝十二载(753)高适投笔从戎,到河西节度使
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哥舒翰是朔方四镇节度使
王忠嗣麾下与
李光弼齐名的骁勇名将。同年,哥舒翰收复西河九曲,又立下赫赫战功。诗人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创作了这首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赞歌。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盛唐时代,追求理想的不羁精神与豪迈气概,成为诗人们笔下的滚滚洪流,从而汇合成强烈的时代精神。而作为边塞诗人,这种时代精神又鲜明地表现出安边定远的远大理想,从军报国的英雄情怀,不畏边塞艰险的乐观精神。这首《塞下曲》,通过对主人公勇赴沙场的壮烈行为,震天撼地的战斗经历,凯旋受赏的满腔激情的描述,把这种精神表现得酣畅淋漓。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开篇二句,诗人就将一个装配齐备,身跨战马,奔腾如飞的勇士形象突兀地推到读者面前,使诗歌一开始就具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显得奇警迅猛。此诗起调显然受到曹植《白马篇》的影响,但不同的是《白马篇》在“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的突起之后,却以慢笔插入“借问谁家子”以下大段铺陈,写“游侠儿”的生平和高强武艺。高适却将这些一概摒弃,快人快语,一腔豪气,一泻到底。所以,三、四句再从“天子怒”“将军雄”两方面予以渲染。这样,勇士的赴敌就更理直气壮。再加上“将军”的雄武,愈发增加了胜利的信心、立功的热望。开始四句,痛快豪壮,层层蓄势,已将勇士的形象渲染得气势如虹,这样就使下文“快战”场面的出现水到渠成。
“万鼓雷殷地”以下八句,将主人公赴敌过程的细节一概删掉,直写战阵的壮阔。同时加以生动的夸张和想象,突出大战的激烈和唐军的英勇。万鼓齐鸣,犹如惊雷震天动地;千军万马,红旗飞扬,恰似烈火借助风威。战士们精诚贯日月,使其留驻空中;“阵云”冲山岳,群峰为之晃动。这样神勇的军队,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呢?文势至此高潮,陡然收住,如截奔马,使之折入对主人公心胸的袒露,与起首相呼应。
一般说来,在文势的高潮突转,比较难以为继,它必将聚集起更大的力量,才能再掀波澜,否则就有龙头蛇尾之弊。不过这种担心对高适来说显然是多余的。他的万斛豪情,不如此就不能尽情发泄,故自“万里不惜死”以下八句,感情突破陡煞的闸门,冲天而起,再奋逸响。因为直接参战的主人公,他的理想就是到金戈铁马的战场上去搏击,是以“万里不惜死”的无畏追求而得到“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的最高奖赏。因此,他被这撼天动地的战斗场面鼓舞,为自已能建功立业、凯旋受赏而欣喜若狂。自然,对于皓首穷经、老于牖下的平庸书生生活,他是不屑一顾的,因而以“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这样的英雄豪语,把主人公安边定远的壮志、豪宕不羁的精神,如狂飙勃发般地倾泻出来。
高适喜欢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抒情,以饱含着强烈感情的语言,率直地表现诗人的深刻感受。诗中汹涌奔腾的感情,既峰峦迭起,又一气贯注,感情的洪流愈泻愈强,毫无衰减,如骏马注坡,不可羁勒。
名家点评
北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晋书·乐志》曰:《出塞》《入塞》曲,李延年造。曹嘉之《晋书》曰:刘畴尝避乱坞壁,贾胡百数欲害之,畴无惧色,援笳而吹之,为《出塞》《入塞》之声,以动其游客之思,于是群胡皆垂泣而去。按《
西京杂记》曰:“戚夫人善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则高帝时已有之,疑不起于延年也。唐又有《塞上》《塞下》曲,盖出于此。
作者简介
高适(704?—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创作的七言歌行富有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
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