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
汉语词汇,也称
毯子功,是指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解决戏曲演员基础功夫的课程。基本功主要解决腿的软度(正腿、斜腿、旁腿、骈腿、盖腿)和各种技巧如:翻身(蹲翻身、站翻身)、串翻身、倒手翻身、飞脚、扫堂、旋子等;武功主要训练学生的翻扑技巧,其中含两种,一种为软毯子技巧(指就地翻扑的动作)如:扑虎、倒扎虎、抢背、跤柱、案头、叠筋等;另一种硬毯子技巧(俗称翻跟头)如:虎跳(侧手翻)、前桥(前软翻)、后桥(后软翻)、
毽子、小翻、
前空翻、后空翻、出场、小翻提等技巧。
释义
基本功,指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出处
种类介绍
基本功包括唱念做打各个方面的技术技巧、
舞蹈动作、特技绝招。掌握基本功对任何戏曲演员都是十分重要的。所谓掌握基本功夫,实际上就是要掌握戏曲表演艺术上的全部表演能力和表现手段。勤学苦练基本功,一方面使演员掌握和积累塑造舞台形象所必须的艺术语汇;同时也改变着演员自身的形体素质,把演员从一个普通的人造就成为合格的戏曲演员。基本功包括的泛围很广,
五花八门,
名目繁多,下面所列为其主要内容:
腰腿功 演员的基本功夫。亦是练习翻筋斗的必修课程。戏曲舞蹈、武打都要运用腰腿的功夫。没有腰腿功夫就无法灵活自如地掌握身体重心的转移腾跃,腰腿功还能使演员的身段动作优美协调。像鹞子翻身、涮腰、飞脚、旋子、探海、铁门槛、朝天蹬都属于腰腿功。
毯子功 就是练习翻各种筋斗,即身体各部位相继扑、跌、翻、滚、腾、跃等动作技巧。由于在毯子上练功,故名。筋斗样式繁多,动作大多以手撑地,或用脚在地面蹬跳,向前,向后,向左右两侧翻腾,俗称“四面筋斗”。
把子功 “把子”是戏曲舞台上武器道具的统称,也叫刀枪把子。如刀、枪、剑、戟、斧、钩、叉、棍等。把子亦引申为武打的同义语,所以用各种器械训练武打技术的基本功也都叫把子功。演员只有掌握和运用把子技术,才能在舞台上表现人物武打战斗的情景。把子功有很多套路,一般分作长(长兵刃,如大刀、大枪、叉棍等)、短(短小的兵刃,如单刀、双刀、剑、拐子、匕首等)、徒手三类。每套把子均有专名,如小快枪、大快枪、小五套、大刀枪、双刀枪、十八棍等。表演上又分作庄重把子和滑稽把子两种。前者指通过严肃的武打,营造庄严威武的气氛,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表示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后者多用于带有戏谑性的武打,其特点是诙谐滑稽,逗人发笑,表现剧中正面人物武艺高强,对其敌手的揶揄戏谑。两种把子都要求打得有感情、有节奏、有层次、有章法。
扇子功 表演身段特技,也是基本功的一种。扇子在戏曲舞台上不仅是扇凉工具,更是特殊的
舞蹈道具。演员常借助手中的扇子做出各种动作、姿态,用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各行脚色都有此功,但使用最多的是小生、花旦,技巧也更为丰富。
手绢功 表演身段特技,也是基本功的一种。源于二人转,吉剧又有所发展。手绢是舞蹈道剧,有四角和八角两种。耍法有里外翻花、里外挽花、抖花、转绢、托绢、踢绢、抛绢、弹绢、指转绢、顶转绢等。如今多用镶亮片的双层八角手绢发展出各种样式的手绢出手,技艺高超,特色浓郁,起到烘托戏剧气氛、刻画人物感情的作用。
髯口功 表演身段特技,也是基本功的一种。演员借助舞弄髯口(胡须)的动作来展示人物心情。髯口功有楼、撩、挑、推、托、摊、捋、抄、撕、捻、甩、绕、抖、吹等多种技巧。有些是单项动作,有的可以组合连贯起来,要求与舞蹈身段密切配合,才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情感。
帽翅功 表演身段特技,又叫耍纱帽翅。以颈部为轴心,带动头上的纱帽翅或上、下摆动,或左、右旋转,或前、后绕圆圈。有时耍单翼,有时双翼同时旋转搅动。耍时帽翅欲停则停,欲动则动;或停或动,灵活自如。常用于表现剧中人物冥思苦想、内心矛盾斗争、犹豫不决或兴奋喜悦等情绪。
甩发功 多为男性角色甩动头顶扎束的一绺长发,表现惊慌失措、悲愤交加、疼痛欲绝以及仓皇逃命、垂死挣扎等激烈异常的情绪和情境的一种表演特技。
水袖功 演员利用服装袖口上缝的一段白绸(水袖),做出丰富的、舞蹈化的动作。它时而像行云流水,时而像团团花絮,时而像波浪涟漪;有的形状像车轮,有的形状像托塔;有单摆转盘袖,有正侧重叠转盘袖,有直冲展翅飞卷袖等等。为的是夸张地表达人物激动、悲愤、痛苦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水袖舞蹈身段、动作姿态多达数百种,基本动作有勾、挑、撑、冲、拨、扬、掸、甩、打、抖等。
翎子功 即舞动两根插在盔头(帽子)上的、长长的雉鸡翎,俗称“耍翎子”。耍翎子的技巧有:掏翎、衔翎、绕翎、涮翎、抖翎、甩翎、竖翎、旋翎等。各个行当都用,小生用得最多。有时用单手、有时用双手操作,靠头部的摆动,配合各种身段,表现人物的惊喜、愤恨、得意、轻佻等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艺术手段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基本功之一:唱
京剧唱腔的抒情性较强,在戏剧冲突强烈、人物情绪激动时,常用大段或成套的唱腔尽情发挥;此外在叙事4写景、争论、斥责等场合,借助唱功,也可增强艺术感染力。
学习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还要分别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团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当演员掌握了这一切时,更重要的则是善于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与精神状态。几百年来,戏曲美学中一直有传声与传情的分歧,有的演员侧重音色和唱腔旋律的美,讲究唱出韵味;有的演员则着重中气充沛、字正腔圆,主张首先要唱出感情。卓越的演员大都把传声与传情结合起来,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剧中人的心曲。
基本功之二:念
京剧的念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是加工形态的艺术语言,便于与唱相协调。念白与唱相互配合、补充,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手段。戏曲演员从小练基本功,念白也是必修课目之一。掌握了口齿、力度、亮度等要领之后,还须结合具体剧目,根据人物的特点和情节的开展,妥善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达到既能悦耳动听,又能语气传神的艺术境界。
基本功之三:做
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是加工形态的生活动作,通过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的灵活运用,使人物的形象、气质更增光彩。在
京剧里,大祇当戏剧冲突激化、人物感情波动时,做功的幅度就加大,做功的挥洒就更夸张起来。做功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
基本功之四:打
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用以表现战斗生活或特定的生活情景,如跌跤、挣扎、晕厥等。凡用古代兵器刀枪剑戟等(习称“把子”)对打或独舞的,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称“毯子功”,还有成套的连续性的武功技术,如“
起霸”、“走边”、“
趟马”等,一般用来渲染战斗气氛和英武人物的
精神面貌。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特殊艺术手段,四者有机结合,构成了戏曲表现形式的特点,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舞台艺术的重要标志。
其它
基础训练:台步、云手、山膀、圆场、下腰、耗腿、眼神、拿顶、
技巧训练:翻、扑、跌、吊毛、僵尸、抢背、踩跷、枪花、趟马、走鞭、水袖、甩发、马鞭、十八般兵器(又分为单和双)、打出手、靠旗打出手
演唱训练:气息、咬字、归韵、气口、各腔体共鸣、喊嗓等等,京剧的基本功太多了,基本功是唱、念、做、打,
手眼身法步。
相声基本功
说:指的是一大段句子有节奏不间断的说出来,相声圈里的行话叫做
贯口。
学:模仿一些生活常见的生物、动物或者
自然现象等等的声音或动作。
逗:运用一些语言艺术和形体艺术使观众开心。
唱:演唱相声本门的太平歌词,相声圈里的
行话叫做
柳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