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位于丘脑下钩的下方,构成第三脑室的下壁,界限不甚分明,向下延伸与垂体柄相连。下丘脑面积虽小,但接受很多神经冲动,故为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中心。它们能调节垂体前叶功能,合成神经垂体激素及控制自主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物是通过门脉流如垂体前叶的,有的激发垂体前叶的释放,称释放激素(RH);有的抑制垂体前叶激素的释放,称抑制激素(IH)。抑制的促激素释放或抑制激素有: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释放激素(cRH)、促卵泡生成激素释放激素(FSH-RH)、
促黄体生成激素(LH-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H)、生长激素抑制激素(GIH或S.S.)、泌乳激素释放激(PRH)、
黑色细胞刺激素一直激素(MRIH)及黑色细胞刺激素释放激素(MRH)等十种。下丘脑分泌的释放抑制激素、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和靶腺合成的激素,形成一个激素网,调节着集体的许多活动。垂体位于颅底碟鞍的垂体窝内,由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其大小为长1.2cm,宽0.8cm,高0.6cm,重约0.5g,女性稍大于男性,妊娠期更为明显。垂体又分前后两页,前页为腺垂体,后也为神经垂体;垂体前叶分泌多种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泌(崔)乳激素(PRL)、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等。垂体后叶主要储存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下丘脑-垂体疾病的病因较多,常见的有本身的病变(如肿瘤、炎症行性病变等),其他诸如物理因素、血管疾病、周围脑组织病变或全身疾病等,导致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异常所致。临床上不仅表现功能亢进或功能减退,同时还出现神经症状。中医学对下丘脑-垂体疾病,诸如侏儒症、产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尿崩症、溢乳症及闭经-溢乳综合症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多见于各种原因赞成的垂体柄损伤。当垂体柄被阻断后,除
PRL外的任何垂体激素均可缺乏或不足,常见的有
尿崩症和伴有
高泌乳素血症的
性腺功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