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核算全面反映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状况。它的结果不仅对一国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有重要作用,也是世界其它国家了解一国涉外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途径。各国对其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的要求随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提高。,
国际收支统计体系作为一国对外经济的预警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调控宏观经济与预测经济发展的主要决策支持体系。另外,在国内,
国际收支统计体系是我国
宏观经济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反映了我国与世界其它地方经济交往的基本状况和趋势,是
开放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
重要性
1、
国际收支统计是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首先,
国际收支状况是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部分,
国际收支的
顺差或
逆差可以弥补国内投资和消费与
国内生产总值间的
缺口;其次,国际收支与国内
本币的供应有密切的联系,国际收支中无论
经常项目还是
资本项目的交易都需要人民币资金的配套。
外汇储备的增减更直接影响人民币
外汇占款的规模,进而影响
信贷资金的投放。因此,
国际收支状况可影响国内
信贷平衡,对
金融调控至关重要。
2、良好的国际收支统计信息是制定正确的对外
经济政策的基础。
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的
汇率、
利率、
财政、
贸易、
利用外资、对外投资、
外汇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国际收支统计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掌握国内外经济联系情况及其相互影响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
经济政策。
3、
国际收支统计工作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对外形象。我国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它国际机构提供的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和资料是国际社会观察和评估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
国际信用评定机构和
商业银行对我国进行风险
信用评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我们的国际收支统计工作如何,能否提供完整的国际收支信息已是我国在
国际资本市场上筹资的一个前提条件。
客观性
国际收支统计体系作为一国对外经济的“
晴雨表”和“预警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调控宏观经济与预测经济发展的主要决策支持体系。我国现行的国际收支统计体系是根据
IMF《
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所定义的统计原则、统计口径和交易分类建立起来的,它摆脱了传统
计划经济的束缚,引入了新的数据采集方法,即采用了交易主体申报制,将直接申报与间接申报、逐笔申报与定期申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避免了重复和遗漏,对
国际经济交易数据的收集统计做到了口径一致。该体系克服了行业统计的弊端,保证了
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频率性,使得国际收支统计数据作为宏观经济运行动态指标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然而,随着我国加入
世贸组织,国内市场将逐步开放,
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外资金融机构将大量引进,经济
对外依存度将不断提高。
世贸组织在推动我国
贸易和
投资自由化的同时,也将促进
外汇资金的自由流动,同时将加快我国的外汇监管同国际化管理模式接轨,遵守同一游戏规则。因此,外汇管制作为
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受
世贸组织规则的约束其职能将逐渐弱化。
然而就
外汇管理而言,并不意味着放开不管,而是要积极适应
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以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参与
经济全球化,维护
国际收支平衡和涉外
经济安全。也就是说,
外汇管理的方式要由直接的事前的监管转变为间接的事后的监督,要以方便企业、提高效率为宗旨,建立以银行为中心的间接监管的外汇管理方式。这样就需要为
外汇间接监管寻找一个中介工具,而
国际收支统计作为监测外汇资金运动的有力工具,将伴随
外汇管理由直接向间接、由事前向事后的过渡发挥连接器的作用,国际收支的信息将成为监管者的眼睛,使外汇管理职能的转变水到渠成,真正完成从
微观管理向
宏观调控的过渡。而且,利用
世贸组织保障条款客观上也提出了加强
国际收支监测预警的特殊要求,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将成为数字化时代既能适应经济开放,又能监管有效的
外汇管理框架的核心部分;承担外汇管理的中介监管工具职能。可是现行的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却存在着系统性不够、
信息资源共享性能差、信息颗粒过大等缺陷,最严重的是其与
外汇管理的脱节现象将成为制约其职能发挥的 “瓶颈”。因此,完善现行
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已迫在眉睫。
构想及建议
针对
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国际收支统计要起到
外汇管理中介监管工具的作用,必须对现行的国际收支统计体系进行整合与改造。整个整合与改进工作要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意识,树立前瞻与开拓的意识;强调信息颗粒标准化以及
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同时遵循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在制度和方法上将
国际收支统计监测与银行外汇业务处理及其会计核算联系起来的原则。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
国际收支统计的系统化建设,建立健全国际收支统计的监测预警体系。
首先,在利用现有的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收支监测预警系统,通过选择科学的预警
指标体系,建立预警模型,要建立
定量分析和
定性分析相结合、
数学模型和专家判断相结合、电脑运行与人脑判断相结合的机制,对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进行适时监测,对影响
国际收支平衡或可能出现
外汇管理漏洞的现象及时发出警报。
其次,以外商投资企业管理软件为基础,尽快开发
国际收支直接申报管理软件,并将外商投资企业管理、账户管理和
直接投资申报三者合而为一,同时与国际收支间接申报系统建立接口,实现直接申报与间接申报的数据核对功能,通过核对及时发现影响
国际收支平衡和违反
外汇管理政策的隐患,及时地加以排除。
2、加强
国际收支数据库的功能开发,实现国际收支
信息资源的共享。
由于
外汇管理的内容与
国际收支的统计分类是一致的,
出口收汇、
进口付汇、
非贸易外汇、外商投资和
外债管理均在国际收支统计中得以反映,因此通过加强国际收支数据库的功能开发,可能实现两者数据的共享:
首先,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单现有结汇和
购汇申报内容已经覆盖了外汇收支项下的
结售汇统计,需要补充统计的仅仅是经
现汇账户的结售汇数据,可以通过明确国际收支
交易编码与
银行结售汇、
外债等统计项目的对应关系,扩大国际收支申报范围,如增加偿还国内
外汇贷款、国内结售汇等内容,在现有的国际收支软件中增加新功能,如自动生成结售汇报表等手段来实现数据共享;
其次,进出口核销与
国际收支申报都是逐笔进行的,两者的差异仅在于
保税区和异地收付汇,可以通过将保税区外汇收支纳入国际收支统计体系中,并在对公单位涉外收入申报单中增加
核销单中有关细节,如报关内容,或直接以核销代替申报单来解决;
第三,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数据已经包含了外资管理的现汇投资额,而外资管理的
直接投资股权、
债权、
债务和
投资收益等数据可以从完善后的直接申报系统中读取。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
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库开发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国际和国家标准,以便于将来与其他部门的统计监测系统联系,在不违背保密性原则的前提下,在更大范围内实现
信息资源共享。
3、实现
国际收支统计数据采集的原始化,提高申报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首先是改进
银行业务凭证与申报单分离的状况,统一银行的有关
单证,并与外汇局的申报单证合并。合并后的单证必须成为银行办理相关业务的必要依据,成为银行对相关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必要依据,也成为
国际收支原始数据采集的必要依据;其次,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将国际收支统计系统与银行的业务体系接口接入,实现外汇收支数据共享,形成完整的基础数据库;最后,以
外汇账户为切入点,将国际收支统计同银行办理
外汇收支、外汇
汇兑和
外汇交易等的业务处理及其会计核算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一对应关系,以此保证统计监测的完整和准确,并保证可能出现错误的可纠正性。
特点比较
从我国现行
国际收支统计体系的设计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要实行交易主体申报制。
在
国际收支申报办法中,对各自涉及的国际收支交易进行了详细划分,并在大多数的申报制度中要求由交易主体根据交易的性质,按不同的国际收支交易分类进行申报。新办法中要求以交易主体进行申报为主,是因为只有交易主体才能够真正了解发生交易的性质。所以交易主体能够根据
国际收支制定的详细国际收支交易分类进行准确申报,从而保证国际收支交易信息的准确性。
2、统计体系独立完整。
1996年前,中国的国际收支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各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数据质量和报表公布频率受到很大限制。新的
国际收支办法实行后,逐步开始建立以银行间接申报为主,企业直接申报为辅,独立于行政管理部门统计的国际收支统计数据采集体系,并且新的国际收支统计体系针对我国经济现状,设计了六个子申报系统,涵盖了中国所有涉外经济领域,是一套相对完整的统计体系。
3、与国际接轨程度高。
在设计新的国际收支统计体系之前,中国的国际收支统计人员对世界各国的统计体系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基金组织最新要求,设计了中国现行的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在新的统计体系中所采用的统计方法与
发达国家,如德国、荷兰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一致。这些国家现行的国际收支统计方法已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在各方面已趋于成熟。我国的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就是在这些国家的统计体系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因此起点较高,同时也保证了我国
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