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行情预测是指根据来自国际市场调查的信息资料,运用各种预测
方法,依一定程序对国际市场商品的供求发展趋势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计算、推测和判断,进而为从事国际经营的企业确定经营战略和策略,为其制定各类经营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各国政府和
贸易部门制定
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法规提供决策依据。
性质和特点
预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的范围有理论经济、
统计学、
经济计量学、
数理经济学以及
心理学、
社会学和未来学等学科。不但包括理论分析、行为研究、意见测验等凭逻辑推理及经验观察的定性判断
预测法,而且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与
相关分析以及
产业关联分析等运用数理经济统计技术的
定量预测法;不但有将
经济理论、数学计算和统计验证融于一体的各种形式的
经济计量模型,还有经验、技巧、预感和直觉参与其中的
预测技术。
预测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首先,就理论而言,
预测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要从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去掌握其规律。
但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现象有一些靠现有的理论是无法加以解释的,其变动的意义只有经过一定时间才能被充分认识。在此情况下,
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经验、技巧、观察能力和对未来的远见卓识作出的。其次,就方法而言,科学的
预测方法应注重事实,有客观依据,同时要适应特殊的预测场合。但在很多场合,由于资料较少,或者是由于信息错综复杂、情况变化不定,或者仅仅是因为条件不具备,只能根据经验作出主观判断。这种主观判断不可避免地掺有艺术成分。即使是完整性与适应性较强的
经济计量模型,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主观判断,如
变量的选择,资料的搜集与
加工以及计算机投入等。这些主观因素也构成
预测的艺术成分。再次,作为科学的
预测,各种预测方法得出的结论应相同或大致相近,但这种情况在实践中极为罕见。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适应各种不同的
预测场合,没有任何一个固定的模型能长久适用于经常变化的情况,因此,要根据场合选择预测方法,而选择总存在主观因素,这就构成预测的艺术成分。
预测应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应有效地将主观预测与客观预测结合起来,既有
定量模型,又有定性判断;既有专家的理论考察,又有实践者的经验观测。根据
预测场合的需要,按严格规格选用预测方法,做到各种不同的方法有机地配合运用。
预测的上述性质决定了预测具有误差性、区间预测、可检验性等特点。
预测是在理论考察和经验观测的基础上,掌握事物过去的演变规律并考虑到可能的变化来推断未来发展趋势。人们对未来的
预测不可能与未来的实际完全相符,总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影响
预测准确程度的因素有很多。
①
预测对象及范围所及会产生不同精确程序的预测结果。一般来说,总量或总类
预测会有较高的准确性,个量或个别项目的预测准确程度相对较低。
②时间因素也会影响到预期的准确程度。
预测期限越短,越接近现在,预测的精确程度越高;反之,预测期限越长,越远离现在,预测的精确
程度越差。
③预测信息的
质量对预测结果的精确度有很大影响。
预测信息是指搜集到的原始资料,经过
加工整理的可作预测投入的资料。
预测信息不及时、不充分或不确切时,造成的误差会偏大。搜集资料的方法不适当、整理
加工能力较差都会使
预测信息不确切。
④
预测方法与技术也会对误差产生影响,预测方法选择不当或运用不熟练,都会使
预测误差偏大。由于
预测总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客观的预测应是区间预测,而不应是点预测。使
预测值处于一个可以认识的范围内,可以使预测具有可检验性。实际值处于指定的范围内,
预测是正确的;实际值在指定范围之外,预测则是错误的。但是,如果给出的范围太宽,
预测又会失去实际意义。
预测是否有用,取决于能否为制定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预测的可检验性表现在对区间预测的结果,可以运用统计上的置信区间的计算,或是概率估计,使预测值处于一个可以认识的范围内。无意义的、不现实的、不明确的
预测都要被排斥在外。
种类
①从
预测的空间范围可以分为整个国际
市场行情预测、地区性
市场行情预测;
②从
预测的产品范围可以分为单项产品预测、同类产品预测、不同消费群体预测、产品总量预测等;
③从
预测的时间范围可以分为
短期预测、
中期预测、长朗预测。
基本程序
行情分析可分为经常性分析和应急性分析。经常性分析是按时就特定题目提出年度、季度、月份分析报告,以作为决策的依据或供制定计划时参考。每年定时召开的交易会或年度
协定贸易会谈之前提出的综合性分析报告也属于经常性分析。应急性分析则是指为应付一些突如其来的情况,或者围绕某一中心任务进行的行情分析。行情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做经常性分析,应急性分析通常也是以经常性分析为基础的。经常性分析和应急性分析都要做出
预测,提出行动建议。
预测是行情分析的中心,其他环节都是为作出正确预测服务的。要作出正确的
预测并影响决策,应当按严格的标准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一般情况下,
预测程序包括预测的准备阶段、进行预测阶段、评价预测阶段和提出预测报告。
预测的准备阶段
预测的准备阶段包括确定预测目标、收集与分析资料,找出预测事件的发展规律,以及选定预测方法等步骤。
确定
预测目标首先要明确目的和对象,即为什么预测和预测什么。
预测是为了影响决策,为决策提供信息基础。而每一次决策的目的都有所不同,有的是为了制定当前的行动计划,有的是为了制定长远规划;有的是在发现问题时修改原来的计划,有的是为了发现新机会,安排投资,发展
新产品;有的是为了确定订价策略,有的是为了确定
市场战略。只有明确了
预测目的才能确定预测对象。
预测对象除了规定范围和内容外,还要规定时间界限。一般将一个月内的
预测称为即期预测,一个月到三个月称为
短期预测,三个月到两年的称为
中期预测,两年以上的称为
长期预测。确定
预测目标对整个调研过程都有影响。如何搜集资料、选用何种
预测方法、预测的准确程度以及能否由预测产生
经济效益,都与预测目标确定是否得当有直接关系。原则上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到必要性、科学性,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必要性主要是指通过
预测能否改变现状,对未来事件的设想能否影响当前行动决策;科学性是指应以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和注重具体的历史条件与环境为原则:可能性是根据主观经验与判断,资料的拥有情况,已掌握的手段与技术,在要求的时间内经过努力可否实现;经济合理性是指进行
成本效益分析,即通过预测改变当前情况带来的
经济效益,必须大于预测费用。
确定
预测目标后要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占有资料的多少,以及资料的可靠程度如何,对
预测结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搜集资料的范围要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划定。外部资料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
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团体、新闻机构等定期、不定期发表的出版物、报刊、资料文献,即通常所说的
二手资料:另一种是通过外销员、
市场调研人员进行市场调查获取的资料,如约见顾客面谈、信函调查、
电话调查等,即通常所说的一手资料。除外部资料外,还要搜集内部资料,即本系统、本行业和
本公司有关单位的活动资料。资料来源的不同、计算口径与搜集方法的不同都使资料的
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比较鉴定和必要的调整,这就是资料的整理过程。搜集到的资料,如数据、情况、判断、设想,其中有不真实、不确切的成分,属于虚假的要排除,属于不精确的要重新换算订正。只有经过鉴定和订正,确实真实可靠的资料才能作为正式的信息分类存贮。此外,经过鉴定的资料,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如度量衡单位、时间单位、
指数的基期,
人口因素、价格因素、特异事变的影响等等。
经
加工整理后的资料要加以分析,找出现象间的内在联系,以寻求事物的发展规律。对资料的分析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时间序列分析、因果关系分析和产业
关联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从所
预测现象的历史统计数字中(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数字即为
时间序列),发现并分解出不同类型的波动,对各种特殊波动分别进行研究。当资料样式表现为观察量自身演变的时间过程时,可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因果关系分析,是根据拥有的资料,找出与所
预测事物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确定其影响的方向与密切程度。当资料样式表现为外在因素决定事件变化时,可进行因果关系分析。产业
关联分析,是根据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找出
经济结构间的比例关系。当资料样式表现为各部门问的相互关联时可进行产业
关联分析。根据资料样式的类型,用相应的分析方法,寻求演变规律,用模型描述规律、揭示规律。对一定的资料,当存在几种分析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同时用几种方法分析研究,然后根据理论与经验,判定其中最能代表过去的演变规律者,作为
预测模型。从技术上讲,资料的分析过程应包括制图列表,设计模型及估算和验证参数诸环节。准备阶段的最后一项工作是选定
预测方法。
预测方法有很多种,基本上可分为
定性预测法和
定量预测法两大类。
定量预测法中又可分为时间系列预测法和
因果关系预测法。选定
预测方法应结合对资料样式的分析考察。在
预测时也应像在分析时一样,同时用几种方法做初步估测,将估测结果比较,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选择最佳方法进行正式预测,因为根据对历史资料分析结果制订的模型,即使是最佳模型,也只能认为最佳地反映了过去的演变。而且,选用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进行
预测,还要根据需要及可能,即考虑到预测目标、及时性要求、准确程度要求、方法的难易程度以及
成本费用等因素。
预测阶段
在准备阶段结束后,即可进入
预测阶段。在进行
预测时,如果是定量预
测,就要根据建立的模型外延类推,通过计算将模型展开到未来;如果是
定性预测,就要在客观资料的基础上,凭主观的认识和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对未来加以判断。不论
定性预测还是定量预测,在预测过程中都要始终注意资料式样是否发生变化。影响所
预测事物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随时会发生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将造成未来与过去的资料式样有显著不同,就要对预
评价预测阶段
进行
预测阶段之后是评价预测阶段,即运用一定的检验方法对预测的准确程度加以评价。对未来事件的
预测往往与实际不尽相符,即存在误差。
预测存在误差是一种客观存在,一定幅度内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为了保护
预测的客观性,预测通常标有误差,表示预测本身和预测方法都具备可检验性。但如果误差太大,就失去了
预测的意义。一般来说,即期
预测准确程度应在±2%以内,
短期预测准确程度应在±3%以内,
中期预测准确程度应在±5%以内,长期
预测误差也应在±15%以内。评价
预测的准确程度,常用的方法是对几种
预测技术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凭理论考察和经验观测作出判断或调整。当企业自身不具备评价能力时,可征询专家意见,如采用
专家意见法进行评价。在定量
预测情况下,可对模型进行试验,作出概率估计。如用模型
预测最近一期的变动,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的变动进行比较,以确定模型是否准确地反映了
经济体系过去的动态变化以及反映未来的可能性,从而作出概率估计。一旦发现误差较大,就要及时修改模型,或改用其他
预测方法。
提出预测报告
行情
预测的最后一个程序是提出预测报告。
预测报告是预测结果的文字表述。写出
预测报告不仅是预测的完成步骤,而且也是对调研全过程的总结和综合反映。
预测结果能否对决策产生影响,与能否写好预测报告有很大关系。
预测报告一般包括题目、摘要、目的、正文、结论与建议及附录等部分。题目是对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要醒目、明确,与文中内容相符。有时可在主标题下加一个说明性的副标题。选择题目可参照下列两条标准:一是经常性
预测以反映目标为主,如果按时就一特定题目提出预测报告,题目主要反映预测目的、对象、范围及时间界限,如“90年代前期西欧纺织品
市场需求预测”;二是应急性预测以反映预测结论为主,如果情况发生变化临时作出预测,或为了修改原有预测,题目应将新情况突出反映出来,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如“
美国经济第三季度将强劲回升,进口需求大幅度上升”。
基本方法
进行国际
市场行情预测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资料,而且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目前在世界各国使用的
预测方法多种多样,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
定性预测法最早用于预测,在国外已经延用了几个世纪。定性预测法中,常用的具体方法有
因素分析法、
意见测验法、专家意见法、
联测法、
类比法、
领先落后指标法、
扩散指数法等。这些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凭借
预测者高度的理论素养、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演绎归纳和逻辑推理作出主观判断预测。定性预测法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预测者的经验、技巧与灵感,以及
逻辑思维能力,这尤其对
技术预测和
长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所需要的历史资料较少,也不一定要求资料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这对于
新产品预测具有很大长处。定性预测法的缺点是,缺乏较客观的资料基础,不能精确地表述量的幅度,而且很难估计用该法预测的准确程度。
定量预测法又可分为
时间序列分析法和
因果分析法两类。时间序列分析是以历史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使其向外延伸,借以
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时间序列分析以过去的时间序列统计资料为基础,简便易行,在国际市场行情分析中经常被采用。因果分析法是在分析事物发展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方式,并据此
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果分析法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较好的解释影响因素与事件的关系,以及诸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外在因素决定事件变动时。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因素列举法或有利与不利因素分析。它是通过找出历史
上与当前影响行情发展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然后凭借理论与经验通过比较
类推对未来的变化趋势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影响经济与市场行情的因素很多,可以分为
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内生因素与外生因素、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与暂时起作甲的因素、可控制的因素与不可控制的因素,以及周期因素与非周期因素等。在分析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上述因素一一列举并加以量度。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
预测,实际上只能在众多的因素中选择较重要的进行对比,而假定众多的次要因素由于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可相互抵消。主要因素也按是否有利于行情扩展区分为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在短期经济行情研究中,通常把那些可能支撑总的
经济活动扩张的因素称为有利因素,也就是有利于行情扩展的条件,而将那些导致经济活动放慢或下降的因素称为不利因素,也就是不利于行情扩展的条件。只有对经济形势进行审慎的分析,才能识别有利与不利因素,
预测人员也必须清楚哪些因素导致扩张,哪些因素导致收缩,这就要求预测人员熟悉现状,掌握足够信息,并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经验积累。
因素分析法的基本程序是:首先,列举能观察到的可影响工
商业活动的主要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其次,比较评价各类因素作用的方向、程度和时间,运用理论与经验,作出分析。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
预测,可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种形式。前者可将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分别列于一表内,不提供或很少提供数据,表内基本上不对各因素作评价或分析说明,结论中没有数量概念。后者则将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形成的具体历史条件,各种因素在具体时刻作用的意义,以及结论据以得出的理由陈述分节用文字详细说明,并尽可能多地引用数据以增强
预测中的数量概念。
意见测验法
意见测验法又称抽样调查技术,它一般通过
随机抽样或
非随机抽样,对与所
预测事物直接有关的人员进行预期调查,作出主观判断。意见测验法的前提条件是有些影响经济与商业决策的态度与意向可在事前被确定并加以量度,从而对经济行情的未来变动作出
预测。
抽样调查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小的费用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意见测验法用于
经济预测时,一般用作三大项目的预期调查,即固定投资、消费及库存变动。固定投资
预测是由调查人员在实际支出发生前询问企业管理人员有关厂房与设备支出的项目和数字,目的在于事先把握固定投资支出的未来规模。这种
预测数字虽然不很准确,但对于估计
经济周期的转折点具有很大参考意义。
消费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估计当前消费发展,为表述经济行为的假设提供实证资料,确定
消费者对汽车、房屋、主要家用设备等
耐用消费品的
购买意图。企业库存变动计划调查的目的在于对企业总的库存水平的上升或下降作出
预测。采用意见测验法
预测经济行情时,由于种种原因,预期调查数字不一定准确,如企业垄断、
商业秘密、竞争需要、消费者购买意图的不定性、政府政策的变化对企业和个人计划的影响等。预期调查的另一不足之处是调查结论常常反映着被调查者情绪的变化。
专家意见法
所谓专家意见法,就是根据
市场预测的目的和要求,向有关专家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请他们就市场未来的发展变化作出判断,提出量的估计。专家意见法一般应用于没有历史资料或历史资料不完备难以进行定量
预测,以及需要进行定性分析的预测,专家意见法在具体运用时,基本上采取两种形式,即
专家会议法和专家小组法。
专家会议法就是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通过会议的形式,对某种产品及其发展前景作出评价,并在专家们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对该产品的市场需求及其发展趋势作出量的
预测,专家意见法用于预测虽然所需费用和时间都较少,但其预测结果却往往存在一定缺陷。这是由于参加会议的人数有限(一般不超过10人),会影响意见的代表性;一些专家的意见可能会左右其他与会人员的意见;与会者的个性和心理状态不同,如有人不愿发表与多数人不同的意见,或出于自尊心不愿当场修改原来发表过的根据不充分的意见。由于上述原因,会议的最后综合意见,可能并不完全反映与会者的全部正确意见,更不一定能反映未参与会议的专家的意见。
专家小组法又称
德尔斐法,是为了避免专家会议法的不足之处而采用的一种
预测方法,最早是由
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的。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各个专家不通过会议形式交换意见和进行讨论,而是在互相保密的情况下,用书面形式独立地回答
预测者提出的问题,并经过反复修改各自的意见,最后由预测者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第一,作好准备,即收集有关背景资料,拟定向专家小组提出的问题。第二,请专家作出初步判断。在作好准备的基础上,邀请与所要
预测的问题有关的各方面的专家成立专家小组,将书面问题寄发各专家(如有其他资料,也随同寄发),请他们在互不通气的方式下,对所咨询的问题作出自
己的初次书面分析判断,按规定期限寄回。第三,请专家修改初次判断。为使专家之间集思广益,对收到各专家寄
回的第一次书面分析判断意见加以综合后,归纳出几种不同判断,并请身份类似的专家予以文字说明和评论,并以书面形式寄发给各位专家,请他们以与第一次同样的方式,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意见,修改第一次的判断,按期寄回。如此反复修改多次,直到各专家对自己的判断意见比较固定,不再修改时为止。在一般情况下,经过三次反馈,即经过初次判断和两次修改,就可以使判断意见趋于一致。
第四,确定
预测值。即在专家小组比较稳定的判断意见的基础上,运用
统计方法加以综合,最后定出市场
预测方案。
联测法和类比法
联测法是以某个企业的普查资料或某地区的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进行
分析、判断,确定某个行业以至整个市场的
预测值。在市场
预测中,普查固然可以获得全面系统的资料,更好地反映市场的
客观实际,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进行全面普查,只能进行局部调查或抽样调查。因此,在许多情况下,运用局部普查资料或抽样调查资料,经过分析、判断,对整个行业或整个市场进行联测,就十分必要。运用联测法,关键在于局部普查资料应具有典型性,抽样调查的样本应是母体的缩影,能反映母体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