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创办于1912年,学院历经畜牧兽医组、兽医系、畜牧兽医系和动物科技学院等不同发展阶段,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演变,2007年7月在原动物科技学院的兽医学科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动物医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基础医学系、预防医学系、临床医学系、药学系和生物工程系5个教学机构、1个预防兽医研究所、2个中心(动物生物技术中心和动物微生态中心)、1个教学医院;办学层次齐全,具有培养博士、硕士、本科、成教网络教育与自考等不同办学层次的能力;现有动物医学(本硕连读)、动物医学、药学、生物工程、动植物检疫(动物检验检疫方向)、药物制剂、动物医学(小动物医学方向)、动植物检疫(水生动物疫病与检疫方向)、生物工程(动物生物技术方向)、药学(中兽药学方向)等10个本科专业及其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具有一定规模,现有在校学生有本科生2271人,研究生420人(含博士51人),学生总数为2691人。毕业学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学生普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队伍结构合理、科研成果显著:现有在职教职工74人,教授21人、副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38人;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拥有1个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即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实验动物兽医学、兽医生物工程、兽医病理学和兽医公共卫生);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预防兽医学),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动物生物技术中心和环境公害与动物疾病实验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动物疫病监测与控制”为我校“211工程”“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1个。2006年学院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评为“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领军院所”。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学院教学基础设施完善,科学研究条件先进。学院现拥有专业教学实验室面积8000余m2、先进的教学科研基地3000余m2,现代化教学医院1000 m2,学院先后购置教学科研先进仪器400余件,总价值达3500多万元,为动物医学及相关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院特色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在学科建设、学术队伍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动物医学院的预防兽医学(2001年)和兽医学一级学科(含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2005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预防兽医学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1996年)、省重中之重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四川农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动物生物技术中心”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1995年)和“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2004年)。学院2001-2006年共承担科研项目7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21项,科研总经费达2056万元;发表研究论文350余篇,SCI/EI//ISPT收录14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1个。
现有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66人,其中专职教师5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4人。教师队伍结构较为合理,呈现老中青结合、中青年担纲的较好格局,教师中老、中、青的比例大体为1:5:4。教师学历结构合理,现有教师90.4%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博士21人、硕士26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和即将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36人,占78.9%,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和即将具有硕士学位人员达95%,其中预防兽医学45岁以下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我院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学术水平和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现有教师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有博士生导师10人,其中50岁以下6人,硕士生导师26人;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
动物医学院经过“211工程”和省级重点学科持续多年建设,现研究条件先进,拥有实验室面积2000余m2、先进的实验动物房800余m2, 购置先进仪器200余件,价值达2000多万元,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条件。
动物医学院的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与生产实际的需要,积极开展动物医学技术咨询与服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为四川省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做出了重大贡献。
师资力量
现任领导
职务:院长
职称:教授
简介:程安春博士,男,1965年5月生,布依族,贵州长顺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为第六届(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World Journal of Virology》、《中国兽医杂志》、《病毒学报》、《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中国兽医科学》等刊物编委。
从事动物传染病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排名第一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3项、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1项、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1项。招收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00多名,以第一(通讯、合作)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
职务:党委书记、副院长
职称:副教授
简介: 付瑞琼,女,1964年9月生,副教授。1985年7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园艺系茶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1月1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7月四川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曾任四川农业大学园艺系团总支书记、林学园艺学院党总支办公室主任、学校统战部正科级秘书、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曾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现任动物医学院党总支书记。 2010年11月前,付瑞琼同志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兼任《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职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预防兽医研究所所长(兼):
职称:教授
简介: 男,汉族,1971年3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98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从事动物传染病学、免疫学和预防兽医学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2004年获四川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2010年1月晋升教授。现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基因芯片技术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基因工程多价亚单位沙门氏菌传递TGEV S基因核酸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在动物疫病的基因芯片诊断检测技术和病原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vaccine》、《Canadi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畜牧兽医学报》和《中国兽医学报》等重要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副主编或参编(译)有《动物防疫检疫手册》、《猪病学》(第9版)等教材和专著6部。已招收培养博(硕士)研究生30余名。
职务:副院长
职称:教授
简介,男,汉族,1967年10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专职科研人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2年7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兽医公共卫生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7月获四川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1992年7月至2005年6月在西南大学任教,2005年调入四川农业大学,其中1996年提前晋升为讲师,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晋升为教授。长期从事水禽疫病病原基础和应用研究,近5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各1项、四川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科研项目各3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团队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2009年以来,与团队合作发表被SCI收录研究论文48篇,累积影响因子达109.72,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Veterinary Research》、《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Gene》、《Virus Genes》、《Intervirology》、《Avian Diseases》、《Veterinary Parasitology》、《Archives of Virology》等被SCI收录刊物论文9篇(代表作IF=4.06,201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病毒学报》、《中国兽医学报》、《动物营养学报》和《中国兽医科学》等CSCD收录刊物论文6篇。先后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参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兽医流行病学》教材各1部。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陈正礼.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网.2011-10-25
李英伦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网.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现任领导.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7 13:08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