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门宦
伊斯兰苏菲神秘主义四大功修教团
四大门宦,中国伊斯兰苏菲神秘主义四大功修教团的汉语俗称,门,是门阀、门派;宦,是宦门、行帮,17世纪初自西亚、中亚和南亚陆续传入中国,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一带。在云南、吉林和华北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门宦概况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是指伊斯兰苏菲神秘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四大功修教团的总称。17世纪初自西亚、中亚和南亚陆续传入中国,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一带。在云南、吉林和华北地区也有少量分布。他们依次是嘎德忍耶、哲赫忍耶、库布忍耶和虎夫耶,其名称均为阿拉伯语音译,有不同翻译版本。
卡迪林耶
中国伊斯兰教苏非派门宦之一。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大能者”。起源于波斯人阿卜都·卡迪尔·吉拉尼所创之卡迪里教团。清康熙年间由阿布·董拉希传入甘宁青穆斯林中,后来分化为数支门宦。主要包括甘肃临夏的大拱北、青海后子河拱北、宁夏海原县九彩坪等门宦。门宦领袖称为“道祖”,也称做“真人”。在教乘上同于一般穆斯林,虔信伊斯兰教根本信仰,遵循《古兰经》和圣训,奉行“天命五功”。道乘修持则以“淡泊持其志,宁静守其心”为宗,以“清心寡欲为修道之功”,“弃绝尘俗为入道之门”。修持方式以静修参悟为主,默诵各种迪克尔(记主)词。有少数高级修士,抛离红尘,不求婚配,出访名师,入深山或驻拱北,进行苦修苦炼,禁欲苦修的特征很显著。这种修士也称为“勤炼人”,从民国以来渐渐减少,迄今巳不多见。各门宦以著名拱北为传教中心,主持拱北事务者多称为“当家人”,道统传承实行“传贤制”。此外,尚有宁夏同心县的石埫岭、固原县的齐门,甘肃的香源堂、阿门等门宦,也属于卡迪林耶门宦,自称道统源自阿卜都·卡迪尔·吉拉尼所创的卡迪里教团,多为清末至民国初年传入。其道乘修持也主要为静修参悟,但无离尘绝俗出家修道的修士。
哲赫忍耶
中国伊斯兰教苏非派门宦之一。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响亮”、“ 公开”,主张高声念赞颂词,由甘肃武都人马明心于清乾隆年间游学也门哲赫忍耶道堂 (伊本·栽尼道堂)回国后所创传。哲赫忍耶的教旨是“ 敬主赞圣”、“ 遵经从训”。在修持上主张先 “教乘”后“道乘”。认为“教乘”是基础,“道乘”只限于少数有条件或教派继承人才能修持。门宦的领袖称为“穆勒师德”(导师),或称“谢赫”,译称“老人家”也被称为教主,在信众中具有至高权威,受到信众普遍的尊崇,过世后为其建造拱北(陵墓),信众常常前往拜谒(叫做“上拱北”)或举行大规模尔曼力(善事)活动。对伊斯兰教“舍希德”(圣战、殉教)思想信仰较为重视,富于斗争精神,曾数次掀起反对民族和宗教压迫的抗暴起义。在宗教修持和礼仪习俗上,主要特点是高声念诵“迪克尔”(记主词) 和公开举行颂主赞圣的仪式,以“明扬正道”故名“哲赫忍耶”。主麻日只举行聚礼拜,不再举行晌礼拜,该派男性教徒以不留腮须和戴黑白色六角帽为特征,妇女不戴盖头,不蒙面纱。至清末以来,逐渐分化为北山、南川、沙沟、板桥等门宦,主要分布在西北各省,云南、东北及贵州亦有少数信众。
库布忍耶
中国伊斯兰教苏非派门宦之一。阿拉伯语音译,意为“至大者”,起源于中亚人纳吉姆丁·库布拉所创的库不拉维教团。传入时间,一说于明末清初,一说于明洪武三年 (1370),由一名外籍传教师穆呼引弟尼传入。此人定居于河州东乡 (今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 的大湾头,改姓张,躬耕自给。后人为他建拱北于大湾头上,故又称张门门宦或大湾头门宦。该门宦除遵五功外,主要是静修参悟,幽居山洞拜主,默念迪克尔,静修时间分 40 天、70 天、120 天不等。教徒分布于甘肃省东乡、康乐及皋兰等地。
虎夫耶
中国伊斯兰教苏非派门宦之一。阿拉伯语音译,意为暗藏、低念。是甘宁青穆斯林中乃格什板顶耶低念派门宦的统称,包括二十多个门宦,主要有穆夫提门宦鲜门门宦毕家场门宦等,由也门乃格什板顶耶道堂的派出者叙利亚人阿法格·赫达耶统拉西·古图卜·兰巴尼·毫苏素不哈尼于清康熙初年到青海西宁时所传。华寺门宦创传于雍正年间,此外,还有胡门门宦灵明堂通贵门宦等,道统虽并非直接源出于乃格什板顶耶苏非低念诵派,但受其影响较深,教义思想和礼仪制度与上述诸苏非门宦大致相同,故也称为虎夫耶苏非派。这些苏非门宦,除低声念诵迪克尔词的共同特征外,都以教乘、道乘兼修并重,以教乘为基础进行道乘功修,强调遵循教法,笃信《古兰经》圣训,严格要求奉行“天命五功”;主要实行静修,但主张“闹中静”,即在热闹的尘世生活中进行修炼,反对脱尘幽居;门宦领袖穆勒师德或谢赫及其拱北(陵墓)受到信众的高度尊崇 ;道统传承多行世袭制,也有实行“传贤制”的。
参考资料
阿卜杜勒·嘎德尔及其苏菲思想初探.中国知网机构数字图书馆.2008-6
哲赫忍耶.知网空间.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9 22:27
目录
概述
门宦概况
卡迪林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