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
陈郡谢朓,
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彀。
汝南周颙善识
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
平头、上尾、
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四声:指平、上、去、入四声,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调值已无从查考,只能通过
韵谱来估略。根据元和韵谱和玉钥匙歌诀中的说法,推断出:
平声可能是一个平调,上声是一个升调,去声是一个
降调,
入声是一个促调。
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不能与第六、七字(下句第一、二字)声调相同。不然就犯了平头的毛病。如: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芳时、提壶同是平
音字,这就是平头。
五言诗的第五字(出句最后一字)与第十字(
对句最后一字)不能声调相同。不然就犯了上尾的毛病。如乐府中: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草、柳都是上声,犯了上尾的毛病。如古诗: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楼齐不同韵而同音是。
顾名思义是两头大,中间小。指五言诗一句内第二字与第四字的声调不能相同;或第二字与第四字不能同是
浊音声母而第三字是清音声母,不然就犯了蜂腰的毛病。如:饮马长城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从、方都是平声字,我、鲤又都是浊音字,中间的双则是清音,读起来两头重,中间轻,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
五字句若首尾皆清音,中一字独浊,则两头细中间粗矣。如
傅玄诗“徽音冠青云”,以清夹浊者是。
指五言诗两句之内不能有与韵脚同一
韵部的字。如:汉乐府: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胡与垆同韵部,则是犯了大韵的毛病。又如阮诗微风照罗袂,明月耀清辉,微辉同韵者亦是。
五言诗两句中,不能有相同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出现,如长梁同韵,长字上声为丈,上句首用丈字,下句首用梁字,若丈夫且安坐,梁尘将欲
起者是。
五言诗两句内不能杂用声母、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比如:
梁简文帝诗: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锦与金声母韵母相同,只调不同,这就是正纽的毛病(流与秋小韵)。又如:溪、起、憩,为一纽,诗云:朝济清溪岸,夕憩
五龙泉,溪、憩二字
同用。又:家、假、嫁,为一纽,诗云:我本汉家女,来嫁
单于庭。家嫁二字同用者是。
凡此八忌,于
声律一道剖析毫芒,但制为声调谱则可,不得以此限初学也。
王渔洋答刘大勤曰:蜂腰鹤膝
双声叠韵之类,一时记不能全,须检书乃可条答。然则诗家对于八忌,亦不甚注重矣。
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我国
古代诗歌从原始自然艺术的产物——“
古体”诗,开始走向人为艺术的“
近体诗”。永明体,也就成为近体诗形成的前奏,成为人为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