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是清朝
黄元御1749年至1753年撰写的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四圣心源》是清朝
黄元御1753年撰写的
医书。黄元御将
黄帝、
岐伯、
秦越人、
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四圣心源》阐发《
内经》、《
难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诸书蕴义,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他重视
脾胃中气的升降合宜。他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
肇基,爰有
祖气,祖气者,人之太极也。”“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
己土,中气右转,则为
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他认为脏气的升降功能都取决于
中气,因此,主张“中气之治”。
他认为湿、寒是诸多
病证发病和
病机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方面着眼于“中土”,制方常以泄水补火,扶阳抑阴为大法。他指出:“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
黄婆。”“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
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
1749年(
乾隆十四年,己巳)二月开始,黄元御按自己的“之”字治学方法,对“四圣”
黄帝、
岐伯、
张仲景和
秦越人的临床见解和治法、方药等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撰写《四圣心源》。但拟出提纲,作出要目后,黄元御因为有事而隔断了,陆陆续续直至1753年(癸酉)九月才完稿。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
御医,乾隆皇帝亲书“
妙悟岐黄”褒奖其学识,亲书“
仁道药济”概括其一生。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医学理论,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是清军四川军医馆
久真堂的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