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拜物教是经济术语,指在以
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中,商品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这些物具有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它控制着商品生产者,支配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为商品生产者崇拜和迷信。马克思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原始社会中最早的宗教信仰形式之一。在神灵观念尚未产生以前,一些原始部族把某些特定的物体当作具有
超自然能力的活物而加以崇拜。该词源于
葡萄牙文的feitio,原义为手工制品。15世纪下半叶,葡萄牙人航海到达非洲西部时,用以指当地原始部族所相信并崇拜的具有魔力的符咒或护符。通常认为,法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德布罗斯于1760年在《论物神崇拜》中首次将
拜物教一词用于
比较宗教学。法国哲学家
孔德认为一般
原始宗教的特点均为拜物教,即将非人的物体赋以人的精神特性。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则把上述一般特性称为万物有灵论,而认为拜物教是万物有灵论的一种退化的形态,专指信仰并崇拜体现或依附于某种物体或通过某种物体而发生影响的精灵。
拜物教是原始的宗教,起源于古代。在当时,人们由于生产实践的局限性和科学知识的缺乏,对于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和现象,如风雨雷电,水火林木,丰歉祸福,无法了解它们的起因、后果和运动规律,往往从宗教世界的幻想中去寻求解释。人们把某些物神化了,把日、月、水、火、雷、电等自然现象,看作是支配人类命运的神,从而加以崇拜,产生了
拜物教。其实,物并没有支配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那种所谓神秘力量,是人们自己想象出来的,只是一种人脑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