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英美2011年大卫·叶茨执导的电影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是由大卫·叶茨执导,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鲁伯特·格林特等联袂出演。下部以3DIMAX2D三种版本上映,影片是哈利·波特电影系列中首次把整套电影以3D形式播放。影片于2011年7月7日在英国伦敦举行全球首映礼。
剧情介绍
哈利(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饰)进入与伏地魔(拉尔夫·费因斯饰)意识连通的幻境,找到了一些魂器,但也让伏地魔发觉了他们的行动。哈利又一次进入幻境后推断出伏地魔的居所,三人来到了此地。他们看到伏地魔命令毒蛇除掉斯内普(阿伦·瑞克曼饰),以把老魔杖魔力传给自己。弥留之际,斯内普把记忆送给哈利,原来他一直爱着哈利的母亲莉莉,因此从来都是站在邓布利多(迈克尔·刚本饰)一边。
哈利披上隐身斗篷去与伏地魔战斗,发现海格(罗彼·考特拉尼饰)被押作人质。哈利一现出身来就被一咒击倒,醒来时彷佛进入一个生与死的边缘,碰到已死的邓布利多。哈利发觉咒语正巧击溃了藏在自己体内的那一部分伏地魔的灵魂。伏地魔命令海格把貌似死了的哈利带回霍格沃茨,杀杀士气。哈利趁乱披上隐身斗篷,纳威(马修·刘易斯饰)敏捷地抽出格兰芬多剑砍掉了毒蛇纳吉尼的脑袋,藏在毒蛇体内的伏地魔最后一个魂器就这样被毁掉。
哈利在大殿里面直面伏地魔,老魔杖在伏地魔手中。哈利猜测老魔杖原来的主人不是斯内普而是马尔福,解除邓布利多武装的是马尔福,而斯内普只是依照邓布利多的愿望把他杀掉。然而解除掉马尔福武力的人却是哈利,所以老魔杖真正的力量在哈利这里。所以伏地魔用老魔杖对哈利施死咒时,哈利让死咒又反弹到伏地魔身上,伏地魔就这样被结果了。
19年后,哈利和金妮(邦妮·赖特饰)有了三个孩子,罗恩(鲁伯特·格林特饰)和赫敏(艾玛·沃森饰)也有两个孩子。两家人在国王十字车站送孩子去霍格沃茨学校,在这里他们遇见了不少故人。最终哈利摸着前额上的闪电形疤痕,19年了这块疤痕再也没有痛过。一切都好。
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表参考资料来源)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来源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幕后制作
拍摄过程
在这部最终部电影中,霍格沃茨的模型是以数字方式创建的,而不是之前电影中使用的实体微缩比例模型。
皮卡迪利广场的场景中引入了500 名临时演员。这意味着哈利、罗恩和赫敏在伦敦街头遇到的每个人都是临时演员。
为了忠实地再现近十年后的古灵阁,必须将第一部电影中的道具从储藏室中取出。其中包括妖精银行出纳员使用的秤和桌子。桌子被重新粉刷,并经过重新设计,看起来更加优雅。
复制制作
影片中当三人组在古灵阁环顾四周寻找魂器的时候,赫敏不小心碰到了一个金手镯。手镯落地瞬间开始颤动,它发出一种类似爆米花爆炸的声音,接着开始了停止不了的疯狂复制。这段镜头由美国的老牌特效公司Tipett工作室负责。为了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制作团队对罗恩,赫敏和哈利的模型和设备进行了三维扫描,用它在上合成人物和珍宝。哈利在珍宝中挣扎这一幕,要花大量的时间测量以确保在哈利前后珍宝的位置都是正确的,这个复杂的过程花了六至七个星期来制作。
服装化妆
到电影系列结束时,化妆团队为哈利的闪电疤痕制作了大约 5,800 次。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为他制作了 2,000 次,其余的疤痕则由替身演员和替身演员制作。
系列电影中出现的每根魔杖都是现场制作的。根据书中的描述,每根魔杖长 13 到 15 英寸,并为每个角色专门制作。没有两根魔杖是相同的。
鲁伯特·格林特和艾玛·沃特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都用臀部做了模型(“屁股模型”),用于制作安装在扫帚上的自行车式座椅,以使骑起来更舒适。
为了表现古灵阁金库内的场景,共制作了 210,000枚硬币。
在整个系列电影结束时,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总共用掉了一百六十副道具眼镜。
霍格沃茨之战的拍摄工作自然是项艰巨的任务。由于霍格沃茨在战斗中遭到严重破坏,现场散落着大量瓦砾。由于演员在战斗期间在废墟中奔跑并摔倒,电影制作人不想冒险让演员在真实的锋利的岩石上受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霍格沃茨之战中使用的每一块废墟都是用软质聚苯乙烯单独制造的。在重现战争期间许多复杂的场景时,假瓦砾也比真正的岩石更容易操作。
幕后花絮
相关公司
宣传发行
宣传活动
2022年8月8日,第12届北影节展映片单公布,该片亮相“嘉年华—系列饕餮”单元。
2024年9月26日,该片发布重映海报;12月9日,该片宣布密钥延期,将延长放映至1月28日。12月23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密钥延期至2025年2月28日。
上映信息
票房信息
影片在北美4375家戏院开画,成为历年开画院数最多的一作;放映首日拿下9210万的票房收入,接着周六、周日票房分别为4285万和3360万,上映的首周累计票房为1.69亿美元。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在2011年8月4日正式在中国内地公映,零点票房近千万元,首日票房约为5000万人民币,在2011年8月6日七夕情人节当天,则取得了7000万元的票房。内地首周票房轻松突破2亿超过2010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8100万元的首周末票房成绩。
影片重映
2024年11月29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在内地重映,以2D/CINITY/IMAX/杜比影院制式重返大银幕魔法世界。
获奖记录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专业评价
欧美评价
或许这部最终篇章最为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克服了文字的局限与不足。不少人认为小说中,罗琳对于最终大战的刻画并不是非常成功,但大卫·叶茨则将其转换成惨烈宏大的画面,学生们奋起一战对抗那些如潮水一般涌向学校的食死徒。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 引发了所有人的共鸣:每个人心中都有阴暗的角落,但重要的是能够战胜克服它。(《英国电讯报》评)
叶茨终于完成了最终曲,用巧妙的手法将庞大设定与复杂事件呈现得清晰有道,故事在剧作方面的张力完胜他以往的《哈利·波特》电影。(《好莱坞报道》评)
哈利进入斯内普的记忆,在那里他看到了孩童时期的母亲莉莉,她用魔法让花朵在掌心开放,而斯内普也效仿让将一片叶子富于生机并送给了莉莉。这段镜头的感觉非常难以用语言形容,但从中你可以深切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与痛苦,散发着悲伤却温柔的氛围。(《英国电讯报》评)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无疑是一部超高水准的作品,从始至终。(《TheWrap》网站评)
这部电影比起上一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有了质变的改变。(《波士顿环球报》评)
结局出色,适合做整个系列的收尾。(《芝加哥太阳时报》评)
这部青少年的史诗以一个非常合适的结局结束了。(《Reelviews》杂志评)
令人满意的结局。(《旧金山记事报》评)
作为系列的最后一部电影,可以感到满足。(《纽约时报》评)
中国评价
终极之战惨烈恢弘 动作场面全程“无尿点”
完结篇主要围绕魂器和哈利与伏地魔之间的终极大战展开,影片中加大了动作戏的部分,全片几乎每十分钟就有一场精彩的打斗场面,再加上铁三角古灵阁逃生、霍格沃茨大战、终极对决等大场面,更是让观众目不暇接,完结篇被称为“魔幻战争史诗片”。
书中对终极大战的描述很混乱,而电影就拍得很有条理。特别是伏地魔率领食死徒、巨型蜘蛛、巨怪向学校发起猛攻,麦格教授等人誓死保卫学校,并首次使用“石墩出动”的咒语,召唤出几百年来一直守卫在城堡上的石头武士,场面恢弘十分震撼。导演大卫·叶茨为了营造壮阔的战争效果,专门建造了峭壁和庭院这些原著中没有的场景。(时光网评)
完结篇连发“催泪弹” 斯内普之死最动人
完结篇泪点不断,再加上告别情绪,不少女性观众都是哭红了眼睛走出影院。特别是斯内普之死令人十分动容,伏地魔为了要获得斯内普拥有的老魔杖,让巨蛇纳尼杀死了斯内普教授。而哈利透过斯内普的眼泪读取到他的回忆,终于了解了斯内普对哈利妈妈莉莉的一片痴情,而且斯内普甚至将这份爱转移到哈利的身上。19年后铁三角在九又四分之三车站的重逢以及麦格教授、纳威在片中的勇敢都令观众十分难忘。(时光网评)
参考资料
电影剧情.时光网.
演职员表.时光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27 17:21
目录
概述
剧情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