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才
东巴名东才
和才(1917年7月—1956年5月),纳西名乌严,汉名和蔚文,东巴名东才。新主新福村人。获乡土气息滋养,得传统氛围熏陶。少年时,本土汉学兴起,有幸步入学堂,纳西血统又添汉文化血液;正当青年,村中聘名师办东巴班,培养传人,东巴大师和世俊取儒教之精华养东巴之正气,以“仁、义、礼、智、信”赐名,后称“五大弟子”,先生虽未在其列,但痴迷其中,耳濡目染,青出于蓝,获得真传。
人物生平
1938年,和才被强征入伍,病倒途中,沿路乞讨到家,为避追逃,渡澜沧江怒江,到密支那城。“要当好东巴,必到白地去。”想到祖训,步行七百余里到白地。
1942年2月,经表兄杨学才推荐,帮助李霖灿调查东巴文化。他表示,“还没有好好做过事,现在开始一定要好好做事。”他为人真诚好学,深得李霖灿器重。到白地、洛吉、拉伯、永宁、木里维西等地考察,探寻纳西送魂线路至无量河流域。在木里被土司软禁,欲要加害,李霖灿要他逃生,他死活不肯,“您若死得,我也死得,要死两人死在一起。”守护身边直到脱险。李霖灿感慨,“在危急之际,性命攸关时刻,第一次经历了麽些人的忠诚,我得到了一个生死友人!”同年9月,他带李霖灿到家乡新主,与和文质大师用8个月时间收集、整理、研究东巴经典,并举行盛大的东巴法会。
1943年5月,李霖灿欲到中央博物院所在地四川李庄,要他一起前往,正犹豫不定,其母很意外地说,“可以和李先生一道去,因为他是菩萨。”带着大批所收集珍贵资料,11月到李庄,被中央博物院录用为职员,与李霖灿和著名语言学家张琨一起整理翻译东巴经书,得两位先生耐心指教,张先生教他音标,李先生教他汉文并每日教他一首唐诗
1946年冬,中央博物院回迁南京。继续致力整理、记录和翻译东巴经典,在李霖灿用心指导下,用音标记录、汉语翻译纳西族民间传说故事,集成《拿喜历代故事》一书。在工作中他深感东巴文字庞杂且不易通行,难以长久流传,为使东巴文摆脱地方局限,他拟定东巴文字改革构想,克服印刷排版没有东巴象形文字等困难,用尽心血自写自画自付印刷费用,印刷900份。
1947年元月,和才告假半年,回到故乡,将其“东巴文字改革大计”散发到各地东巴手中,拳拳之心载入史册。其间,母亲病逝,办完丧事后,为祖辈修墓立碑,并与早已定亲的女子完婚。在家8月,博物院来信催回,寄其8个月薪水作路费。
1948年12月,中央博物院将迁台湾,同人劝他一起前往。他说,“翻多少高山,跨多少江河,都可回到故乡,跨了海就难以到家。”毅然踏上回家之路。离家不远得知妻子改嫁,痛心返回昆明,经方国瑜介绍到昆明师范学院任职,1950年8月到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后因患急性痢疾,病逝于昆明,享年39岁。
主要功绩
和才乃纳西族东巴中享国家俸禄研究东巴文化之第一人,也是最早使用国际音标的纳西族东巴。与诸多知名学者一起工作,得言传身教,加之勤奋好学,阅历更富、见识更增、眼界更开,造诣不断提升。他是20世纪丽江文化史上的一个传奇,是东巴中的学者,学者中的东巴,两者合一,熠熠生辉,为东巴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贡献非凡,更谱写了纳西族和汉族文化交流和纳西、汉民族友谊的动人篇章。李霖灿多次说,“没有和才,就没有李霖灿。”李霖灿的 3部名著《麽些象形文字字典》《麽些标音文字字典》及《麽些经典评注九种》的封面都署有和才之名。在《摩些研究论文集》的扉页,题有“谨以此书纪念麽些朋友和才先生”,并在序言中写道,“他是本书第10篇的发言人和第12篇亲属称谓的报告人,这本书内处处有他的功劳和苦劳。我们为了沟通这两个民族的文化,携手并进、甘苦共尝合作了20年,如果没有他的心力贡献,两部麽些字典,9种经典译著和21篇论文集是不能问世的。”
先生当年欲回故里,未能如愿。足以告慰先生的是,百卷东巴经典译著现已问世;东巴古籍文献成为世界记忆遗产;家乡已恢复了东巴学校;东巴后继有人。现由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竖碑立传,缅怀先贤,激励来者。此日东巴后生举行隆重仪式,祈求魂归故里。惟愿归去来兮,安居祖地、泽润乡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9:4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