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瑄(1407年5月7日—1484年5月30日),字廷玉,号葵轩,山西太原府
阳曲县(今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人,晚年寄籍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明朝中期大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周瑄生于明永乐五年三月三十日(1407年5月7日),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资质,七八岁时读书便能领悟大义。他的父亲周杰见他不凡,便送他到沈良以及谭某、曾某两位长史的门下求学。这三位君子都是当时的名儒,因此周瑄在学业上进步显著。
洪熙元年(1425年),周瑄进入太原府学成为生员,学业更加精进。
宣德十年(1435年),周瑄在山西乡试中脱颖而出,随后的会试中虽然中了乙榜,但他并未选择入仕。之后,他进入国子监深造,并曾在户部处理事务。
授职主事
正统九年(1444年),周瑄被任命为
行在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他精通法律,审案公正严明。当时,
金濂担任刑部尚书,他行事谨慎,很少轻易赞许他人,但唯独对周瑄格外看重。每当有重大案件,他必定交给周瑄来处理。有一次,一桩死刑案件屡有冤情申诉却不得解决,周瑄为了查明真相,微服私访数月。一日,他行至城南,听一位村妇之言,终于使囚犯得以昭雪,免于一死。此外,给事中翟让、御史刘训在给燕山左卫发放钱钞时,诬告官员盗取公款,案件被交至法司处理。周瑄经过详查,辨明其诬告,最终翟让、刘训受到弹劾。由此,周瑄在士大夫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正统十二年(1447年),周瑄奉命复审南直隶地区的重刑囚犯。
正统十三年(1448年),周瑄复审北京隶地区的囚犯,所到之处,他都能平反冤假错案。同年二月,周瑄升为刑部
员外郎。
土木返京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北征
瓦剌,原本应当扈从圣驾的
郎中多托病不去,周瑄请求随行。在北征过程中,大军遭遇大败,周瑄受伤逃回。明代宗即位后,周瑄升任刑部河南清吏司郎中。当时,有一些校尉收受贿赂,放纵强盗,甚至用有宿怨的人来顶罪,周瑄坚决为无辜者辩白,最终这些校尉都因诬告反被治罪。另有一次,有八百名囚犯被押送至官府,周瑄担心天气炎热,囚犯众多聚集在一起会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在三天内就将他们处理完毕。
景泰元年(1450年),刑部侍郎一职空缺,众人期望能由周瑄和王概两人中的一人担任,最终根据吏部尚书
王直的推荐,周瑄被破格提升为刑部右侍郎。周瑄上任后,更加努力地辅佐上级,严格管理下属,将洗清冤屈、造福百姓视为己任。
北直赈灾
景泰七年(1456年),顺天府和河间府两地发生饥荒,明代宗下诏命令周瑄前往赈济。这两个地方平时就没有多少储备,又接连遭遇大水灾,导致公私财物都枯竭了。周瑄对此忧心忡忡,面容憔悴,凡是涉及到救济饥荒的政策,他都竭尽全力去执行。他又上奏了八条建议:“一、裁减各地多余的官员;二、停止征收当年的粮草;三、按照旧例增减军士的粮草;四、免除追讨长期拖欠的马匹、骡子、牛、羊等财物;五、暂时停止征召柴炭和夫役;六、允许民众自由开采皇家庄园和湖泊的资源;七、招商中纳盐粮时减少其斗数(即降低税收或成本);八、借用沿河官仓的粮食来救济民众。”这些建议被送到了户部审议,但并未全部被采纳,特别是招商借粟的建议被认为难以实施。
周瑄再次进行辩解道:“商人追求利益,如果公告发布后他们长时间没有响应,那是因为他们觉得无利可图。如果不减少斗数,他们怎么会愿意来呢?商人手中的粮食来自民众,如果民众都饿死了,那么粮食也就无从得来了。我们怎么能吝啬粮食而看着民众死去呢?况且,我们说的是借,将来必定有归还的时候,这并不是无端的消耗。”奏章呈上后,明代宗特别批准了周瑄的建议。周瑄还准备了耕牛和种子,让民众能够耕作。然而,当庄稼长出苗来后,天空却不下雨。周瑄在巡视到武清时,恳切地向天地神灵祈求降雨,结果当晚就下起了大雨。第二天到达沧州时,又下起了雨。当时已经退休在家的户部尚书
马昂对周瑄说:“以前有御史求雨成功,现在侍郎你也求雨成功了。”到了秋天,粮食大丰收。
天顺元年(1457年),正值明英宗复位之际,周瑄请求入朝,但未被允许,明英宗再次命令周瑄赈济抚恤民众,直到事情办完才让他返回。
渐受恩宠
天顺二年(1458年)十月,周瑄被提升为刑部左侍郎,并获得了朝廷赏赐的二品彩币和
袭衣。自天顺元年(1457年)以来,朝廷多次发生重的案件,其中多交由锦衣卫
镇抚司处理。在此期间,周瑄总是委婉地开导劝解,暗中纠正并挽救了许多人,同时告诫各衙门不要因观望而伤害无辜之人。因此,明英宗对周瑄最为宠信。当时,明英宗宠信
门达、
逯杲,多次制造大案。他供职刑部岁久,属下官吏多不敢欺骗。他主张宽恕,不刻意深究法律条文以加重刑罚。一同佐理刑部事务的
孔文英,在任御史时曾审理黄岩妖言案,应当判罪的有三千人,孔文英说他们都是冤枉,结果只抓了首从一人定罪。至此他与周瑄同在刑部,并称为“长者”。
天顺七年(1463年)二月,明英宗命令周瑄掌管工部事务。十一月,又命令他署理都察院事务。
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命周瑄前往中镇
霍山以及晋、代、渖三府进行祭祀。还未返回京城,周瑄又被提拔为都察院右都御史,负责总督南京的粮食储备工作。到任后,他发出告诫,革除长期存在的弊端。对于几起侵吞盗窃、为非作歹的案件,他全部依法严惩,将罪犯贬谪至边疆戍守,使得粮仓和市场秩序焕然一新,风气为之一肃。然而,南京的守备大臣却想通过校验
粮斛来侵犯周瑄的职权,周瑄上疏弹劾他,此事交由六科十三道审议,他们纷纷上章论奏,因此那位守备大臣受到了严厉的责备。不久之后,周瑄向朝廷上奏了关于南京城防守备的八项事宜,并且在每年进京朝见时,也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比如罢免了操江都督粮旺因贪婪而引发的职务等,这些建议大多得到了实施。
成化二年(1466年),南京地区粮食价格暴涨,明宪宗命周瑄发放京城的储备粮食,以低价出售,从而平抑粮价,使得百姓不再为食物发愁,南京也因此安定下来。同年,周瑄被提升为南京刑部尚书,士人阶层纷纷庆贺,认为这是朝廷选用了合适的人才。周瑄对各部门官员发出告诫,要求除非必须勘验的案件,否则不得拖延超过五日,因此南京刑部没有积压的无辜囚犯。有一次,狱中发生瘟疫,周瑄下令从流放犯以下的所有囚犯都予以释放,并说:“如果有需要,再召来对质。”到召回囚犯时,没有人误期回来。南京刑部自从洪武年间设立以来,到这时已经破败不堪,周瑄请求重修,并用自己的私钱增加修缮费用,使得南京刑部焕然一新。
屡疏致仕
成化十年(1474年),周瑄请求退休,明宪宗勉力挽留,没有批准,自此之后,周瑄每年都会提出退休的请求。
成化十三年(1477年)春夏两季,周瑄两次上奏章请求退休,但均未获批准。直到冬季,周瑄再次以三年任职期满为由入朝见驾,终于得以致仕。周瑄的家族先辈从事医术,没有田产,到周瑄这一代,他更加致力于国家公务,无暇顾及私事。由于长期居住在金陵,他喜爱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最终选择回归江南,并将户籍寄于江宁县。周瑄致仕后,每日与老朋友和亲戚们相聚宴饮、登山远眺,生活得非常愉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瑄的眼睛失明了。他的长子周经在宫中担任经筵讲官及皇太子的讲读官,得知父亲的情况后,急切地请求回家探望。他得到许可后,骑马快行返回家中看望父亲,发现父亲虽然失明,但饮食和谈论都如往常一般,因此以为父亲的福寿正盛,还远没有到尽头。
卒于江宁
成化二十年五月六日(1484年5月30日),周瑄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追赠
太子少保,
谥号“庄懿”。
主要影响
周瑄历仕三十余年,且主要在刑部工作,其主要政绩如下:
历史评价
刘珝:公德性宽宏,气度详雅,修髯长身,议论英发。平生所历官,皆循序而得,不枉道以千人……出入两京法司,几四十年,无毫发伤人害物之举。至于领赈贷、督京庾,活民利国之功尤多。故位登八座、寿几八帙。子孙二十馀人,策名甲科、联官清要以并承于公后。则公之荣名,始终庆泽,宏远一时,岂多见哉。(《赠太子少保谥庄懿南京刑部尚书周公墓志铭》)
刘吉:瑄纯实简澹,浑厚有容,同列或以贤知相高,略不与较。尤留心事务,久掌宪刑,深于法比,属利不能为奸。其治狱也,一以宽恕为主,不失于刻云。(《明宪宗实录》)
程敏政:公德性宽宏,气度详雅,修髯长身,议论英发,见者知为大人君子。平生事上壹,以恭谨为本,自号葵轩以见志行已正。凡所历官,皆循序而得,不枉道以干人。守官廉,故乡至无田宅可归。遇人务从厚,有不答不较。人有托,尽心力为之,不啻己事……见诚者,必为倾倒。厚貌深颜之徒,则恶见之。居家事亲孝。出入两京,历两法司,几四十年,无毫发伤人害物之举。至于领赈贷、督京庾,活民利国之功尤多。以故位登八座,寿几八帙。子孙不下二十余人,策名甲科、联官清要以并显于公后。则公之荣名始终,庆泽宏远,求之一时,岂多见哉。(《赠太子少保谥庄懿周公行状》)
王世贞:南京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周瑄、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张蓥、南京工部尚书赠太子少傅胡拱辰、少保太子太保刑部尚书赠太保闵圭,右俱履正志和,柔克有光。(《
弇山堂别集》)
凌迪知:瑄性宽大,善议论,守官廉。(《万姓统谱》)
张廷玉等:①瑄恬静淡荣利。(《
明史》)②郑辰之廉事,周瑄之治狱,皆有仁人之用心,君子哉。(《明史》)
轶事典故
遇人从厚
周瑄对人宽厚,即使遇到不回应或不计较的事情,也从不放在心上。如果有人托付给他事情,他总会尽心尽力去做,就像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在国子监任职时,有一位同窗的邻居去世,家中贫困无法为妻子置办棺材,他得知后,不惜倾尽自己的积蓄帮助对方。
以仁恕名
周瑄作为官员,以仁爱和宽容著称。担任主事时,有一位罪犯因贫穷无法缴纳官方所需的纸张费用,甚至打算卖掉年幼的儿子来凑钱,诀别的场景令人不忍听闻。他得知后,用折合的粮食和绢布来偿还这些费用,救回了那个孩子。
宽人严己
周瑄对待朋友情深意重,对于那些能够坦诚相见的人,他总是倾心相交;而对于那些外表伪善、内心狡诈的人,则十分厌恶。他孝敬父母,每逢时节或父母年老时,还会悲伤哭泣。他与兄弟手足情深,以道义教育子孙,从不谈论钱财之事。即使是对待地位低下的奴仆,他也充满恩泽。母亲有一位侍女,年岁已长,他坚持要为其寻找归宿,说:“人虽有贵贱之分,但情感是相通的。”后来这位侍女嫁给了同乡,生了三个儿子,成为了富裕之家。他做学问不追求死记硬背,但写出的文章却浑然天成,值得传颂。然而,他对自己要求极高,经常删改自己的文稿。
人际关系
后世纪念
周瑄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油坊社区,北侧为秦淮新河,西侧为西善桥村油坊组,东侧、南侧是农田。墓前原有神道碑、狮、虎、羊、马、翁仲等石刻,“文革”中悉数被毁。2001年已改为桥板的石牌坊柱迁移到邓府山石刻艺术园内陈列展示。
史料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