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普特,1963年4月出生,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人物经历
1963年4月,吴普特出生。
1981年9月—1985年7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农学院)水利系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学习,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5年7月—1995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其间:1987年9月—1990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学专业学习,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10月,晋升助理研究员;1993年9月—1996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学专业学习,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5年6月—1999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中科院黄土项目办副主任,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其间:1995年10月,晋升副研究员;1997年9月,晋升研究员)。
1999年10月—2004年3月,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处处长,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3月—2015年8月,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其间: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1月—2009年3月,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14年4月,兼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
2015年8月—2017年12月,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正厅级)。
2017年12月,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2023年3月,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吴普特长期从事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致力于探索和解决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等问题;主要研究降雨径流调控利用、农业高效用水、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研究等方面。他提出了通过降雨径流调控消除水土流失动力,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实现调控径流高效利用、同步解决黄土高原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两大难题的新观点;创建了以人工汇集、存贮与利用技术为核心的降雨径流调控综合利用技术体系,该项成果收录于行业技术规范;将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引入节水灌溉领域,构建了节水微灌产品快速研发平台。
吴普特,汪有科,韩宇平,杨荣慧,
王得祥等,陕北山地枣树栽培技术规范,DB61/T 448-2008
根据2023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数据,吴普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人才培养
吴普特认为,仅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没有在生产实践中经过锻炼、认识和实践,这些知识是很难消化的。既要重视课堂教学学习,还要把课堂学习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人物评价
吴普特是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方面的研究专家。(央视网评)
吴普特从招生到培养,每一个环节都放在心里,扛在肩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评)
吴普特是中国现代节水农业领域重要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他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倡导团队精神,培育了一支扎根西部、富有创新精神、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团队,为西北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
吴普特在动力水蚀实验研究、降雨径流调控与利用、节水灌溉关键设备研制与开发、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战略、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