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张处士:名未详。处士,隐居不仕之人。②桑柘:桑木与柘木。柘,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可以喂蚕。③葵藿资:以葵与霍两种菜维持生计。指张氏清贫淡泊的隐居生活。庙堂肉:指做官的人吃的肉,与葵藿资相对。刘向《说苑·善说》:“晋献公之时…祖朝对曰:设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岂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与?”
高适有《
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
同群公秋登琴台》《
同群公出猎海上》《
同群公题中山寺》等诗,均作于天宝二年(743)至天宝五载(746)之间,此诗或亦同时而作,姑系于天宝三载(744)。前二句写张处士菜园的环境和种菜情形,后二句以调侃的口吻戏问主人:是隐居的葵藿野菜好吃呢,还是出仕以鸡鸭鱼肉为食更好?这一问既体现出诗人与张处士关系密切,也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
《韵语阳秋》:自古工诗者未尝无兴也,观物有感焉则有兴:今之作诗者以兴近乎讪也,故不敢作,而诗之义衰矣。老杜《莴苣》诗云:“两旬不甲坼,空惜埋泥滓。野苋迷汝来,宗生实于此。”皆兴小人盛而掩君子也。至高适《题张处士菜园》……则近乎讪矣。作诗者苟知兴之与讪异,始可以言诗矣。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
岑参齐名,并称“
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
高常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