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公题中山寺》是
唐代诗人
高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诗人游览中山寺的情景和感受。诗中以清幽的山林寺庙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的愿望和对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全诗情景交融,意境幽深。
此诗开头四句交代行程,自平原而登山,山色越来越深,于深山中见寺院,清净而使人忘俗。“云岩深”,勾勒出山寺所在地的幽静和深邃。“名僧”以下六句写游寺登阁所见之景,巉岩险峻,视野开阔。诗人与高僧互相尊敬,一同登临高阁,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向往。结尾二句表达登山游寺的感受,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只想在此清净之所隐居修行,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纷扰的世俗之事,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超然。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
岑参齐名,并称“
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
高常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