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The 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Mechanics,Tongji University)是同济大学的
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1958年,同济大学开设力学专业,隶属于数学物理及力学系(简称数理力学系),招收90名新生。
1959年,在继续招生的同时,从1956级工民建专业中抽调两个小班共60人继续就读力学专业。当时,力学专业隶属于数学物理及力学系(简称数理力学系)。此后,学校成立结构理论研究室(后改为所)。
1974-1976年,连续3年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7年,力学专业恢复招生,数理力学系全面恢复工作。
1980年,物理专业独立出去,数理力学系更名为数学力学系。
1985年,数学和力学分别独立建系,成立了应用力学系(简称力学系)。
1986年,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力学系更名为工程力学系,设工程力学本科专业,以固体力学、结构力学、实验力学、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等为研究方向,同时招收研究生。
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力学系成立工程力学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下辖9个研究室:固体力学研究室、计算力学研究室、复合材料研究室、光测力学研究室、电测力学研究室、反应堆结构力学研究室、新材料研究室、生物力学研究室以及材料力学实验室等。力学系同时承办
上海市力学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
上海力学》。
1993年12月28日,教育部批准成立固体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1998年7月,同济大学重建理学院,工程力学系隶属理学院。
1999年,更名为工程力学与技术系。固体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成名为
固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3年11月,
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后,学校于2004年1月7日在原工程力学与技术系及上海航空工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2004年,学校将原隶属于力学系的材料力学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理论力学实验室与实验力学研究室合并组建
同济大学力学实验中心。
2005年7月,学校撤销理学院,成立
同济大学理学部,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隶属理学部。
2006年,同济大学力学实验中心被评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年,固体力学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2012年,同济大学力学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
2014年,同济大学力学实验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021年,工程力学专业入选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并且获批列入“
强基计划”招生。“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2022年,飞行器制造工程获批国家一流专业,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飞行器力学与控制”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获批民航航空器结构智能辅助适航重点实验室。
2023年,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2024年11月12日下午,庆祝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成立二十周年大会暨力学系、航空航天工程系揭牌仪式在四平路校区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2023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开设工程力学、飞行器制造工程2个本科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工程力学、飞行器制造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工程力学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
师资力量
根据2023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员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含青年人才计划)教师9人,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教师20余人。近年来,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以及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奖”、“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届“卓越导学团队标兵”等荣誉称号30余人次。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青年):孙秀婷、杨斌、
付昆昆、
韦萍、王莉华
教学建设
根据2023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设有复合材料工程实验中心,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各类力学和航空的实验课与创新实验。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同济大学-欧洲直升机公司工程实践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科建设
根据2023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点: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点: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重点学科:工程力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固体力学
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飞行器力学与控制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力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合材料结构件设计与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民航重点实验室:民航航空器结构智能辅助适航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计算力学与数值模拟研究所、动力与控制研究所、应用力学所、现代力学实验技术研究所、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飞行器设计与制造研究所
科研成果
根据2023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十三五”以来,学院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新增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优青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及以上课题80余项。在新型材料本构理论、绿色复合材料、仿生机器人、无人机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
文化传统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举办“纪念同济大学力学专业建立六十周年”系列活动、“追梦、启航”航空科技节,举办“中国航天日”系列科普活动。
现任领导
知名校友
地图信息